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34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97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刘梦余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4,19(2):237-241+247
目的 探讨牙髓炎症中白细胞介素(IL)-17募集单核细胞并调节其分化的作用。方法 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牙髓细胞,模拟炎症状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17的表达;IL-17重组蛋白刺激牙髓细胞,收集培养基上清,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IL-17或受IL-17刺激的牙髓细胞培养基上清对单核细胞的趋化作用;采用结晶紫染色和吞噬实验分别检测IL-17或受IL-17刺激的牙髓细胞培养基上清对单核细胞贴壁和吞噬的影响;IL-17刺激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RT-qPCR和ELISA分别检测TNF-α、IL-1β的表达,流式细胞检测THP-1细胞表面标志物分子簇80(CD80)的表达变化。结果 牙髓炎症中IL-17表达上调,IL-17使单核细胞贴壁增多,吞噬功能增强,TNF-α、IL-1β及CD80表达上调。结论 IL-17在牙髓炎症中高表达,其本身对单核细胞有趋化作用,并可通过刺激牙髓细胞产生趋化因子2(CCL2)放大趋化作用;IL-17可以调控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62.
Li WP  Gu FS  Jia SQ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117-1121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用RT-PCR方法分别观察CRP和TNF-α刺激单核细胞PAPP-A mRNA表达的时间及剂量效应.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PAPP-A的mRNA表达(0.1842±0.0101)相比,CRP(20 mg/L)刺激单核细胞2 h后,PAPP-A mRNA表达开始显著增加(0.2128±0.0136),于24 h达最高值(0.6837±0.1360),呈时间依赖性.rhTNF-α(100 ng/ml)刺激后,PAPP-A mRNA表达在2 h迅速升高并达峰值(1.2546±0.0866),24 h仍高于空白对照组(0.8203±0.0413).CRP和rhTNF-α均可呈剂量依赖性诱导PAPP-A的mRNA表达,其中CRP(1、5、10和20 mg/L)刺激组PAPP-A 的mRNA表达分别为0.2544±0.0611、0.4177±0.1200、0.5828±0.0152和0.6837±0.1360,rhTNF-α(5、10、25、50和100 ng/ml)刺激组分别为0.2424±0.1378、0.3335±0.0196、0.5742±0.0131、0.6913±0.0219和0.8203±0.0413.放线菌素D(1 μg/ml)能抑制CRP和rhTNF-α对单核细胞PAPP-A mRNA表达的诱导作用.结论 促炎因子CRP和rhTNF-α可在转录水平直接调控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APP-A的基因表达,这可能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循环中PAPP-A水平升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3.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单核巨噬细胞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动脉粥样斑块中单核巨噬细胞迁移能力受损,滞留于斑块内,增加了斑块不稳定性,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目前研究表明动脉粥样斑块中巨噬细胞分泌的神经导向因子Netrin-1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可以抑制巨噬细胞迁出斑块,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但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初期,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Netrin-1却被发现对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了解核因子κB(NF-κB)活化在烧伤患者痂下水肿液(STF)诱导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中的作用,探讨STF激活单核细胞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方法:收集烧伤患者痂下水肿液和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分别用正常人血清、烧伤患者STF、烧伤患者STF+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刺激PBMCs(依次分为对照组、STF组、STF+PDTC组)。电泳迁移率分析法检测单核细胞NF-κB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PBMCs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8含量。结果:刺激PBMCs后0.5 h,STF组NF-κB活性迅速升高,0.5 h达(32.23±4.12)×104积分灰度值,1 h达(36.44±5.01)×104积分灰度值,达高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刺激2 h后NF-κB活性逐渐回复基础状态;STF刺激PBMCs后1h,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含量即升高达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上清液中IL-8含量在刺激后4 h达峰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TF+PDTC组较STF组NF-κB活性、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8含量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STF可通过活化NF-κB,从而刺激PBMCs对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提示NF-κB活化在STF诱导PBMCs分泌细胞因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补肾宁心方对人单核-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及机理。方法:以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作为靶细胞,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或在试验体系中加入灌服补肾宁心方的兔血清,以孟加拉玫瑰红活细胞染色法测定人单核细胞系U937与HUVECs的粘附,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以及E-选择素的表达。结果:ox-LDL显著增强单核U937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粘附,如在试验体系中加入灌服补肾宁心方的动物血清,则粘附率明显降低(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ox-LDL能明显促进内皮细胞表面ICAM-1、VCAM-1以及E-选择素的表达,补肾宁心方中药灌服血清可显著下调内皮细胞表面ICAM-1、VCAM-1以及E-选择素的表达(P<0.01)。结论:补肾宁心方含药血清可能通过下调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抑制单核-血管内皮细胞粘附,从而发挥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以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氟伐他汀对体外培养的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于冠脉造影时无菌采集血液标本,肝素抗凝,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按作用时间与浓度分组,分别与10.0μmol/L氟伐他汀作用0h、6h、12h、24h,以及0、1.0、10、100μmol/L浓度的氟伐他汀作用24h。提取各组细胞总RNA,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ABCA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0μmol/L氟伐他汀作用于单核细胞6h、12h、24h以及不同浓度的氟伐他汀与单核细胞孵育24h均不能增强单核细胞ABCA1 mRNA(P>0.05)。结论:氟伐他汀不能增强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ABCA1的表达。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g3联合细胞因子对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诱导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例健康志愿者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利用人参皂苷Rg3联合细胞因子(GM-CSF、IL-4、TNF-α)培养14 d诱导DC,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其抗原呈递能力.结果 (1)单核细胞经人参皂苷Rg3联合细胞因子诱导均产生了不同比率的具有树突状细胞形态学特征的DC.这些细胞表达DC的表面分化抗原,能刺激产生MLR反应.(2)Rg3(5.0 μg/ml)联合细胞因子(GM-CSF 150 ng/ml,IL-4 50 ng/ml,TNF-α 40 ng/ml)使单核细胞-DC获得率(以CD80、CD86双阳性定义DC)由43.31%提高到59.75%,并提高了DC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 人参皂苷Rg3联合细胞因子可以将正常人单核细胞体外诱导成为形态、表型和功能符合DC特征的细胞,可使单核细胞诱导DC产率增加,并提高其抗原呈递功能.  相似文献   
68.
69.
150例行髓芯减压加自体干细胞移植股骨头坏死患者按侧别分为单侧和双侧髂骨取血两组,按取血量再分为3个亚组(200、300和400ml组),并于取髂骨血前、后行单核细胞记数。单侧髂骨取血200、300和400ml组分离后单核细胞记数分别为(3.11±1.42)×10^10/L、(2.62±1.31)×10^10/L和(2.13±0.91)×10^10/L,取血400ml组单核细胞记数显著低于取血200ml组(t=5.118,P〈0.01);双侧髂骨取血200、300和400ml组分离后单核细胞计数分别为(4.51±2.21)×10^10/L、(3.89±2.06)×10^10/L和(2.98±1.39)×10^10/L,取血400ml组单核细胞记数显著低于取血200ml组(t=6.446,P〈0.01);双侧髂骨取血200、300和400ml分离后单核细胞浓度明显高于单侧取血,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9,P〈0.01;t=5.544,P〈0.01;t=2.207,P〈0.05)。提示髂骨取血所分离单核细胞浓度受不同取血方式影响:双侧高于单侧;随着取血剂量增加,分离单核细胞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揭示人单核细胞共刺激分子在异种免疫反应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从猪的主动脉分离血管内皮细胞(PEC)并培养扩增;从人单个核细胞(PBMC)中纯化CD4+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建立PEC和人PBMC混合培养体系,培养后收集细胞,然后加入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单核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情况.为了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以及阻断共刺激分子对PEC免疫反应的作用,在PEC和人PBMC混合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抗CD154、CD80和CD86单克隆抗体.在培养的最后24 h加入同位素,于培养结束后收集细胞并经同位素计数仪进行检测.纯化的单核细胞经PEC刺激后与CD4+T淋巴细胞共培养来研究这些单核细胞诱导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阻断共刺激分子的作用.结果 PEC和人PBMC混合培养后可检测到PBMC对异种PEC的高度免疫增殖反应;流式细胞术检测到PBMC中的CD14+单核细胞表面无CD40和CD80的表达,但表达CD86,经PEC刺激后,CD14+单核细胞膜表面显著上调CD40和CD80蛋白分子的表达,CD86表达上调.与未经刺激的单核细胞相比较,经PEC刺激后的单核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共培养后可诱导CD4+T淋巴细胞明显增殖,抗人CD154、CD80、CD86单克隆抗体可以阻断CD4+T淋巴细胞对PEC的增殖反应.结论 人CD14+单核细胞在异种免疫反应过程的间接抗原提呈和共刺激信号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上调其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与CD4+T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CD154和CD28相互作用形成第二信号,并诱导CD4+T淋巴细胞对PEC的增殖反应;阻断共刺激分子可抑制异种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