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93篇
  免费   2533篇
  国内免费   936篇
耳鼻咽喉   441篇
儿科学   475篇
妇产科学   583篇
基础医学   1261篇
口腔科学   158篇
临床医学   2428篇
内科学   4049篇
皮肤病学   153篇
神经病学   1498篇
特种医学   500篇
外科学   3528篇
综合类   3901篇
预防医学   873篇
眼科学   108篇
药学   1363篇
  8篇
中国医学   115篇
肿瘤学   6120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388篇
  2022年   1001篇
  2021年   1338篇
  2020年   1278篇
  2019年   1008篇
  2018年   997篇
  2017年   943篇
  2016年   1047篇
  2015年   1028篇
  2014年   2015篇
  2013年   1626篇
  2012年   1724篇
  2011年   1789篇
  2010年   1365篇
  2009年   1323篇
  2008年   1289篇
  2007年   1242篇
  2006年   1110篇
  2005年   872篇
  2004年   721篇
  2003年   594篇
  2002年   432篇
  2001年   438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336篇
  1998年   223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2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22.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和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两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探讨PTC和HT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期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肿瘤外科行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首诊患者306例,术后病理学检查均明确诊断为PTC,其中术后病理学确诊伴发HT者42例,比较伴发HT与未伴发HT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PTC患者女性发病年龄高于男性(46.2岁 vs 41.9岁)。相较于与未伴发HT的PTC患者,伴发HT的患者中女性比例更高(93% vs77%),中央区淋巴结数目较多[(5.0±3.4)枚 vs (2.5±2.7)枚],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较高[(3.28±1.91)μU/mL vs (2.12±1.29)μU/mL],术前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antibody,TPOAb)阳性率较高(55% vs 14%),术前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ies,TgAb)阳性率较高(69% vs 13%)。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中央区淋巴结总数显著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5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低龄、被膜侵犯是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发HT对PTC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伴发HT的PTC患者TSH水平显著偏高,提示HT可能是PTC发病风险因素之一。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中央区淋巴结总数相关,推测PTC淋巴结转移可能与淋巴结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Ki-67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行预防性TACE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4年12月—2016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150例行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并在术后2个月内行预防性TACE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肝癌组织病理Ki-67评分分为为低表达组(Ki-67评分≤20%,44例)和高表达组(Ki-67评分20%,106例);分析Ki-67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复发与生存的关系。结果:高表达组肿瘤多发、肿瘤包膜不完整及合并微血管癌栓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低表达组(均P0.05)。Ki-67高表达与肿瘤多发、肿瘤直径大为影响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Ki-67高表达与肿瘤多发、肿瘤直径大、肿瘤包膜不完整、合并微血管癌栓为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高表达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57.9%vs. 37.7%,χ~2=6.777,P0.05),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45.6%vs. 75.9%,χ~2=8.447,P0.05)。结论:Ki-67的表达量对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行预防性TACE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高表达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4.
Objective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L1)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connected to prognosis in individuals with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MPM), although there is no consensus based on data from previous studies. Accordingly, this quantitative meta-analysis investigated prognostic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utility of PD-L1 in patients with MPM.MethodsA comprehensive search of the PubMed, Web of Science, Embase, and 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 for articles published up to October 4, 2019 was performed. Studies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s to detect/quantify the expression of PD-L1 in MPM tissue were enrolled in the analysis. The combined hazard ratio (HR) and corresponding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w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D-L1 expression and overall survival (OS).ResultsA total of 11 studies comprising 1606 patients was included in the present meta-analysis. For OS, pooled data revealed an HR of 1.50 (95% CI 1.32–1.70; p < 0.001), suggesting that patients with PD-L1 overexpression experience inferior OS. Subgroup analysis revealed that elevated PD-L1 remained a significant prognostic indicator for worse OS, irrespective of sample size, cut-off value, ethnicity, and Newcastle-Ottawa Scale score. Moreover, PD-L1 overexpres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non-epithelioid histology (odds ratio 4.30 [95% CI 1.89–9.74]; p < 0.001).ConclusionsResults of this meta-analysis show that elevated expression of PD-L1 could be a factor predicting poorer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MPM.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m6A阅读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binding protein 1,IGF2BP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IGF2BP1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基于5对HCC癌及相应癌旁组织mRNA-seq数据和TCGA数据库LIHC的mRNA-seq数据综合分析IGF2BP1在HCC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TCGA数据库中343例HCC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分析IGF2BP1表达水平对HCC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基于TCGA数据库筛选IGF2BP1的共表达mRNA,并利用m6Avar在线网站预测mRNA的m6A位点及其RNA结合蛋白等信息,最终构建IGF2BP1的基因调控网络。结果 IGF2BP1基因在HCC中表达上调(log2FC HCC转录组数据=10.684,P<0.001;log2FC TCGA-LIHC数据集=7.032,P<0.001)。生存分析显示IGF2BP1低表达的HC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84年,IGF2BP1高表达患者为4.44年,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期缩短(P=0.011)。22个差异表达的mRNA与IGF2BP1存在靶向结合关系,并与其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其中,HMGA2等15个高表达mRNA的HCC患者总生存期缩短。HMGA2、PEG10、CEP55、RHO、CDC6和KIF23基因中的潜在m6A甲基化位点位于mRNA 3'UTR端的miRNA结合区域。结论 IGF2BP1在HCC中高表达且导致患者总生存期缩短。IGF2BP1可能通过m6A甲基化及miRNA抑制作用的方式上调mRNA的表达,促进HCC发生并导致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SWIM技术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11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采用SWIM技术治疗的后循环大血管闭 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该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观察指标为术后即刻成功再通(mTICI≥2b)、90 d良好预后(mRS评分≤2分),以及术后24 h任何颅内 出血、90 d全因死亡。 结果 共纳入35例患者,平均年龄66.1±12.1岁,男性26例(74.3%),基线NIHSS评分22(15~34)分。 术后即刻成功再通率为94.3%(33/35),90 d良好预后率为45.7%(16/35),24 h颅内出血率为17.1% (6/35),90 d全因死亡率为37.1%(13/35)。单因素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较低(P =0.001)、基 线后循环ASPECTS评分较高(P =0.016)、发病至到院时间较短(P =0.039)、发病至再通时间较短 (P =0.047)、血管成功再通率较高(P =0.036)以及饮酒比例较低(P =0.042)与良好预后相关。 结论 使用SWIM技术治疗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非编码RNA1(PRNCR1)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诊治前列腺癌患者4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8例,进行PRNCR1检验。结果 PRNCR1 检验的灵敏度84.4%(38/45)、特异度90.9%(80/88)、阳性预测值82.6%(38/46)、阴性预测值92.0%(80/87)、符合率88.7%(118/133),PRNCR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含量高于癌旁组织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内转移、复发、肿瘤死亡患者30例,其PRNCRA表达量高于两年内无转移、复发、死亡的患者(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NCR1表达在诊断前列腺癌有价值,PRNCR1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多原发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2例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符合多原发结直肠癌诊断的患者42例,占同期收治的所有结直肠癌患者的1.20%(42/3499),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其中,同时性多原发癌32例,年龄38~86岁,中位年龄66岁,共发现73处结直肠癌灶,多位于近端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共检出淋巴结527枚,阳性10枚(1.9%),淋巴结阳性患者占同时性多原发癌的37.5%(12/32);27例为双原发癌,3例为三原发癌,2例为五原发癌;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75%和74.38%。异时性多原发癌10例,年龄33~86岁,第一癌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区域,第二癌多位于升结肠区域;共检出淋巴结276枚,阳性率12.3%(34枚),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0%和66.67%。结论多原发结直肠癌在临床上不少见,其分布有一定规律。临床中应引起重视,提高早期诊断率。应早期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9.
30.
同步放化疗是不可手术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模式,国际推荐根治性放疗剂量为50.0~50.4Gy,但中国食管癌与西方国家在病理类型、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大有不同,行根治性放疗剂量仍倾向于60Gy。增加放疗剂量能否带来生存获益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研究认为高剂量放疗可提高局控率、改善生存,但也有研究认为提高剂量未能带来生存获益,且可增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因此,本文就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剂量对预后的影响进行探讨,并通过放化疗后疗效评估对放疗剂量做出适当调整,以期达个体化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