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36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0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532.
目的研究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0.6 mL/kg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最大剂量不超过10 m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1~3岁2~3 g/次,4~6岁3~4 g/次,7~9岁4~5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3.33%,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6.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IL-6、CRP、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A(IgA)、Ig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IgM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IgA、IgG和IgM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和食欲恢复时间比对照组均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炎症水平,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33.
目的探讨胆木浸膏片联合头孢克肟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2例,根据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10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胆木浸膏片,1.5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0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43%,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发热、咳嗽、咽痛、咽部充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CT、hs-CRP、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IL-10和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木浸膏片联合头孢克肟分散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4.
目的 探讨清淋颗粒联合硝呋太尔治疗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荆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17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87例)和治疗组(8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硝呋太尔片,2片/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清淋颗粒,1袋/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细菌培养转阴率、尿液肝素结合蛋白(HBP)和尿液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清IL-8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和细菌培养转阴率分别为88.51%和83.91%,均分别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73%和94.3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液HBP水平、尿液WBC个数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两种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8、PC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IL-8和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淋颗粒联合硝呋太尔治疗尿路感染不但可减轻患者尿道炎症水平,而且对缓解尿道不适症状作用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5.
目的探讨蒲公英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拉定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0年9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治疗的112例急性乳腺炎患者,根据诊治顺序分成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拉定,1.0 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6 h/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蒲公英颗粒,15 g/次,3次/d。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血清学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8.21%(P0.05)。经治疗,治疗组在乳房肿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肿块消失时间、通乳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PCT、ICAM-1、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下降最明显(P0.05)。结论蒲公英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拉定治疗急性乳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6.
目的探讨桂蒲肾清胶囊联合磷霉素氨丁三醇颗粒治疗下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7月在天津市北辰医院治疗的108例下尿路感染患者,根据使用药物的差别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口服磷霉素氨丁三醇颗粒,3 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桂蒲肾清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5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细菌培养转阴率和症状消失时间,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尿细菌培养转阴率为98.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8%(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排尿灼急、腰酸痛、小便涩痛、小腹坠胀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MCP-1、HO-1、PC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桂蒲肾清胶囊联合磷霉素氨丁三醇颗粒治疗下尿路感染效果显著,同时在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和炎症因子水平方面也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37.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α-MSH、TNF-α、PCT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科201 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8例,其中轻症组36例、重症组32例.所有患者取入院后第1、3、5、7天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α-MSH、TNF-α、PCT水平.结果 与轻症组对比,重症组患者血清α-MSH质量浓度较低(P<0.05),而血清TNF-α及PCT水平高于轻症组(P<0.05);在病情严重度评估方面,α-MSH敏感度为82.35%、特异度为88.24%、准确性为87.5%;TNF-α敏感度为76.47%、特异度为82.35%、准确性为81.25%;PCT敏感度为70.59%、特异度为76.47%、准确性为75.00%;PCT+ TNF-α+ α-MSH敏感度为88.24%、特异度为94.12%、准确性为93.75%;PCT、TNF-α、α-MSH及三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0、0.696、0.768及0.885.结论 血清α-MSH、TNF-α、PCT含量监测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中α-MSH在病情评估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后两者,而且外周血α-MSH含量较低预示患者病情严重,预后不良;此外,三者联合检测在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方面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38.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乳酸水平变化与感染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92例DKA患者设为研究组,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另分两个亚组:将DKA合并感染者设为A组(n=54),将DKA未合并感染者设为B组(n=38),同时纳入98例同期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结果正常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PCT、CRP及乳酸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PCT、CRP、乳酸水平对DKA患者发生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PCT、CRP、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WBC、PCT、CRP、乳酸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乳酸水平升高与DKA合并感染密切相关(P<0.05)。PCT、CRP、乳酸水平及三者联合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8、0.855、0.829、0.950,各指标曲线下面积以联合检测最高。结论 PCT、CRP、乳酸水平与DKA合并感染关系密切,监测三者水平变化程度对评估感染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水平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0例败血症新生儿及4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败血症组急性期、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水平。结果:败血症组急性期血清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败血症组恢复期和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水平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急性期血清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水平和新生儿败血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血清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水平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40.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载酯蛋白A-I(ApoA-I)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7年7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ICU及急诊观察室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为试验组(44例),根据降钙素原(PCT)的质量浓度进行分组,分为PCT<0.5 ng/ml组,0.5ng/ml∧≤PCT<2 ng/ml组,PCT≥2 ng/ml组.4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在入院24h内测定静脉血中ApoA-I、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水平.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随着PCT质量浓度增加,ApoA-I和血清白蛋白值越低而CRP值越高(P<0.05).结论 ApoA-I与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较严重的呼吸道感染ApoA-I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表明这类患者存在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