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931篇
  免费   21963篇
  国内免费   12828篇
耳鼻咽喉   2036篇
儿科学   2326篇
妇产科学   1805篇
基础医学   19032篇
口腔科学   5377篇
临床医学   38425篇
内科学   32221篇
皮肤病学   2117篇
神经病学   5267篇
特种医学   282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9篇
外科学   14672篇
综合类   93907篇
预防医学   22769篇
眼科学   1971篇
药学   40524篇
  711篇
中国医学   24540篇
肿瘤学   13678篇
  2025年   20篇
  2024年   5803篇
  2023年   10673篇
  2022年   12028篇
  2021年   15909篇
  2020年   13096篇
  2019年   9695篇
  2018年   5259篇
  2017年   8196篇
  2016年   9192篇
  2015年   9698篇
  2014年   14596篇
  2013年   14626篇
  2012年   18474篇
  2011年   19424篇
  2010年   17880篇
  2009年   17782篇
  2008年   17806篇
  2007年   16036篇
  2006年   15216篇
  2005年   16519篇
  2004年   12735篇
  2003年   11920篇
  2002年   9940篇
  2001年   8763篇
  2000年   6210篇
  1999年   5182篇
  1998年   4478篇
  1997年   4262篇
  1996年   3848篇
  1995年   3198篇
  1994年   2634篇
  1993年   1646篇
  1992年   1479篇
  1991年   1437篇
  1990年   1123篇
  1989年   1119篇
  1988年   452篇
  1987年   411篇
  1986年   301篇
  1985年   260篇
  1984年   153篇
  1983年   125篇
  1982年   10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采用丙酮-乙醚-水(acetone-ether-water, AEW)贯序涂抹法建立小鼠干皮症慢性瘙痒模型,检测皮肤和背根神经节(DRG)中MrgprA3和TRPA1 m RNA的表达,初步探讨MrgprA3和TRPA1在AEW诱发的干皮症慢性瘙痒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9周龄C57BL/6雄鼠12只,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颈背部皮肤涂抹丙酮/乙醚(1:1)和水,连续7 d制造小鼠干皮症慢性瘙痒模型;对照组小鼠涂抹蒸馏水,时间频率与模型组相同。观察小鼠搔抓行为学,皮肤组织学(HE染色)、肥大细胞浸润情况(甲苯胺蓝染色),RT-qPCR分析MrgprA3和TRPA1在颈段背根神经节(DRG)和病损皮肤中m 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抓挠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小鼠病损部位皮肤水分明显减少,皮肤干燥、脱屑,病理提示表皮增厚明显,真皮层肥大细胞浸润不明显;颈部病损皮肤和颈部脊神经节中MrgprA3和TRPA1m 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用丙酮-乙醚和水贯序涂抹法成功建立小鼠干皮症慢性瘙痒模型,MrgprA... 更多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昆明的汉族人群的血浆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 (Growth Arrest-specific6,GAS6)浓度及其rs8191974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38例昆明地区的汉族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组) 186例,诊断DKD的T2DM患者127例(DKD组),无DKD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组)患者225例。收集外周静脉血,并将血细胞与血浆离心分离,用DNA抽提试剂盒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再PCR扩增含GAS6基因rs8191974位点多态性的DNA片段,通过直接测序法判断rs8191974位点的多态性,并比较分析组间临床指标、血浆GAS6水平以及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DKD组的GAS6基因rs8191974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T2DM组及NC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2DM组GAS6基因rs8191974位点GG基因型频率及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NC组(χ2=10.779,<0.01... 更多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子宫内膜癌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性,旨在为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于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7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合并2型糖尿病与否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合并2型糖尿病33例,参照组未合并2型糖尿病37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以及血压水平。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为(9.45±1.03)mmol/L明显高于参照组的(4.47±0.45)mmol/L,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参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参照组,且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与普通患者相比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更高,且危险因素更多,因此需早期采取有效治疗予以诊治,防止病情的恶化,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布洛芬致极低出生体质量(VLBW)早产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高危因素。方法对象为2017年收治于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使用布洛芬关闭动脉导管的VLBW早产儿。采集指标包括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出血的高危因素,及围产期母亲因素等。采集布洛芬使用前后凝血功能、肾功能和血清总胆红素等指标变化。记录布洛芬使用后1周内消化道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果 67例VLBW早产儿口服布洛芬致胃出血22例、肺出血11例、颅内出血9例,发生率分别高达33%、16%和13%。此外布洛芬可导致其他不良反应: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100×109/L18例,发生率为27%);肾功能损害血肌酐(Scr)升高9例发生率为13%,尿素氮(BUN)升高10例发生率为15%;血清总胆红素升高21例,发生率为31%。进一步分析布洛芬致胃出血的高危因素,出生1周内血小板<100×109/L与胃出血显著相关。出生1周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使用头孢三代抗生素(>7 d)和糖皮质激素并未增加胃出血事件。此外,产前母亲因素与布洛芬致胃出血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布洛芬导致VLBW早产儿胃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肾功能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必要时加用抑酸剂,减停布洛芬。  相似文献   
36.
37.
38.
39.
40.
《中国药房》2019,(6):789-795
目的:探讨鸦胆子素D(BD)联合紫杉醇(Taxol)对人胰腺癌Capan-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Capan-2细胞为对象,采用磺酰罗丹明B法检测不同剂量BD(5、10、15、20μmol/L)、Taxol(10、20、30、40 nmol/L)、BD+Taxol(5μmol/L+10nmol/L、10μmol/L+20 nmol/L、15μmol/L+30 nmol/L、20μmol/L+40 nmol/L)作用48 h后的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细胞存活率和药物合用指数(CI)。采用克隆形成试验检测BD(20μmol/L,下同)、Taxol(40 nmol/L,下同)、BD+Taxol(20μmol/L+40 nmol/L,下同)作用24 h后的细胞克隆集落形成情况,并计算克隆形成率;采用DAPI染色法观察BD、Taxol、BD+Taxol作用24 h后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的BD、Taxol、BD+Taxol作用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切割胱天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药物作用48 h]以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蛋白(药物作用4、6、12 h)的表达情况。结果:经10、15、20μmol/L BD,20、30、40 nmol/L Taxol以及两药上述剂量联合作用48 h后,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降低,且联用组显著低于BD、Taxol同剂量单药组(P<0.05),各联用组(BD 5μmol/L+Taxol10 nmol/L、BD 10μmol/L+Taxol 20 nmol/L、BD 15μmol/L+Taxol 30 nmol/L、BD 20μmol/L+Taxol 40 nmol/L)的CI值分别为0.63±0.04、0.68±0.08、0.89±0.12、0.84±0.05。经20μmol/L BD、40 nmol/L Taxol以及两药上述剂量联合作用后,细胞的克隆集落形成有所减少,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染色质浓聚和细胞核皱缩,细胞的克隆形成率(24 h)以及Bcl-2(48 h)、RAPR(48 h)、Caspase-3(48h)、JNK(4、6 h,Taxol单药组除外)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Cleaved-caspase-3(48 h)、p-JNK(4、6、12 h)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且BD+Taxol联用组均显著优于同时间点BD、Taxol同剂量单药组[JNK(4、6、12 h)、p-JNK(4 h)除外](P<0.05或P<0.01)。结论:BD、Taxol均可抑制人胰腺癌Capan-2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且两者联合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效果优于任一药物单用。上述作用可能与激活Caspase通路以及JNK磷酸化等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