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4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43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518篇
内科学   424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167篇
综合类   457篇
预防医学   573篇
眼科学   68篇
药学   550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特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细菌分离培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和判读结果。结果医院168株PAE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100.0%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为10.1%~14.3%;耐药率最高的是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为58.3%;耐药率>30.0%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氨曲南。结论基层医院PAE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耐药性,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42.
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茵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及其机制。方法收集、分离及鉴定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的27株铜绿假单胞茵,测定5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最低抑茵浓度(MIC)及碳酰氰基-对-氯苯腙(CCCP)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抗茵活性。采用RT—PCR方法扩增铜绿假单胞茵外膜蛋白基因oprM,PCR方法扩增外排蛋白阻遏基因mexR、质粒qnr基因。结果5种喹诺酮类药物中没有一种对27株铜绿假单胞菌完全敏感,均出现了比较高的耐药水平,且具有交叉耐药性。CCCP能使部分耐药 细菌的MIC逆转。耐药菌株oprM基因在RNA水平上表达增加,mexR经DNA测序表明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耐药株基因在编码66住氨基酸处发生了碱基突变oqnr基因经PCR扩增后电泳无条带显示,表明没有质粒介导的耐药产生。结论成都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5种喹诺酮类药物呈现交叉耐药。主动外排是导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3.
红霉素治疗前后下呼吸道绿脓杆菌藻酸盐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慧  李惠萍  张颉  唐亮 《上海医学》2003,26(3):183-185
目的 比较红霉素治疗前后绿脓杆菌菌落中藻酸盐含量的变化 ,了解红霉素对绿脓杆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方法 利用藻酸盐经强酸处理后生成的糠醛或其衍生物 ,再与酚类、胺类化合物作用生成有色物质的原理 ,采用比色法测定红霉素治疗前后绿脓杆菌菌落中的藻酸盐含量 ,并测定比色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结果 菌落中的藻酸盐含量与反应物的吸光度值 (A)呈正相关 (r =0 .98,P <0 .0 1) ;比色法的回收率为 98.18% ,变异系数小于 5 % ;红霉素治疗前后绿脓杆菌菌落的藻酸盐含量分别为 2 3.5 4和 18.0 2 μg/ml,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比色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均较高 ;采用比色法可测得红霉素治疗后绿脓杆菌菌落中的藻酸盐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44.
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的变化。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ICU感染者两年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16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定,哌拉西林,头孢哌酮,亚胺培能,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均在50%以上;对复方磺胺的敏感率最低约在3.6%;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1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ICU应注意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45.
In November 2021, a clonal outbreak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of novel sequence type ST3875 was detected in three patients who died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one hospital. By 25 April 2022, the outbreak included 339 cases from 38 hospitals across Norway. Initial hospital reports indicate Pseudomonas infection as the main contributing cause in seven deaths. In March 2022, the outbreak strain was identified in non-sterile pre-moistened disposable washcloths, used to clean patients, from three lots from the same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er.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本院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患者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分离出333株PAE中有175株来自痰液(52.6%),86株来自咽拭子(25.8%),40株来源于脓液(12.0%),分离的科室分别为重症监护病房占38.1%、呼吸科占29.1%、神经外科占12.3%;药敏结果显示:PAE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有很高的耐药性,大部分耐药率在90%以上,而对碳青酶烯类、β内酰胺类及含酶抑制剂复合药有较低的耐药率,耐药率最低者是亚胺培南11.6%,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7.3%。结论:PAE分离株主要来自痰和咽拭子及ICU病房,并对多种抗生素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应根据其分布特点和药敏结果合理用药,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ICU呼吸道感染患者在治疗前后痰细菌培养的变化及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ICU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者62例,分析其治疗前后的痰培养结果及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治疗前后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比例最高。在新定植的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的比例较高。肾功能不全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结论入住ICU的重症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比例最高,新定植的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的比例较高。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48.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IMP)的铜绿假单胞菌(PA)中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l)和耐消毒剂-磺胺相关基因(qacE△1-sulI)的存在状况,追溯我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来源及其耐药机理。方法采用VITEK-AMS60全自动微生物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随机挑选自临床分离的6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30株IMP耐药的PA,30株IMP敏感的P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及序列分析法检测I类整合子遗传标记(intI1和qacE△1-sulI)基因。结果IMP耐药组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IMP敏感组;30株IMP耐药的PA中有23株(76.7%)intI1阳性。11株(36.7%)qacE△1一sulI阳性;另30株IMP敏感的PA中有12株(40.O%)intll阳性,3株(10.0%)qacE△1-sulI阳性.阳性基因主要来自神经外科,其次是神经内科和外科ICU病房。结论I类整合子遗传标记基因(intIl和qacE△l-sulI)与PA的耐药和多重耐药具有相关性,特别是IRPA中intIl基因携带率很高,提示intIl基因可能是PA耐IMP及多重耐药的一个重要原因.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对重点科室的感染控制措施。加强对耐药基因在病原菌种属间传播和扩散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9.
作者用SP2/0骨髓瘤细胞与绿脓杆菌Ⅰ群10115株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融合获得三株连续分泌抗绿脓杆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C_3、D_1和D_3,对其中C_3杂交瘤株作了PHA、ELISA、IFA检定分析,证明能分泌高效价特异的单克隆抗体。PAGE结果出现一特殊区带。单克隆抗体亚类检定结果为IgM及IgG_1。  相似文献   
50.
目的:确定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在宿主菌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方法:利用在噬菌体PaP3基因组中无酶切位点的Pst Ⅰ对溶原性细菌全基因组进行酶切,获得含有噬菌体PaP3全基因组及部分宿主菌DNA序列的大片段;然后进行第二次酶切,获得噬菌体基因组与宿主菌基因组的交界点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鉴定出杂合位点attR.根据λ噬菌体的整合机制,利用PCR反应扩增出另一杂合位点attL,根据测序结果及Blast检索确定attP与attB的位置和DNA序列.结果:经序列比对发现,attP及attB的核心位点分别位于噬菌体PaP3基因组中的t-RNAPro基因及铜绿假单胞菌PA3基因组中的t-RNALys基因中,其核心位点的DNA序列为21 bp(5'-GGTCGTAGGT-TCGAATCCTAC-3.).在核心位点的两侧存在正向重复序列及反向重复序列.结论:该研究为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整合酶及整合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