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83篇
  免费   1433篇
  国内免费   736篇
耳鼻咽喉   321篇
儿科学   625篇
妇产科学   982篇
基础医学   2836篇
口腔科学   1098篇
临床医学   2648篇
内科学   2365篇
皮肤病学   151篇
神经病学   2606篇
特种医学   6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476篇
综合类   3116篇
预防医学   986篇
眼科学   309篇
药学   1998篇
  10篇
中国医学   673篇
肿瘤学   87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296篇
  2022年   509篇
  2021年   876篇
  2020年   751篇
  2019年   684篇
  2018年   701篇
  2017年   656篇
  2016年   750篇
  2015年   814篇
  2014年   1338篇
  2013年   1475篇
  2012年   1223篇
  2011年   1364篇
  2010年   1169篇
  2009年   1095篇
  2008年   1092篇
  2007年   1041篇
  2006年   991篇
  2005年   920篇
  2004年   797篇
  2003年   647篇
  2002年   540篇
  2001年   518篇
  2000年   454篇
  1999年   416篇
  1998年   360篇
  1997年   342篇
  1996年   350篇
  1995年   370篇
  1994年   344篇
  1993年   265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226篇
  1990年   210篇
  1989年   189篇
  1988年   201篇
  1987年   160篇
  1986年   161篇
  1985年   221篇
  1984年   180篇
  1983年   120篇
  1982年   149篇
  1981年   132篇
  1980年   84篇
  1979年   69篇
  1978年   77篇
  1977年   42篇
  1976年   28篇
  1973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312例。比较皮下引流管接持续高负压吸引组(A组)与持续低负压引流组(B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 A组160例患者拔管前合计引流量220~350ml,平均270ml。35例发生皮下积液,积液发生率为21.8%。同时伴皮瓣坏死5例。B组152例患者拔管前合计引流量160~250ml,平均180ml。17例发生皮下积液,积液发生率为11.2%。皮瓣坏死3例。B组与A组比较皮下积液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1)。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管接持续低负压吸引有助于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2.
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胰岛素治疗方案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糖尿病腹膜透析(CAPD)患者合理的胰岛素应用方法.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所有接受CAPD治疗至少6个月以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胰岛素使用方案及血糖控制情况.并在横断面研究的基础上,动态观察24例新收的糖尿病CAPD患者透析前、后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剂量调整方案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2002年6月至2002年12月间共25例2型糖尿病CAPD患者,其中腹腔内注射胰岛素(IP)6人,皮下注射胰岛素(SC)9人,腹腔和皮下联合应用(IP SC)7人.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透析液糖总负荷量、透析液平均糖浓度、透析剂量在IP、SC、IP SC三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与IP及IP SC组相比,SC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③腹膜炎的总发生率为1次/每15患者月,明显高于同期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1次/每48患者月),(P<0.01);④动态观察24例新收的糖尿病CAPD患者,胰岛素剂量较透析前平均增加了(0.33±0.23)倍.透析后调整的胰岛素实际增加量与理论预测增加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平均为(5.81±1.22)mmol/L.结论皮下注射胰岛素是有效控制糖尿病CAPD患者血糖水平的适当途径.腹膜透析后,可在原有皮下应用胰岛素方案的基础上,参照糖吸收量计算需增加的胰岛素用量适当增减胰岛素,能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经脑室注射后在损伤脊髓的早期动态变化。方法取转录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孕16天SD鼠胚脑海马组织,培养成神经干细胞球,注射到损伤脊髓鼠第四脑室(实验组),观察其在脊髓的存活、分化状况。结果移植细胞在脊髓表面形成细胞团。分布于损伤区头侧。细胞团的面积背侧小于腹侧;数目背侧多于腹侧。这种分布和增殖形式见于损伤脊髓正常部分和无损伤脊髓(对照组)。1周时细胞侵入损伤区,GFAP表达呈阳性。2~3周时与宿主细胞良好整合。结论移植细胞通过脑脊液能广泛分布于脊髓表面。保持黏附、增殖和分化能力。并可迁移、整合到损伤脊髓组织中。  相似文献   
64.
目的 通过基因转染的方法上调Smad7在大鼠腹膜组织的表达,旨在探讨Smad7的高表达对大鼠腹膜炎模型的炎症反应和腹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Ⅱ级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入正常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后两组分别给予空载体和Smad7质粒转染,72 h后腹腔内注射大肠杆菌(E.Coli, ATCC 25922) 109 CFU/kg体重诱导腹膜炎,在48 h后做腹膜功能试验并杀检大鼠。检测腹水及血白细胞计数、腹水细菌菌落计数。间接免疫荧光检测Smad7和CD45在腹膜组织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腹膜组织Smad7蛋白的表达。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腹膜功能与腹水白细胞数和细菌菌落数进行Pearson多元线性相关分析。 结果 与空载体组比较,Smad7转基因组大鼠腹膜组织Smad7的表达、腹水白细胞计数和腹膜组织浸润的白细胞数均显著增加,但腹水细菌菌落计数显著降低、腹膜功能显著恶化。相关分析显示腹膜功能的恶化与腹水白细胞计数相关而与腹水细菌菌落计数无相关。结论 Smad7在大鼠腹膜组织的高表达增强了腹膜局部的炎症反应,而过强的炎症反应导致腹膜功能进一步受损。  相似文献   
65.
咳嗽变异型哮喘多项检测指标的Bayes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肺功能、气道弹性阻力、支气管激发试验、最大呼气峰流量(PEF)日内波动率[△PEFR(%)]、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以及血清IgE的变化特点及诊断意义。方法对22例CVA、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以及2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曲线)、气道弹性阻力、支气管激发试验、[△PEFR(%)]、BALF细胞学分析以及血清IgE测定。结果(1)CVA患者呼气流量指标[PEF、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组气道弹性阻力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CO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VA组患者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Mch—PC20-FEV1明显降低、[APEFR(%)]增大(〉20%)、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血清IgE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及CO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气道弹性阻力、支气管激发试验、[APEFR(%)]、BALF细胞学以及血清IgE的测定有助于CVA的诊断且与COPD等的鉴别。根据Bayes判别结果,鉴别CVA与COPD的上述病因学指标作用大小依次为Mch—PC20-FEV1、JgE、[△PEFR(%)]、BALF嗜酸性粒细胞计数、FEV1/FVC、FEV1、PEF、MMEF和气道弹性阻力,其中主要为Mch—PC20-FEV1、IgE、[APEFR(%)]、BALF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66.
腹茧症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影像特点,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茧症6例,术前均进行立位腹部X线平片和腹部CT检查,4例同时行胃肠道钡剂造影,复习其影像表现。结果6例立位腹部X线平片中3例诊断为肠梗阻。4例胃肠道钡剂造影,均可见小肠交错盘绕成团,呈“菜花”状或“手风琴”状表现。6例CT检查,均可见小肠聚集成团,其周围可见膜样的囊状物将其包裹。结论对患者进行胃肠道造影时观察到“菜花”状征象,或CT检查时观察到小肠聚集成团被一层膜样物包裹,应考虑到腹茧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67.
我科自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原发性脑室出血23例,经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并脑脊液置换术冶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利用大鼠非控制性出血休克模型,探讨早期低压复苏的理想复苏压力。方法W istar大鼠64只,基础平均动脉血压(MAP)为(129.9±14.3)mmHg,断脾法复制非控制性出血休克模型,将血压(MAP)降至40或50mmHg,分为3个处理时段,第1时段模拟院前救治时段,用2∶1乳酸林格氏液和6%的右旋糖酐输注分别将MAP维持在40、50、60、70、80、100mmHg,维持1小时;第2时段模拟医院确定性处理情况,结扎脾动脉止血,输血输液将MAP恢复至100mmHg,维持2小时;第3时段,观察第1时段不同压力复苏对大鼠休克复苏效果的影响。观察指标包括动物存活情况、血压、液体输注量、血细胞比容及动脉血气等。结果院前急救采用高压复苏(80、100mmHg),动物存活时间短,在第1时段末就有50%的动物死亡,需要的液体输注量大,血液稀释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明显,血气指标差;而以<70mmHg(50、60、70mmHg)的血压复苏,动物存活时间延长,液体输注量小,血液稀释轻,血气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以50、60mmHg血压输注效果最好,但太低的输注压力(40mmHg)也不利于休克复苏,在第三时段末动物死亡率为75%。结论对非控制性出血休克及活动性出血,止血前采用高压复苏会增加血液丢失及血液稀释,明显影响休克复苏效果,适当低压复苏有利于动物的后期恢复,输注压力以50、60mmHg最好,但太低的输注压力(40mmHg)也不利于休克复苏。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冰片开放血-脑脊液屏障(BCB)对实验性细菌性脑膜炎治疗的影响。方法 采用日本大耳白兔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冰片组和脑膜炎组。经枕大池注入肺炎球菌悬液建立脑膜炎模型,以冰片作为开放BCB的制剂。以连续静脉注射丙戊酸钠后不同时间点的脑脊液中丙戊酸钠浓度变化作为判断BCB通透性的指标;硝酸镧示踪法观察脑组织表现作为BCB通透性的形态指标。给予脑膜炎动物头孢吡肟或冰片+头孢吡肟治疗,记录动物存亡情况;取脑脊液(CSF)进行细胞计数及生化检查。取脑组织作常规病理染色,以观察冰片开放BCB对实验性细菌性脑膜炎治疗的影响。结果 给药后对照组CSF中丙戊酸钠浓度基本保持稳定,冰片组CSF中丙戊酸钠浓度于给药后0.5h时即高于对照组并逐渐上升,至6h时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14h时浓度仍高于对照组。脑组织超微结构显示,对照组无硝酸镧颗粒通过BCB,脑膜炎组硝酸镧颗粒分布于毛细血管基底膜外,冰片组弥漫性分布于神经细胞间隙和轴突周围。给予头孢吡肟治疗后,脑膜炎+冰片组动物存活率(9/12,75%)明显高于脑膜炎组(6/18,66.7%)(P〈0.05),但两组间CSF细胞数及蛋白、葡萄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皮层脑组织HE染色显示,脑膜炎组可见脑组织大量炎症细胞渗出和软化坏死灶,血管“套袖”现象明显,而脑膜炎+冰片组脑组织内炎症细胞渗出较少,无血管“套袖”现象,无明显坏死软化灶。结论 冰片确实能明显增加BCB的通透性并具有可逆性特点,抗生素联合冰片能改善实验性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效果,为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0.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腹膜炎40例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和方法 :本组患者共透析 1 1 94个病人月 ,2 5例发生腹膜炎 4 0例次 ,平均 2 9.95个病人月发生 1次。男 1 7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为 (5 6 .4 8± 1 6 .5 )岁。细菌培养阳性 2 1例 ,真菌 5例。病原菌检出率 6 5 %。其中革兰阳性球菌 1 1例次 ,革兰阴性杆菌 1 0例次。结果与结论 :普通细菌感染 35例次 ,死亡 3例 ,治愈 32例次 ,治愈率为 91 %。真菌感染 5例 ,死亡 3例 ,放弃治疗 1例 ,拔管改做血液透析 1例。腹膜炎总发生率在逐步下降 ,但发病率仍较高。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机率升高。真菌性腹膜炎治疗效果仍差 ,应尽早拔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