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背景 先天性白内障是造成儿童盲和弱视的重要原因,其中约50%的先天性白内障具有遗传性.目的 应用眼遗传病外显子结合目标区域捕获测序芯片检测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 于2011年在宁夏眼科医院收集一回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家系,采集家系中患者及表型正常成员的临床资料.对家系成员进行眼科检查,抽取患者、表型正常家系成员及300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各5 ml,提取DNA,利用眼遗传病外显子结合目标区域捕获测序芯片筛查和检测候选致病突变位点.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对家系成员和正常对照者进行突变位点验证,最终确定致病突变位点.结果 该家系共6代61名成员,均为回族,先天性白内障患者18例,为5代遗传,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患者中合并眼球震颤和斜视者7例,合并高度近视者4例,来诊前均已实施白内障摘出术.利用眼遗传病外显子结合目标区域捕获测序芯片检测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筛查后共得到8个候选致病突变位点,其中5个在非编码区,3个在编码区,通过PCR和直接测序法验证确定CRYGD基因上的P24T突变是该家系的致病突变位点.该突变与家系内所有患者表型共分离,在家系表型正常者及300名正常对照者均未发现此突变.结论 外显子结合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快速检测CRYGD基因P24T突变为该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致病突变,该技术为临床表型多样、致病基因众多的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检测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对6个佩梅病(Pelizaeus-Merzbacher disease,PMD)家系进行蛋白脂蛋白1(proteolipid protein 1,PLP1)基因突变分析,明确基因突变类型,并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6年7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6例佩梅病先证者及其家系.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检测PLP1重复突变;应用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PLP1点突变,确定基因突变类型,明确基因诊断.对女性PLP1突变携带者所妊娠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通过绒毛活检或羊膜腔穿刺采集标本,提取胎儿的基因组DNA进行PLP1突变分析.结果 先证者1、2、3、4为PLP1重复突变,4例先证者的母亲和先证者1的姨母均为PLP1重复突变携带者;先证者5和6为PLP1点突变,基因突变的位点分别为c.96C>G(p.F32L)和c.623G>T(p.G208V),其母亲均为相应位点基因突变的携带者.7例女性PLP1突变携带者均再次妊娠,共9例胎儿接受了产前诊断,发现PLP1重复突变与点突变患儿各1例(均为男性),PLP1重复突变携带者1例(女性),PLP1野生型6例(男性3例、女性3例).1例男性PLP1野生型胎儿存在X染色体部分交换. 结论 对佩梅病患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PLP1突变分析,可明确基因诊断,检出家系中的女性PLP1突变携带者,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并进一步实施产前诊断,对于预防患儿出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74.
全面性癫癎伴热性惊厥附加症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全面性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 )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特点。方法收集4个GEFS 的家系资料,通过详细的调查建立完善的家系谱,并对受累者的临床资料、EEG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个家系共有60名成员,其中受累者20例,表现为FS者5例,FS 者7例,FS 与失神发作2例,FS 与肌阵挛发作1例,FS 与失神和肌阵挛发作1例,此例患者发作间期EEG呈现局灶性癫放电和全面性癫放电共存的现象,1例表现为FS 和部分性发作,其发作间歇期EEG呈现中央中颞棘波灶,个体诊断符合良性罗兰多区癫。另外,受累者有肯定的临床发作,但是由于不能收集到可靠的发作表现资料,无法进行发作分类者3例。受累者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GEFS 的正确诊断需要注重个体,立足于整个家系进行,其临床发作谱还包括部分性发作,脑电图也有局灶的癫样放电。良性罗兰多区癫也许是GEFS 的一个新表现型。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报道一个遗传性感觉交感神经病Ⅰ型(HSANⅠ)家系的临床、病理和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先证者为28岁男性,出现双下肢痛觉缺失1年余,伴随双脚多发溃疡,先证者之母在30岁出现双足麻木和溃疡。对先证者的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进行电生理检查,对腓肠神经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先证者手部皮肤交感反应延长,在足部没有引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在上肢出现减慢,(右尺神经33m/s,左正中神经45m/s),在下肢无反应;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在上肢正常或减慢,在下肢减慢或无反应。腓肠神经的有髓神经纤维完全脱失,无髓神经纤维出现严重脱失。结论我国存在HSANⅠ型家系,病理检查显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均被严重累及。皮肤交感反应检查交感神经损害的程度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7.
目的高胆固血脂一家系调查。调查一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三代共20名成员,其中包括一对孪生兄弟的患病情况。结果提示HF患者共8例。总患病率为40%,男性患病率为54.5%(6/11),女性患病率为22.2%(2/9),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论本例FH的家系特点为:①血清总胆固醇(TC)从儿重期始有增高,且随年龄的增长有增高趋势;②家系中一对单卵双生的孪生同胞均为患病者,其后代亦有TC增高;③先证者41岁起即以典型的卧位型心绞痛起病,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三支冠状动脉多处严重狭窄,似提示FH家系中的冠心病患者发病早且病变严重。  相似文献   
78.
中国人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患者Cx26基因的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国人遗传性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患者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 26,Cx26)基因编码区的突变.方法对天津市聋哑学校的8个聋哑学生的家系中29例以及健康对照2例和有家族史但本人听力正常的遗传咨询者2例共33例取外周血提取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Cx26基因编码区片段,通过限制酶切指纹-单链构像多态性(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fingerprinting-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REF-SSCP)分析法进行突变筛选,经DNA测序判断多态性改变或致病突变.结果 33例中有30例Cx26基因发生改变,改变率为90.91%(30/33).共发现8种不同形式的改变,包括79G→A、109G→A、161A→T、235delC、240G→A、341A→G、571T→C和608T→C,其中161A→T、240G→A和571T→C为新发现的突变.22例耳聋患者中有3例为235delC,突变率为13.64%(3/22).结论 Cx26基因235delC是中国人NSHI患者中主要的突变方式,NSHI患者中存在较多的多态性改变.  相似文献   
79.
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是一类以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有较高遗传异质性的单基因遗传糖尿病。截至2022年8月,已发现14种明确的MODY致病基因。本文报道了1例疑似MODY患者,通过外显子组测序鉴定了1个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基因突变,并在患者11名家系成员中进行了验证,提出IRS2基因是一个新的MODY候选致病基因,为MODY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分析奥尔波特(Alport)综合征的遗传学特征。方法: 对原因不明的反复尿检异常的2名先证者进行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全外显子组测序,通过基因突变的致病性、孟德尔遗传规律和临床表型的综合分析,筛选出致病的基因突变,最后通过Sanger测序在家系成员中验证基因突变。结果: 两个家系中分别鉴定出COL4A5基因上的2个杂合性剪接位点突变:c.2147-2A > T(IVS27)和c.646-2A > G(IVS11)(NM_033380),且这2个杂合突变分别与2个家系的患病成员呈现共分离关联。结论: Alport综合征主要通过女性直系患者遗传,临床上可以通过有效的遗传咨询进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