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为了探讨儿童白内障注吸术 +IOL术后近视度的变化 ,对 2 1例 (2 4只眼 )行白内障注吸术 +IOL的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年龄分组 ,比较随访初次与末次的屈光度 .结果 :平均近视度变化 3~ 5岁组为 -0 89± 0 40D ;6~ 10岁组为 - 0 97± 0 18D ,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t =0 2 1,P >0 0 5 ) ;91 6 7%的眼近视度 <1 5 0D ,83 33%的眼视力≥ 0 5 .结果表明大多数 3~ 10岁儿童施行IOL术时 ,欠矫 1 0 0D ,可望获得正视 .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回顾性研究先天性近视性弱视儿童的屈光度和视力变化规律.方法 共收集2~9岁屈光度为-2.0 D~-14.0 D,平均(-6.8±4.5)D的先天性近视性弱视儿童47例86只眼.根据近视等效球镜度数共分3组:-2.0 D~-6.0 D为低中度近视组,共45只眼;-6.25 D~-9.0 D为高度近视组,共22只眼;-9.25 D~-14.0 D为超高度近视组,共19只眼.3~6个月散瞳验光1次,根据验光结果进行全矫配镜和弱视治疗.随访3~5年,平均(4.1±1.8)年,观察屈光度和视力的变化.结果 平均每年屈光度增加:低中度近视组为0.21 D、高度近视组为0.05 D、超高度近视组为1.31D,三组的增加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度近视组和超高度近视组与矫治前相比,屈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与矫治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通过戴镜和弱视治疗,视力均提高.平均矫正视力(5分记录法):低中度近视组:治疗前/后为4.45/4.92,治疗后30只眼(67%)视力达正常.高度近视组:治疗前/后为4.33/4.87,治疗后12只眼(55%)视力达正常.超高度近视组:治疗前/后为4.01/4.59,治疗后2只眼(10%)视力达正常.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中低度近视组视力提高最快(P<0.05).结论 先天性近视性弱视儿童,屈光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高度近视组增加最快,低中度近视组次之,高度近视组基本不变.通过戴镜和弱视治疗,视力均能提高或达正常.随近视度数增加,弱视程度加重,视力提高减慢.  相似文献   
43.
余盈盈  黎晓新  鲍永珍 《眼科研究》2014,32(11):1025-1029
背景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其主要治疗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而确定术前计算IOL屈光度时所用的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的眼轴长度是否受黄斑前膜的影响对术眼术后获得准确的屈光度至关重要.目的 了解IMEM患者行白内障联合玻璃体手术后屈光变化的特征.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IMEM合并ARC的患者42例42眼为IMEM合并ARC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同期纳入单纯ARC患者47例47眼为单纯ARC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术前应用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术眼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应用SRK-T公式计算出IOL植入后的预期屈光度.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和医学验光,计算其等效球镜度数作为术后实际屈光度,并对术后实际屈光度与预期屈光度进行对比分析.对两个组间术眼手术前后屈光度的误差进行比较,对IMEM合并ARC患者术后屈光度误差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两个组间患者年龄、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63、0.704、0.770).IMEM合并ARC组和单纯ARC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IMEM合并ARC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实际屈光度绝对值均明显高于术前预期屈光度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纯ARC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实际屈光度绝对值明显高于术前预期屈光度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O01);但IMEM合并ARC组与单纯ARC组间手术前后的屈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417,P=0.520).IMEM合并ARC组术眼术后1个月、3个月的屈光度误差分别为(-0.727±0.666  相似文献   
44.
田荣华  杨丽 《医学综述》2012,18(1):116-118
了解近视眼的成因对近视眼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视眼可导致眼球形态结构的改变,包括眼轴、角膜厚度、眼前房、晶状体及玻璃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眼轴延长可直接导致屈光度的近视化。近视眼的平均眼压较正常人眼压增高,影响眼压的主要因素为眼轴长度、屈光度及角膜厚度。近视眼、眼轴延长、眼压增高三者关系密切,现就近视眼眼球形态的改变及其对眼压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5.
Background: In contrast to the correction of simple myopia there is no widely accepted technique for the correction of myopic astigmatism. Currently two techniques are available: the photoastigmatic refractive keratectomy (PARK) and the combination of arcuate keratotomies with standard PRK (PRK-T). Methods: In two groups, 67 patients underwent a correction of myopic astigmatism in a total of 87 eyes (19 by PRK-T and 68 by PARK), and were followed for 1 year. The spherical equivalent was − 6.7 D in both groups and the refractive astigmatism ranged from − 1.0 to − 6.5 D. The PARK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by means of an elliptic ablation (Kertom I, Schwind) with a 5.8 × 8.1 mm zone. The PRK-T technique consisted of two arcuate keratotomies with a free optical zone of 7 mm and a standard myopic PRK at least 6 weeks later. Results: The 1 year follow-up was completed in 57 out of 87 eyes included in the study. At 1 year post-operation, 83 % of the PRK-T group and 80 % of the PARK group had an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of 20/40 or better. The refractive astigmatism was reduced by 76 % in the PRK-T group and by 67 % in the PARK group. The spherical equivalent was − 0.59 ± 1.1 D at 1 year after PRK-T and − 0.28 ± 1.04 D after PARK. In three eyes of the PARK group (6.7 %) a visual loss of more than one Snellen line occured. Two of these eyes had a preoperative myopia of more than − 6 diopters. Conclusion: Both techniqu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myopic astigmatism, however, the success rate is not as high compared to spherical PRK. Also,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2.5 % in corrections to − 6 D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with spherical myopic PRK.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学龄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近视患儿晶状体参数变化,并探讨晶状体参数与ROP近视的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眼科门诊随访的1~6岁ROP患儿,所有入选者未行手术,分为1~3岁和4~6岁2个年龄段。根据屈光状态分为ROP近视组(36例68眼,MOR组)、ROP非近视组(30例58眼,Non-MOR组)。对2组病例采用带状检影镜检测屈光度数并以等效球镜度(SE)记录,采用角膜曲率仪测量角膜曲率(CR),A超测量前房深度(ACD)、玻璃体腔深度(VITR)、眼轴长度(AL)及散瞳前后晶状体厚度(LT)。通过比较MOR组与Non-MOR组屈光参数差异及散瞳前后的LT变化,来分析2组屈光参数的差异及晶状体参数的改变与ROP近视关系,2组间CR、ACD、AL等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①1~3岁患儿MOR组较Non-MOR组CR更陡(t=2.916,P<0.01),LT更厚(t=3.227,P<0.01);而2组间ACD、VITR及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4~6岁患儿MOR组较Non-MOR组LT更厚(t=2.257,P<0.05);而2组间CR、ACD、VITR及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散瞳前MOR组较Non-MOR组LT更厚(t=3.152,P<0.01),散瞳前后MOR组LT变化较小(t=2.045,P<0.05)。结论①1~3岁ROP近视患儿屈光参数特点主要表现为角膜较陡,晶状体较厚;而4~6岁ROP近视患儿屈光参数特点主要表现为晶状体较厚,说明学龄前期ROP患者近视主要来源于晶状体屈光力的增加。②ROP近视患儿晶状体厚,散瞳前后的LT变化小,提示ROP可能影响晶状体的弹性和调节。③晶状体的调节功能和屈光参数匹配可能是影响ROP近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7.
目的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测量和分析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MF)患者的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并探讨MF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于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确诊为单眼MF的患者25例(MF组),同期选取50例(50眼)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成年人为对照组。采用SD-OCT,分别对黄斑中心凹下及其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各1.5 mm处的脉络膜厚度进行测量。采用t检验、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MF患眼与对侧眼相比,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及其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各1.5 mm处的脉络膜厚度均大于MF眼(t=24.131、20.345、16.140、13.923、19.037,P<0.01)及对侧眼(t=22.033、18.066、14.818、13.049、17.247,P<0.01),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MF眼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最薄[(130.3±27.8)µm],与对侧眼相比[(147.8±25.6)µ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薄可能是MF的危险因素(OR=1.78,95%CI:1.39~2.26,P<0.05)。结论MF患眼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明显变薄,可能和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基于双眼推拉模型的视知觉感知训练对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视觉感知能力、双眼调节功能及视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我科收治的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9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训练和观察组给予基于双眼推拉模型的视知觉感知训练,连续训练6个月。观察两组疗效、视觉感知能力、双眼调节功能及视力情况。结果(1)疗效比较:训练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46/48),对照组82.98%(3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视觉感知能力结果:观察组无运动视觉感知测试(MVPT-4)、视觉障碍儿童社会技能评估工具(SSAT-VI)和加拿大作业表现量表(COPM)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双眼调节功能结果:观察组调节反应、负相对调节平均值(NRA)、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较对照组升高,正相对调节平均值(PRA)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视力情况:观察组远距离水平隐斜量、近距离水平隐斜量、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较对照组升高,集合近点值、平均屈光度较对照组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双眼推拉模型的视知觉感知训练可通过改善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双眼调节功能,提高视觉感知能力和视力水平。  相似文献   
49.
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高度近视眼患者术前如何确定人工晶状体屈光度,使术后能获得相对理想的视力.方法 对眼轴≥28mm的58例94只眼,超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根据三元素进行设计(原有近视度数,测量出的人工晶状体度数,患者术后视力要求),术后随访3月进行视力评估.结果 术后3月裸眼视力≥0.5者57只眼,占60.6%;矫正视力≥0.5者81只眼,占86.2%.经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94只眼中,眼轴<29mm者28只眼,最佳矫正视力≥0.5者28只眼,占100%.经x2检验眼轴<29mm者和眼轴>30mm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满意度调查达83%.结论 术前要常规精确测量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但对于超高度近视眼的患者要进行特殊的个体化设计,并应选择术后呈中低度近视状态的人工晶体,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0.
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LASIK手术矫正8位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比较手术前后屈光不正的度数和立体视锐度的改变,并将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和术后第1天,第3天,第10天的裸眼视力以及6~9个月随访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术前屈光度数高眼的屈光不正的等效球镜平均为(-10.06±1.50)D,术后该眼屈光不正的等效球镜平均为(0.19±0.32)D.手术前后立体视锐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2.207,P=0.027).术前屈光度数高眼矫正视力和术后该眼矫正视力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1.431;P=0.000).结论 LASIK手术能安全,有效地减少近视性屈光参差,提高患者的视力和立体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