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186篇
  免费   18116篇
  国内免费   6061篇
耳鼻咽喉   1468篇
儿科学   3452篇
妇产科学   3289篇
基础医学   26323篇
口腔科学   3657篇
临床医学   24570篇
内科学   43656篇
皮肤病学   2375篇
神经病学   13867篇
特种医学   89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9295篇
综合类   35874篇
现状与发展   26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20141篇
眼科学   2322篇
药学   31139篇
  186篇
中国医学   15004篇
肿瘤学   13739篇
  2024年   428篇
  2023年   3330篇
  2022年   5958篇
  2021年   10552篇
  2020年   9020篇
  2019年   8364篇
  2018年   8368篇
  2017年   8978篇
  2016年   9319篇
  2015年   8993篇
  2014年   12667篇
  2013年   16652篇
  2012年   13724篇
  2011年   15593篇
  2010年   10440篇
  2009年   10191篇
  2008年   11612篇
  2007年   12668篇
  2006年   11589篇
  2005年   10468篇
  2004年   8790篇
  2003年   7734篇
  2002年   6175篇
  2001年   5529篇
  2000年   4553篇
  1999年   3882篇
  1998年   3179篇
  1997年   3289篇
  1996年   2927篇
  1995年   2569篇
  1994年   2399篇
  1993年   2065篇
  1992年   1862篇
  1991年   1738篇
  1990年   1477篇
  1989年   1216篇
  1988年   1188篇
  1987年   1061篇
  1986年   958篇
  1985年   1371篇
  1984年   1091篇
  1983年   817篇
  1982年   859篇
  1981年   701篇
  1980年   656篇
  1979年   527篇
  1978年   323篇
  1977年   295篇
  1976年   262篇
  1975年   20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王晓莉  刘燕  何振娟  陈超 《安徽医药》2016,37(10):1204-1207
目的 通过观察早产儿不同胎龄Toll样受体9(TLR9)的表达,探讨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的机制。方法 采集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活产新生儿的脐血229份,按胎龄分为4组,28~31周组,31~34周组,34~37周组,≥37周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其TLR9的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了解其与胎龄之间的关系,并分析mRNA和蛋白表达间的相关性。结果 TLR9阳性细胞率在28~31周组,31~34周组,34~37周组,≥37周组分别为(15.93±6.23)%,(11.63±6.70)%,(13.66±6.88)%,(20.51±12.06)%;其在胎龄28~31周较高,至31~34周逐渐下降至最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37周后TLR9阳性细胞率表达逐渐升高,至≥37周达最高,两胎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1~37周间新生儿脐血TLR9阳性细胞率与胎龄呈正相关(r=0.273,P=0.006)。TLR9 mRNA表达在28~31周组,31~34周组,34~37周组,≥37周组分别为(4.95±3.44)%,(8.89±8.49)%,(13.91±10.92)%,(7.19±7.11)%;其在28~36周逐渐升高,与胎龄呈正相关(r=0.355,P< 0.001)。≥37周TLR9 mRNA表达量下降,该值虽高于28~31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同胎龄时期同样本新生儿的TLR9 mRNA和TLR9阳性细胞率之间存在负相关(r=-0.227,P=0.011)。结论 TLR9阳性细胞率和TLR9 mRNA表达在不同胎龄组新生儿间有差异,TLR9阳性细胞率表达在31~37周间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增加,TLR9 mRNA在28~36周间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心达康滴丸联合盐酸地尔硫卓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4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成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地尔硫卓片,30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心达康滴丸,18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经4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临床症状积分、SAQ和GQOLI-74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S100钙结合蛋白A12(S100A12)、白细胞介素-18(IL-18)、妊娠相关血清蛋白A(PAPP-A)、内皮素-1(ET-1)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心功能。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0.85%和97.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都显著改善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Q积分和GQOLI-74评分均明显升高,而临床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S100A12、IL-18、PAPP-A、ET-1、CTnI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排血量(CO)均升高,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LVEF、CO和LVESD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心达康滴丸联合盐酸地尔硫卓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分析在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中予以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此研究从本院甲状腺手术患者中选取样本,总例数为80例,研究时间始于2017年4月,止于2019年4月,依据护理方案的异同对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组予以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研究可得,试验组护理满意率相对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得知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值合理(P<0.05)。研究可得,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组建数据对比得知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值合理(P<0.05);研究可得,试验组预后生活质量相对较高,组建数据对比得知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值合理(P<0.05)。结论此研究得知,在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中予以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护理效果,降低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分析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方法本项研究回顾了2017年2月—2018年7月间在某院采取了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治疗的52例患者整个治疗过程的资料,将所有的患者使用数字双盲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对照组患者使用护理措施为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使用的护理措施为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在患者治疗完成后对比两个不同组别患者在围手术期期间各类指标和出现并发症概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所需费用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组别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在进行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工作当中,对其采取连续护理模式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患者身体的恢复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85.
Hepatic uptake mediated by 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OATP) 1B1 and 1B3 can serve as a major elimination pathway for various anionic drugs and as a site of drug-drug interactions (DDI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in vitro approaches used to predict human hepatic clearance (CLh) and the risk of DDIs involving OATP1Bs. On the basis of the so-called extended clearance concept, in vitro–in vivo extrapolation methods using human hepatocytes as in vitro systems have been used to predict the CLh involving OATP1B-mediated hepatic uptake. CLh can be quantitatively predicted using human donor lots possessing adequate OATP1B activities. The contribution of OATP1Bs to hepatic uptake can be estimated by the relative activity factor,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factor, or selective inhibitor approaches, which offer generally consistent outcomes. In OATP1B1 inhibition assays, substantial substrate dependency was observed. The time-dependent inhibition of OATP1B1 was also noted and may be a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in vitro–in vivo differences in the inhibition constant of cyclosporine A. Although it is still challenging to quantitatively predict CLh and DDIs involving OATP1Bs from only preclinical data, understanding the utility and limitation of the current in vitro methods will pave the way for better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86.
87.
88.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