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36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0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BACKGROUND: Models predicting clinical outcome need external validation before they can be applied safely in daily practice. This study aimed to validate two models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 chance of treatment-independent pregnancy leading to live birth among subfertile couples. METHODS: The first model uses the woman's age, duration and type of subfertility, percentage of progressive sperm motility and referral status. The second model in addition uses the result of the post-coital test (PCT). For validation, these characteristics were collected prospectively in two University hospitals for 302 couples consulting for subfertility. The models' abilit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women who became pregnant and women who did not (discrimination) and the agreement between predicted and observed probabilities of treatment-independent pregnancy (calibration) were assessed. RESULTS: The discrimination of both models was slightly lower in the validation sample than in the original sample which provided the model. Calibration was good: the observed and predicted probabilities of treatment-independent pregnancy leading to live birth did not differ for both models. CONCLUSIONS: The chance of pregnancy leading to live birth was reliably estimated in the validation sample by both models. The use of PCT improved the discrimination of the models. These models can be useful in counselling subfertile couples.  相似文献   
512.
513.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4项参数的改变,间接评估肝脏受损情况,判断有无出血倾向。方法:用Bayer ADVIA12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正常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各项参数,并对其中39例合并消化道出血者、89例未出血者和40例正常体检者血小板4项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PLT、MPV、PCT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0.005),PDW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5)。其中消化道出血组血小板各项均低于未出血组。结论:随着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PLT、MPV、PCT明显减低,PDW明显增高,故血小板4项参数的测定对肝病患者出血倾向及功能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14.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中降钙素原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值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组为2005年8月~10月诊断为MPP的住院患儿56例,其中急性期33例,恢复期23例。入院24 h内取外周静脉血,同时抽取13名正常体检儿童(正常对照组)外周静脉血,采用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PCT。结果观察组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PCT平均值分别为(0.270 6±0.135 3)ng/ml和(0.177 0±0.058 2)ng/ml,正常对照组儿童PCT平均值为(0.146 2±0.031 0)ng/ml。急性期PCT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恢复期PCT与正常对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PP在急性期PCT仅轻度增高,在恢复期降至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515.
目的探讨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同时监测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12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35例和急腹症30例,分别在入院后的第1、4、7d监测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第1、4、7d血浆中的CRP依次为78.83±19.17,91.66±14.07;68.31±16.41;与之比较的急腹症患者CRP依次为83.19±22.57,73.19±26.39,57.10±26.04。急性胰腺炎患者第1、4、7d血浆中的PCT依次为0.59±0.46,0.85±0.44,0.64±0.32,与之比较的急腹症患者PCT血浆则依次为1.65±0.74,1.33±0.68,1.07±0.5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动态监测血中降钙素原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对判断胰腺炎转归、继发感染及治疗有明确的临床意义,为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16.
屈春燕  杨平  张丽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2330-2332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的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4月至2006年11月我院健康体检者血常规结果。结果:血小板计数(PLT)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存在明显的三个生理阶段及20岁~29岁、30岁~49岁和50岁以上,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统计5%~95%百分位数为(62~230)×109/L;在PLT<62×109/L案例中,男性年龄明显高于女性(t=4.33,P<0.01),占男女总数的5.6%和3.3%。结论:临床应根据年龄制定更详细的PLT参考范围;临床上应适当的调低PLT参考值下限;女性更早、而男性更容易出现血小板减少,应及早补充营养和预防。  相似文献   
51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1年5月~2012年7月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5例,分有细菌感染组(A组,33例)、无细菌感染组(B组,32例)。治疗前及治疗病情稳定后分别检测血清PCT水平测定并进行痰培养观察分析。结果A组患者急性加重期的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P〈0.05),B组患者两个阶段降钙素原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急性加重期PCT平均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P〈0.05);B组患者两阶段平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急性加重期PCT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稳定期无明显差异(P〉0.05)。65例患者急性加重期内痰培养显示31例PPM,其中19例细菌载量≥10^7CFU/mL;稳定期痰培养显示20例PPM,其中8例细菌载量≥10^7CFU/nlL,细菌浓度为2.3×10^6CFu/mL,明显低于急性加重期(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升高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人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和乳酸水平在重症肺炎中的临床测定意义,为重症肺炎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年本院收治的88例重症肺炎患者,在入院后的第1、4、7天分别进行PCT、sTREM-1和乳酸水平的检测,根据预后将88例重症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来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88例患者中死亡25例,存活63例。死亡组第4、7天的PCT值、sTREM-1值和乳酸值分别为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中的PCT、sTREM-1和乳酸的水平有助于判定重症肺炎的病情程度和预后,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1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 选择230例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分成肺炎感染组(A组)、缓解组(B组) 和选择234例健康对照组(N组)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PCT(procalcitionin,PC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并对测得结果作比较.结果 老年肺炎患者感染时血清PCT、CRP、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经过治疗后其患者病情缓解时上述三项参数值明显降低.结论 测定血清PCT比测定血清CRP、周围血白细胞对诊断老年肺炎的价值高,而上述三项联合检测对诊断老年肺炎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20.
目的监测血液病伴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动态水平值,探讨临床优化感染用药及其使用价值。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7例采用快速半定量法(PCT-Q)检测,观察临床优化感染用药前后PCT动态水平值的变化;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T动态水平值的变化。结果血清PCT动态水平值与患者感染细菌严重程度有关。试验组的抗菌疗程、住院天数、抗菌药使用强度(AUD)和药品不良反应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药师利用PCT动态水平值,对血液病伴不明原因发热感染者的鉴别判断、早期诊断及临床抗菌药短期优化治疗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