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537篇
  免费   18130篇
  国内免费   17974篇
耳鼻咽喉   1982篇
儿科学   4301篇
妇产科学   2605篇
基础医学   25792篇
口腔科学   3853篇
临床医学   29940篇
内科学   33078篇
皮肤病学   2828篇
神经病学   6743篇
特种医学   52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3篇
外科学   14250篇
综合类   75984篇
预防医学   18314篇
眼科学   2513篇
药学   26856篇
  358篇
中国医学   16487篇
肿瘤学   19303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2687篇
  2023年   8945篇
  2022年   10352篇
  2021年   12399篇
  2020年   8258篇
  2019年   8445篇
  2018年   4759篇
  2017年   6938篇
  2016年   7505篇
  2015年   7922篇
  2014年   10738篇
  2013年   11271篇
  2012年   14938篇
  2011年   16878篇
  2010年   16545篇
  2009年   15708篇
  2008年   15401篇
  2007年   14511篇
  2006年   14107篇
  2005年   14802篇
  2004年   12449篇
  2003年   10974篇
  2002年   8965篇
  2001年   8153篇
  2000年   6533篇
  1999年   5066篇
  1998年   4046篇
  1997年   3084篇
  1996年   2265篇
  1995年   1874篇
  1994年   1281篇
  1993年   682篇
  1992年   559篇
  1991年   482篇
  1990年   383篇
  1989年   353篇
  1988年   116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龋病是一种多因素的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的家族聚集性表明龋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近年来关于龋病的发生与易感基因的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接受,本文就龋病易感基因的研究方法及相关龋病易感基因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2.
93.
MICA基因研究进展及与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CA基因在人类位于6P HLA-Ⅰ类基因区HLA-B位点着丝粒端的46kb左右,其组成、表达和产物与HLA-Ⅰ类基因不同。该基因包含6个外显子,编码的蛋白分子结构域与经典的Ⅰ类分子α链相似,包括3个胞外结构域:α1、α2和α3,加上跨膜区和胞质区,不含β2m。MICA大量表达于上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的表面,在T、B细胞表面不表达,但在大多数上皮性肿瘤细胞表面都有表达。MICA分子与其配体NKG2D受体结合后可以激活NK细胞、Vδ1γδT细胞等,参与天然免疫应答。现已发现MICA与某些肿瘤和免疫相关性疾病(如白塞氏病、1型糖尿病)存在关联,并且在肿瘤和某些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细胞色素P4501A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胞色素P450酶系参与生物体内许多内源性及外源性物质的生物转化。其中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广泛存在于多种肝外组织,参与了多种前致癌物和致突变物的活化代谢过程,并与多种肿瘤发生相关。本文综述了CYP1A1在体内的分布、诱导和抑制,遗传多态性及癌症易感性,简要介绍了该领域研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5.
Msx基因在牙齿发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齿的发育是上皮与间充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受到许多发育调节因子的调控。同源异型盒基因Msx是牙齿发育中必不可少的调控基因,其编码蛋白对牙齿发育的启动、定位、构型的确定及形态发生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将对Msx1,Msx2在牙齿发育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6.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1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华南、东南亚地区高发,在我国又称为“广东瘤”。鼻咽癌是多因素引起的,致病具有多阶段、多步骤的特征,研究也涉及多基因。RAS区域相关家族基因,尤其是Ras相关结构域家族1A基因(RASSF1A基因)是最近新研究的肿瘤抑制基因,在多种肿瘤的组织中表达,被认为是鼻咽癌候选抑制基因之一。研究表明,它的不表达可以由基因的突变与缺失引起,但主要机制是启动子区CpG岛特异性高甲基化。目前国内已有相关报道,现就RASSF1A基因与鼻咽癌的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7.
茶水提取物和茶多酚抑制诱变的类型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茶水提取物和茶多酚的去突变特征和机制 ,鉴别茶和茶多酚去突变的量效关系和抑菌关系 ,了解去突变剂与直接诱变剂(1_NP)、间接(Trp_P_1)诱变剂的抗突变作用方式和抑制效果。 方法 :用细胞外抑制诱变试验和改进型两次活化的Ames试验方法。 结果 :茶水提取物和与其相关的儿茶素等都存在非抑菌性的去突变效果 ,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茶黄素(TF)的效果最好。抗突变试验结果表明 ,茶水提取物对Trp_P_1( +S9)有显著的抗突变性 ,与Trp_P_1的混合液在非代谢活性条件时无诱变性 ;茶水提取物对1_NP( -S9)也有抑制活性 ,但比对Trp_P_1的抑制活性低(P<0.01) ,与1_NP混合物经代谢活化后有诱变性 ,且与非代谢活化的抗突变结果呈较高的相关性(r= -0.9694)。 结论 :茶多酚能抑制间接诱变剂的前体形成 ,也有对直接诱变剂构成阻断剂的作用 ,但是在阻断具有强氧化性的诱变剂时可能形成不稳定的结合物或不安全的结构物。  相似文献   
98.
侯占江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53):10473-10476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是一种强效细胞生长增殖调节蛋白,在移植免疫的抗排斥反应、移植物血管病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目的:观察经冷冻处理异体神经移植后,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受体为清洁级SD大鼠60只,分为3组:自体神经移植组、异体神经移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每组20只。供体为40只Wistar雄性大鼠。pAdTrack-CMV-TGF-β1质粒、pAdEasy-1-Bj51833细胞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四院骨科实验室惠赠。 方法:取供体大鼠40只作双侧股后外侧纵切口,分离显露坐骨神经,切取双侧整段坐骨神经,置于无菌冷冻管中保存1周,备用。手术显微镜下将受体鼠自骨二头肌与半腱肌和半膜肌间隙剪开结缔组织,显露坐骨神经,从犁状肌孔下0.5 cm处整齐剪下长约1 cm的坐骨神经。自体神经移植组、异体神经移植组选择粗细相等、已预制冷冻的自体及异体神经移植;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异体神经移植后于大鼠局部肌肉及神经两断端内注射pAdTrack-CMV-TGF-β1质粒40 μg/只。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3,6,9周各组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病理学和轴突计数检查。 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高于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P < 0.01),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自体神经移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术后9周轴突计数较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高(P < 0.01)。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光镜及电镜可见神经纤维走行正常,排列完好,神经纤维可见血管增生,髓鞘结构较好,神经纤维内见有大量再生髓鞘,许旺细胞明显增多,胞质较发达,大量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结构清晰,再生的轴突内微丝密集排列,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接近。异体神经移植组光镜及电镜可见神经纤维数量少、排列紊乱,髓鞘轴突变性明显,大部分神经纤维脱髓鞘崩解,轴突消失,未见再生的神经纤维。 结论: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联合冷冻处理的冷藏异体神经移植可以协同减轻移植后产生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99.
结核病是全世界由单一致病菌引致死亡最多的疾病之一。全球80%的结核患者分布在22个结核病高发病国家,中国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R)基因第4内含子G1666T(GR G1666T)多态性与脑出血(ICH)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48例ICH患者(ICH组)、48例ICH伴高血压(EH)患者(ICH+EH组)、46例单纯高血压患者(EH组)及71名健康对照者(NC组) GR G1666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不同基因型ICH患者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管紧张素原、肾素、血糖、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 4组间GR G1666T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ICH组、ICH+EH组及EH组女性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NC组(均P<0.05).GG、GT、TT基因型女性ICH组患者的BMI、血管紧张素原水平和血压依次显著降低(均P<0.05);GG基因型ICH组患者中,女性上述指标明显高于男性(均P<0.05).结论 GR G1666T G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女性ICH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