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83篇
  免费   1433篇
  国内免费   736篇
耳鼻咽喉   321篇
儿科学   625篇
妇产科学   982篇
基础医学   2836篇
口腔科学   1098篇
临床医学   2648篇
内科学   2365篇
皮肤病学   151篇
神经病学   2606篇
特种医学   6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476篇
综合类   3116篇
预防医学   986篇
眼科学   309篇
药学   1998篇
  10篇
中国医学   673篇
肿瘤学   87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296篇
  2022年   509篇
  2021年   876篇
  2020年   751篇
  2019年   684篇
  2018年   701篇
  2017年   656篇
  2016年   750篇
  2015年   814篇
  2014年   1338篇
  2013年   1475篇
  2012年   1223篇
  2011年   1364篇
  2010年   1169篇
  2009年   1095篇
  2008年   1092篇
  2007年   1041篇
  2006年   991篇
  2005年   920篇
  2004年   797篇
  2003年   647篇
  2002年   540篇
  2001年   518篇
  2000年   454篇
  1999年   416篇
  1998年   360篇
  1997年   342篇
  1996年   350篇
  1995年   370篇
  1994年   344篇
  1993年   265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226篇
  1990年   210篇
  1989年   189篇
  1988年   201篇
  1987年   160篇
  1986年   161篇
  1985年   221篇
  1984年   180篇
  1983年   120篇
  1982年   149篇
  1981年   132篇
  1980年   84篇
  1979年   69篇
  1978年   77篇
  1977年   42篇
  1976年   28篇
  1973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本文报导了用40只白色短毛家兔所做的动物模拟失重实验,得出各脏器微血管通透性的动态反应曲线。并用微循环研究方法,分析了模拟失重时各脏器微血管功能状态与微血管通透性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各脏器微循环功能变化特点;并对变化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2.
83.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markers of serotonin and immune function in suicidal patients. Cytotoxic activity of natural killer cells (NK) and CD16 lymphocytes were studied in 28 suicide attempters and 26 healthy controls, and related in patients to 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 (5-HIAA) in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Patients with CSF 5-HIAA below the median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NK cell activity than other patients. CD16 cell frequenc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than in controls, and patients also tended to have lower NK cell cytotoxicity than healthy control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4-hydroxy-3methoxyphenyl glycol (HMPG), homovanillic acid (HVA), CSF cortisol and NK cell activity.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of compromised immune function in suicidal patients with evidence of disordered serotonin function.  相似文献   
84.
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MBP)自身抗体固相发光免疫分析法,是一项免疫检测新技术,目前国外尚未见到对脱髓病研究的报道。本文作者于1988.5~1989.3首先采用本法并证实其可靠性后,进入临床研究,对36例脱髓鞘病及20例其他CNS疾病者的对照组,用三项免疫指标行对比分析。CSFMBP自身抗体含量及其和同量IgG自身抗体的百分比值分别为69.23±11.95ng/ml及3.24±0.52ug/mg±gG和对照组相比,P值分别为<0.05及<0.001,有显著差异,对本病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85.
叶联顺 《重庆医学》2003,32(6):720-721
目的 本研究用一种经改良的人精子穿卵试验 (SPA)处理人精子 ,以探讨一种更简便、快速、经济 ,适合一般实验室要求的方法。方法 将精子体外获能液用磷酸氢二钠把pH值调理至 8.2± 0 .2 ;用普通隔水式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 ;对 75例不同生育状态男子生育力进行测定 (其中 2 5例有生育力男子 ;2 5例“原因不明”不育男子 ;及 2 5例输精管吻合术后 )。结果  3种不同生育状态男子的SPA值分别是 (4 7.12± 9.92 ) % ;(2 1.73± 9.91) % ,及 (2 8.0 4± 9.91) %。前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 ,(P<0 .0 1) ;后两者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果表明经用改良的精子获能液并在普通恒温培养箱培养后精子的活率和活力都有较大的提高 ,这有利于精子的长期获能及提高精子的穿透能力。结论 本研究提示改良后的人精子穿卵试验处理精子确实更简便、快速、经济 ,适合一般实验室要求 ,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经皮肺活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对周围性肺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以结节或块状阴影为主的52例病人行经皮肺活检;对以弥漫性周围性肺疾病为主的33例病人行BAL检查;对采用两种不同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阳性率分析。结果:52例经皮肺活检对肺周围性病变诊断敏感性为88%,特异性100%。33例行BAL检查对结核及恶性弥漫性肺周围性病变诊断敏感性为75%~80%,特异性100%。结论:BAL检查及经皮肺活检对肺周围块状阴影或弥漫性病变的确诊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87.
目的:分析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手术并发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对103例手术治疗的胸椎OLF患者中并发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发生硬脊膜损伤,发生率为29.13%;22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发生率为21.36%,其中21例患者经以俯卧位为主的综合治疗后痊愈,1例发生伤口全层裂开,二次手术后痊愈。结论: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是胸椎OLF手术易发生的并发症;俯卧位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治疗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案,但患者较痛苦,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88.
回顾分析 65例脑脊液鼻漏病例。随访 3个月~ 1 0年 ,其中 2 6例经保守治疗痊愈 ,治愈率 40 %。 3 9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9例自动离院 ;行开颅手术修补 7例 ,其中 3例治愈 ;行鼻外入路修补术 3例 ,全部治愈 ;经鼻内镜修补术 2 0例 ,其中 1次手术治愈 1 9例 ,2次手术治愈 1例。经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成功率为 1 0 0 % ,其中 1次修补成功率为 95 %。结果提示 :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外科治疗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9.
持续性脑脊液耳漏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性脑脊液耳漏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分析1987年6月-2000年12月收治26例持续性脑脊液耳漏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10例。成人18例,儿童8例。结果:26例中自发性脑脊液耳漏14例,因乳突及侧颅底手术引起的12例。15例伴有复发性脑膜炎。26例中25例在我院1次手术修补成功,1例听神经瘤术后脑脊液鼻漏行2次手术修补成功。结论: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中应注意颅底的修复,尤其对内听道、鼓室、咽鼓管、乳突尖等重要部位的处理,以预防术后脑脊液耳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90.
A technique for temporary ventricular drainage using a subcutaneous pouch is described for use in neonatal hydrocephalus after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The advantages include continuous, valve-regulated ventricular decompression, no exposed tubing, avoidance of electrolyte imbalance and of the loss of CSF, obviation of the need for repeated tapping, and the ability to convert to a peritoneal shunt on an elective ba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