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27篇
  免费   881篇
  国内免费   415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04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1298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2801篇
内科学   6378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220篇
特种医学   1066篇
外科学   1249篇
综合类   3083篇
预防医学   1133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669篇
  7篇
中国医学   619篇
肿瘤学   84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356篇
  2021年   466篇
  2020年   488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401篇
  2017年   351篇
  2016年   413篇
  2015年   565篇
  2014年   1237篇
  2013年   1082篇
  2012年   1057篇
  2011年   1230篇
  2010年   1089篇
  2009年   1139篇
  2008年   1128篇
  2007年   1157篇
  2006年   1128篇
  2005年   906篇
  2004年   693篇
  2003年   630篇
  2002年   516篇
  2001年   473篇
  2000年   429篇
  1999年   353篇
  1998年   279篇
  1997年   245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31篇
  1978年   44篇
  1977年   25篇
  1976年   31篇
  1975年   19篇
  1973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应用microarray筛选在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心肌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miRNA),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iRNA的转录因子和靶基因功能,探索其相关性,为进一步阐明miRNA在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打下基础。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通过前降支动脉结扎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后2d组,7d组,14d组,每组5只动物。另设对照组(n=5)。提取缺血心肌的总RNA进行芯片检测,应用实时定量RT-PCR法验证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microarray检测获得17个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miRNA,其中9个miRNA表达显著上调,8个miRNA表达显著下调,miRNA靶基因和转录因子的功能涉及心肌再生\血管新生\心肌肥大等等。结论microarray筛选得到的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作为心肌梗死新的生物标记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评价预防性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和被动紧急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PCI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A组25例为入院时行急诊PCI术治疗前预防性置入IABP;而B组23例为术中或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功能不全、低心排综合征等接受IABP紧急置入。分析A、B两组术后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IABP使用时间。结果:A组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8.0%和0%,B组为47.8%和0%;术后平均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分别为(52.6±15.7)h与(89.8±12.7)h,P0.05;平均IABP使用时间分别为(44.6±17.4)h与(87.1±22.2)h,P0.05。结论:对于高危冠状动脉PCI患者,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能减少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缩短IABP辅助时间,降低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局部心肌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测定28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术后(20±5)d及20例正常人左室壁各节段收缩期、收缩期后及舒张早期的纵向峰值应变率SRS、SRPSS、SRE,计算收缩期后收缩波(PSS)发生率及SRPSS/SRS比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缺血节段的SRS和SRE显著降低(P<0.01),PSS发生率,SRPSS和SRPSS/SRS显著增高(P<0.05).冠心病组缺血节段支架置入术前、术后PSS发生率,SRPSS、SRS和SRE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RPSS/SRS术后较术前显著减低(JP<0.01).结论 SRPSS/SRS比SRS、SRE、SRPSS更能敏感地评价支架置入术后局部心肌功能改善状况.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通过对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表现、体征的观察,探讨其临床特点,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对慢性肺心病合并AMI 28例(A组)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以同期收治的单纯性肺心病28例(B组)作对照.结果 两组胸闷、胃肠道反应症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肺心病合并AMI的患者突发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持续性心律失常、胸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性肺心病.结论 重视老年性肺心病的临床症状、体征的观察,高度注意肺心病合并AMI特别是无痛性AMI的发生,及早发现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持续性心律失常、胸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早诊断、早治疗,落实正确的护理措施,对疾病预后至关重要,能有效地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成功后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以探索预防和控制AMI患者心功能下降的新途径。方法:采用运动平板试验评价的方法,将98例静脉溶栓后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用灯盏花素)5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灯盏花素对AMI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结果:治疗组运动诱发ST段下移0.1mv所需时间明显延长,ST段下移持续时间缩短,最大负荷量明显增大,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灯盏花素对AMI患者运动耐量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996.
SonoVue微泡介导转染Ang-1基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SonoVue微泡介导转染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 27只中国家兔结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制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第1组(n=7,注射微泡+Ang-1+超声照射组)、第2组(n=7,单纯注射微泡+超声照射组)、第3组(n=7,单纯注射Ang-1+超声照射组)、第4组(n=6,空白对照组),于基因转染前后分别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肌声学造影,并于处死后取心肌组织行RT-PCR检测Ang-1 mRNA表达.结果 第1组基因转染后2周常规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提高(P<0.01),心功能改善,心肌声学造影可见术后充盈缺损处出现片状造影剂回声,RT-PCR可检测出Ang-1 mRNA表达,余各组则无明显心功能改善及造影剂充填,RT-PCR亦无法检测出Ang-1表达.结论 超声微泡可介导Ang-1基因成功转染至缺血心肌,改善缺血心肌微循环及心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对105例登革热病人合并心肌损害进行临床分析以辅助诊治。方法对2007年8月至10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登革热住院患者105例合并心肌损害者的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次流行的登革热病人心脏损害较普遍,占84.0%,心肌损害程度轻,均治愈出院。结论登革热病毒致心肌损害较普遍,有必要将心肌酶谱及心电图作为常规检查,以辅助诊治。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缺氧再灌注损伤对心肌细胞内Ca2+浓度([Ca2+]i)的影响,以及前胡丙素对模拟心肌缺氧再灌注过程中减轻钙超载的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乳鼠进行心肌细胞培养,建立模拟缺氧再灌注模型。实验分4组:正常组:细胞正常培养;缺氧预适应组:预先缺氧2 h,复氧1 h,再缺氧12 h后,复氧2 h;前胡丙素预处理组:先予前胡丙素单体终浓度为100μmol/L作用1 h,再行缺氧12 h,后复氧2 h;模拟缺氧再灌注组缺氧12 h,后复氧2 h。细胞上清检测LDH值。心肌细胞以Fluo-3/AM荧光指示剂负载,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心肌细胞([Ca2+]i)变化。结果模拟缺氧再灌注组心肌细胞([Ca2+]i)荧光强度值显著高于前胡丙素预处理组及缺氧预适应组(P<0.01),前胡丙素预处理组与缺氧预适应组细胞内荧光强度无明显组间差异。结论心肌细胞缺氧再灌注损伤导致Ca2+超载,而前胡丙素有明显减轻心肌细胞模拟缺氧再灌注时Ca2+超载的作用。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可以直观地进行细胞内钙离子研究。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交界区心肌细胞凋亡与细胞凋亡促进因子(caspase-3)、p53、bcl-2基因动态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免疫组化技术等,观察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交界区caspase-3 mRNA、p53 mRNA、bcl-2 mRNA动态表达的内在联系。结果①caspase-3 mRNA与心肌细胞凋亡在缺血再灌注损伤4h后开始升高,12h达高峰,二者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0.9286,P<0.01)。②p53mRNA于缺血再灌注8h开始升高。bcl-2 mRNA在缺血再灌注8h时开始激活,并持续维持低水平状态。p53 mRNA和bcl-2mRNA二者的表达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r=-0.9648,P<0.01)。结论caspase-3的激活进一步上调p53表达,二者促进心肌细胞凋亡,进而影响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000.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MPI) by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with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PI by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in two comparable patient cohorts, using coronary angiography (CA) as the standard of reference. Methods A “SPECT-group” of 80 patients (15 female, 65 male; mean age 60 ± 9 years) and a “PET-group” of 70 patients (14 female, 56 male; mean age 57 ± 10 years) underwent a one day stress/rest examination either with attenuation-corrected 13N-ammonia PET or attenuation-corrected 201TlCl SPECT or 99mTc-hexakis-methoxy-isobutyl-isonitril (MIBI) SPECT. PET and SPECT results were semiquantitatively graded using a 6-segment heart model. All patients underwent CA, and stenoses were graded as a diameter reduction ≥50%. Results Coronary findings between both groups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at CA. For the SPECT-group overall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for localisation of stenoses was 77% and 84%. Respective values for the PET-group were 97% and 84%. The specificity of MPI by SPECT in the detection of ischemia was 74% and 91% for MPI by PET.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PI improves when the individual coronary dominance and previous coronary revascularisation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Conclusion MPI by 13N-ammonia PET is more sensitive in the detection and localisation of coronary stenoses, and more specific in the detection of ischemia than MPI by 201TlCl/99mMIBI SP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