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4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38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32篇
临床医学   257篇
内科学   49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57篇
外科学   218篇
综合类   355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140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家兔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肌浆网摄钙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从亚细胞水平研究未成熟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肌浆网 (SarcoplasmicReticulum ,SR)摄钙功能。方法 :36只家兔随机分为 4组 ,进行离体心灌注。组Ⅰ :幼兔 ,单纯灌注 30min ;组Ⅱ :幼兔 ,停搏 6 0min ,再灌注 30min。组Ⅲ、组Ⅳ为成兔 ,处理分别同组Ⅰ、组Ⅱ ,进行对照。测定各组心功能、冠状动脉流出液血气 ,单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Ca2 + ]i) ,肌浆网Ca2 + -ATPase活性 ,肌浆网45Ca2 + 摄取。结果 :缺血 -再灌注后 ,成熟与未成熟心肌均发生钙超载 (P >0 .0 5 )。未成熟心肌肌浆网Ca2 + ATPase活性 ,肌浆网45Ca2 + 摄取恢复率 ,明显高于成熟心肌 (P <0 .0 5 )。结论 :未成熟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钙超载机制不同于成熟心肌 ,肌浆网钙摄取功能 ,在钙超载损伤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心肌损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烧伤“休克心”的防治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伤后24h内入院、烧伤面积〉50%TBsA的34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分为烧伤组和UTI治疗组,每组1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且UTI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UTI10万U静脉滴注,3次/d,连续7d。于两组患者伤后2、4、7d采血,检测其血浆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PMN elastase)、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以公认的各指标正常值作参考,并对3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伤后2、4、7d,两组患者血浆PMN elastase及cTnI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值(P〈0.01);UTI治疗组与烧伤组比较,两指标偏低。(2)与正常值比较,伤后2、4、7d烧伤组患者CK—MB活性明显升高(P〈0.01),第4天达高峰;UTI治疗组伤后2、4d CK—MB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或0.01),但与烧伤组比较升幅较小,第7天降至正常值水平(P〉0.05)。(3)34例烧伤患者PMN elastase、cTnI含量及CK—MB活性三者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前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04,后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22,PMN elastase含量与CK-MB活性的相关系数为0.829(均为P〈0.01)。结论UTI能够显著减轻严重烧伤患者心肌损害的程度,有效抑制PMN elastase的过度释放。  相似文献   
13.
黄连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目的 研究黄连素对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于缺氧 2 4h复氧 1h造成缺血再灌注 ( I/ R)模型 ,观察细胞损伤情况 ;并将黄连素以 1.5× 10 - 6 m ol/ L、1.5× 10 - 5m ol/ L、1.5× 10 - 4 mol/ L 三种浓度分别加入培养基中 ,预处理 2 4h后 ,再置于上述缺氧复氧环境中培养 ,检测以上不同条件下细胞上清液中的乳酸脱氢酶 ( L DH)、丙二醛 (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含量 ,并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缺血及再灌组细胞上清液中 L DH、MDA含量明显升高 ( P<0 .0 1) ,SOD活力则显著降低 ( P<0 .0 1) ,缺血组和再灌组凋亡率均升高明显 ( P<0 .0 1)。而用黄连素预处理后缺血及再灌组的 L DH、MDA显著低于用药前 ( P<0 .0 1) ,SOD则高于单纯缺血和再灌组 ( P<0 .0 1) ,上述作用在本实验黄连素浓度为 1.5× 10 - 6 m ol/ L~ 1.5× 10 - 4 mol/ L 范围内 ,随浓度升高而更加明显。特别是用黄连素 1.5× 10 - 5mol/ L 浓度预处理后 ,缺血组和再灌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是 14.4%和 2 0 % ,分别与用药前 ( 17.4%和 41%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结论 黄连素对缺血再灌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其作用与浓度有一定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离体大鼠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_(k1))的影响。方法酶解法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 I_(k1),观察100μmol/L 氯胺酮在不同钳制电压下以及不同浓度(50~5000μmol/L)氯胺酮在-120mV 钳制电压下对大鼠心室肌细胞 I_(k1)的影响。结果 100 μmol/L 氯胺酮抑制 I_(k1),但不改变 I_(k1)翻转电压以及电流-电压曲线的形状;I_(k1)灌流液冲洗后,I_(k1)能够完全恢复。保持电压-40mV、钳制电压-120mV 下5~5000μmol/L 氯胺酮呈浓度依赖性抑制 I_(k1)其 IC_(50)为(162.3±8.4)μmol/L。结论氯胺酮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大鼠心室肌细胞 I_(k1),可能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导致心率变慢。  相似文献   
15.
The post-mortem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schaemia may be difficult to establish in the absence of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myocardium or recent coronary thrombosis. Ischaemic cell injury leads to potassium (K) efflux and sodium (Na) influx and, if the blood is still circulating, the K:Na ratio of the tissue falls. In this study, the K:Na ratio was measured by eluting the ions from samples of myocardium and assaying the eluate. The method yields similar results to those obtained by a previous method, in which myocardial samples were homogenized. The K:Na ratios on samples of horizontal slices through the heart were plotted on maps of the slices. A low K:Na ratio corresponded to, but extended beyond, areas where there was morphological evidence of ischaemia.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may be of use in routine practice.  相似文献   
16.
下肢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下肢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双下肢缺血预处理 (DLIP)大白兔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分为 4组 ,每组大白兔 6只 :E1组 ,动物麻醉后反复 3次阻断双下肢血流 5min ,松开 5min ,建立模型 ,灌注 15min转为工作心 15min ,全心停灌 45min ,恢复灌注 15min改为工作心 3 0min ;E2组 ,双下肢缺血预处理前静脉注射超氧化物歧化酶至双下肢缺血预处理完毕 ,重复E1组方法 ;E3组 ,静脉注射蛋白激酶C(PKC)阻滞剂多粘菌素B(PMB) ,时间 10min ,重复E1组方法 ;E4组 ,静脉注射ATP敏感性钾通道 (mitoKATP)阻滞剂(5 HD) ,时间 10min ,重复E1组方法。以左室功能恢复、心肌含水量、血清肌酸激酶 (CK )和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率、心肌组织ATP和丙二醛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心肌细胞内Ca2 含量、心肌线粒体钙依赖性ATP酶 (Ca2 ATPase)活性及其Ca2 含量、心肌线粒体合成ATP能力 [ATP] m、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 -)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E1组左心室功能恢复优于其他各组 (P <0 .0 5 ) ,心肌ATP含量、SOD活性、Ca2 ATPase活性、[ATP] m 均优于其他各组 (P <0 .0 1) ,心肌含水量低于其他各组 (P <0 .0 5 ) ,MDA含量、CK、LDH漏出率、心肌细胞内Ca2 含量、心肌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用途的心室肌细胞的分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建立适合于不同用途的心室肌细胞的酶解分离方法。方法 :恒流 Langendorff灌流 ,I型胶原酶酶解分离 ,应用膜片箝技术记录离子电流、双波长显微荧光光度术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及视频跟踪系统测定心肌单细胞收缩。结果 :采用不同分离技术参数获得的心肌细胞能满足上述三种实验条件下的要求。酶解分离的单个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为 (- 74 .0 6± 4 .5 4 ) m V,记录到心室肌细胞典型的钾、钠、钙离子电流和稳定的心室肌细胞内游离钙比值 ,心室肌单细胞收缩特性稳定。结论 :通过调整分离技术参数获得的心室肌细胞性能稳定 ,具有正常的电 -机械生理特性和耐钙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旋覆花素、苦碟子对过度训练致急性心肌损伤大鼠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0只,体重200~220 g,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组,n=8)、力竭对照组(E组, n=24)、山莨菪碱组(A组,n=16)、旋覆花素组(IB组,n=16)、苦碟子组(IS组,n=16)。采用游泳致力竭建立过度训练动物模型。A组于力竭前即刻腹腔注射山莨菪碱10 mg/kg,IB组于力竭前24 h和力竭前即刻口腔灌入旋覆花素25 ml/kg,IS组于力竭前即刻腹腔注射苦碟子20 ml/kg。取标本检测大鼠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的活性,光镜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采用流式细胞术及TUNEL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并计算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C组比较,E组、A组、IB组和IS组血清CK及CK-MB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E组比较,A组、IB组及IS组大鼠血清CK及CK-MB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均降低(P<0.05)。光镜下,E组的心肌细胞核深染,有固缩现象;而A组、IB组及IS组的心肌心肌组织学变化均未见异常。结论山莨菪碱、旋覆花素、苦碟子预先给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可减轻过度训练致大鼠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9.
The use of 15-p-iodophenyl--methyl-pentadecanoic acid (Me-IPPA) as an indicator of long chain fatty acid (LCFA) utilization in nuclear medicine studies was evaluated in the isolated, perfused, working rat heart. Time courses of radioctivity (residue curves) were obtained following bolus injections of both Me-IPPA and its straight chain counterpart 15-p-iodophenyl-pentadecanoic acid (IPPA). IPPA kinetics clearly indicated flow independent impairment of fatty acid oxidation caused by the 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I inhibitor 2[5(4-chlorophenyl)pentyl]oxirane-2-carboxylate (POCA). In contrast, Me-IPPA kinetics were insenstive to changes in fatty acid oxidation rate and net utilization of long chain fatty acid. Analysis of radiolabeled species in coronary effluent and heart homogenates showed the methylated fatty acid to be readily incorporated into complex lipids but a poor substrate for oxidation. POCA did not significatly alter metabolism of the tracer, suggesting that the tracer is poorly metabolized beyond Me-IPPA-CoA in the oxidative pathway.  相似文献   
20.
丹参对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采用在家兔全麻、开胸、自主呼吸和自主心律的条件下,结扎冠脉左室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进而松开结扎结形成再灌注损伤模型。对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局部血流量变化进行测定,同时辅以心电图监护;以丹参注射液为保护剂观察其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缺血时间的延续,心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逐渐增加;当缺血60分钟后再灌注30分钟,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仍继续上升,明显高于缺血60分钟组,但与缺血90分钟组比较则无显著差异;其缺血区局部组织血流量再灌注后仅恢复53.2%。给予丹参保护的再灌注组,其缺血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较再灌注损伤组下降56.0%(P<0.005),而局部组织血流量恢复则提高32.0%(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