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8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口腔科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37篇 |
内科学 | 4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27篇 |
外科学 | 50篇 |
综合类 | 28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0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面神经鞘瘤临床少见,因肿瘤生长缓慢,早期除面瘫外无其他症状,早期诊断困难,常被误诊为贝尔麻痹,如有耳漏史易误诊为中耳乳突炎合并周围性面瘫,甚至肿瘤侵入颅内致颅内并发症时仍未能确诊.部分病例可无面瘫表现,使诊断难上加难,延误治疗.本科2005年3月收治1例无面瘫的面神经鞘瘤,误诊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鼓室体瘤是局限于鼓室内的起源于鼓室的舌咽神经鼓室支及迷走神经耳支的化学感受器瘤,起源于副神经节,也称为鼓室副神经节瘤,早期主要在鼓室内生长[1]。因其病变原发于中耳腔及鼓室而得名。而病变原发于颈静脉体者则称为颈静脉体瘤。两者均起源于副神经节,故又称副神经节瘤。此瘤在组织结构上属化学感受器瘤。该病临床上的典型表现为波动性耳鸣、耳闷感;有轻度传导性聋;局部检查,透过鼓膜可见鼓岬表面红色肿块,中耳CT显示鼓岬处有边缘光滑的软组织占位改变,乳突无破坏。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该病临床上比较少见,并且表现多样,不典型,容易误诊误治,现报道我院3例鼓室体瘤病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诊断、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 临床表现:29例腹痛、26例腹部包块、15例下肢疼痛麻木、9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行B超、CT检查,均发现腹膜后占位.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良性31例,恶性48例,包括神经纤维瘤19例,神经鞘瘤8例,副神经节瘤4例,神经纤维肉瘤21例,恶性神经鞘瘤14例,恶性副神经节瘤6例,神经外胚瘤5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原发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手术死亡率为1.3%.良性肿瘤3年复发率为0%,5年复发率为12.9%,再手术率为100%,5年生存率为100%,恶性肿瘤3年复发率为41.6%,再手术率为90%,5年复发率为79.1%,5年生存率为62.5%.结论 B超、CT、MRI对定位诊断有决定意义,但术前定性确诊困难,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前需做好肠道准备并充足备血,术中注意保护受累及神经的完整性.防止肿瘤残留及处理好椎间孔部位是预防肿瘤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行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包括外院)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结果:椎管内神经鞘瘤T1WI为等或(和)低信号,T2WI多为高或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大多数肿瘤呈明显均匀或环状强化,伴或不伴肿瘤内分隔。结论:MRI是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最好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椎管内神经鞘瘤的部位、形态、信号及增强后的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多数肿瘤可作处准确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5.
研究背景间叶性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以血行转移为主,而上皮性恶性肿瘤大多循淋巴管道转移,但间叶性肉瘤有时也会经淋巴管道进行转移。目的探讨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复习1例淋巴管道转移性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组织学观察、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分析肿瘤细胞特点,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患者女性,42岁。临床表现为右侧腋窝4cm×4cm×3cm大小肿块伴右上臂及肩部麻木。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右侧腋窝软组织肿块影及周围多发肿大淋巴结影,考虑恶性病变。术中可见右侧腋窝多个结节状肿块,最大者约5cm×3cm×3cm大小,剖面呈灰红、灰黄色,质地坚硬,局部坏死。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细胞呈片状或巢状排列,可见纤细的血管纤维组织分隔,大多数肿瘤细胞呈上皮样,可见多核瘤巨细胞,核分裂象易见,部分区域间质呈黏液样变性。肿瘤细胞S-100蛋白、Sox-10蛋白、波形蛋白、Col-Ⅳ表达阳性;40%的肿瘤细胞胞核P53表达阳性;细胞角蛋白、癌胚抗原、上皮膜抗原表达阴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90%;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网状纤维包绕上皮细胞巢。既往曾因"右腕部肿物"行两次"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伴出血及灶性坏死,结合病史,最终诊断为右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性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结论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主要通过血行转移,较少发生淋巴管道转移,应注意与具有相似组织学形态的肿瘤相鉴别,以免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46.
Sham L. Singla Yogender Singh Kadian Naveen Malhotra Ashish Goyal 《Indian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and head and neck surgery》2004,56(2):131-132
Neurilemmoma of the cervical sympathetic chain is a rare nerve tumour. Less than 40 confirmed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1 2 Sometimes they can he mistaken as carotid body tumour but usual presentation of these lesions is an asymptomatic
neck mass. Because of the rarity of the tumour we report another case of neurilemmoma arising from cervical sympathetic chain
in a 19 years old male. 相似文献
47.
《Acta oto-laryngologica》2012,132(4):54-56
A case of multiple neurofibroma of the larynx and cervical esophagus is reported. Key points concerning the follow-up observations of this case are describe. 相似文献
48.
高频超声诊断外周神经鞘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神经鞘瘤分布广泛,在肿瘤边缘找到与其发生神经的连接关系是超声诊断该病的要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1例体表神经鞘瘤的声图像特征及误诊原因,探讨其与其他常见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浅表部位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神经鞘瘤患者采用频率为7.5~10 MHz的超声探头检测肿块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其血流情况,并沿外周浅表神经干走行方向,追踪扫查肿块与周围神经干关系.对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相对照分析.结果本组21例神经鞘瘤患者根据其声像图特征及手术病理不同大致分为均匀型14例,囊变型6例,不规则型1例.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超声正确诊断19例,误诊2例.结论高频CDFI对神经鞘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应为神经鞘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回顾分析11例颌骨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1993年1月~2002年2月间经治的11例颌骨内神经鞘瘤患者,从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8例良性者行彻底刮治加烧灼术;2例下颌骨恶性者行扩大切除加颈淋巴清扫术;1例上颌骨恶性伴神经纤维瘤病患者行上颌骨扩大切除加中厚皮片修复及颈淋巴清扫术,术后辅以放疗、化疗。结果5例位上颌骨(1例恶性),6例位下颌骨(2例恶性);其X线表现有一定特异性,术后除1例上颌骨恶性者于11个月时死于广泛多发性转移外,其他10例随访7~122月无复发。结论颌骨内神经鞘瘤临床上少见。CT、MRI及穿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手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一般良好;辅助放疗、化疗与否,尤其是伴发神经纤维瘤病患者无多大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