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32篇
  免费   2358篇
  国内免费   147篇
耳鼻咽喉   252篇
儿科学   1333篇
妇产科学   724篇
基础医学   3234篇
口腔科学   555篇
临床医学   2514篇
内科学   6152篇
皮肤病学   642篇
神经病学   1215篇
特种医学   1174篇
外科学   5169篇
综合类   9452篇
一般理论   9篇
预防医学   7623篇
眼科学   296篇
药学   1713篇
  53篇
中国医学   802篇
肿瘤学   725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492篇
  2022年   951篇
  2021年   1340篇
  2020年   1084篇
  2019年   3093篇
  2018年   2712篇
  2017年   1580篇
  2016年   755篇
  2015年   800篇
  2014年   2310篇
  2013年   2003篇
  2012年   2206篇
  2011年   2294篇
  2010年   1892篇
  2009年   1613篇
  2008年   1469篇
  2007年   1277篇
  2006年   1204篇
  2005年   791篇
  2004年   593篇
  2003年   485篇
  2002年   332篇
  2001年   294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852篇
  1984年   1390篇
  1983年   1111篇
  1982年   1099篇
  1981年   1102篇
  1980年   955篇
  1979年   844篇
  1978年   660篇
  1977年   464篇
  1976年   632篇
  1975年   552篇
  1974年   469篇
  1973年   4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针对医学分子遗传学内容抽象复杂、信息更新迅速、教与学的难度都很高的问题,本研究探讨总结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和实习生教学中医学分子遗传学的教学方法:夯实基础理论,注重学科融合;引入临床病例,激发主动学习;突出知识更新,鼓励线上查阅;教学科研结合,启发创新思维。结果表明,学生表现出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更独立和创新地进行思考。对分子遗传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问卷显示课程教学满意度为97%(152/157)。  相似文献   
162.
目的 通过问卷调研方式,拟从整体上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学生对医学课程线上教学的认识和线上学习现状,并对医学课程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调查对象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在读医学生188人,采用自编问卷匿名调研。运用SPSS 26.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88.83%(167人)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有必要或很有必要,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为线上教学最大的优点。而59.57%(112人)的学生认为学习自觉性降低,49.47%(93人)的教师对教学平台不适应,59.57%(112人)的教师对教学方式改变不适应,可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最主要原因。结论 学生对疫情期间开展的医学课线上教学普遍认可度高,但仍存在学生自律性降低、师生互动不够、对部分网课平台建设不满意、无法亲临实验室和参与临床实践等问题。本次调研对后疫情时代及未来的医学教育模式修订仍可起到帮助作用,推荐医学理论课和PBL讨论课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同时应加强临床实践和医学实验课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63.
目的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理念,以提升学员医用数学建模能力为目标,围绕《医用高等数学》课程中医用数学建模模块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并明确改进方向。方法 以“传染病模型”为例,进行教学实践;随后利用问卷方式收集44位学员反馈意见。综合运用统计描述、Mann-Whitney U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cheffe法,以及卡方检验和z-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90.91%的学员对课程主题感兴趣,65.91%的学员认为该模式明显提升了学习效果。本次课程中学员学习主动性在对课程主题有、无兴趣这两个水平上无显著差异,而对知识点掌握程度和继续开展翻转课堂的意愿却有显著影响。结论 教学模式总体有效,但需在“突出建模,淡化计算”、提升学员参与度和强化课堂学习效果3个方面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64.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医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分析影响广州地区医学生自主学习的要素,探讨提高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方法 采用自编的《医学生自主学习问卷》对广州市6所高等院校的2 480名医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医学生专业与自主学习频率(χ2=21.33,P<0.001)、性别与自主学习有效性(χ2=4.86,P=0.027)、学年制与自主学习必要性认知(χ2=4.65,P=0.031)、家庭指导与自主学习方法选择能力适宜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3,P<0.001)。结论 学校、个人和家庭共同影响医学生的自主学习,三方应该相互协作,提高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育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65.
分级诊疗制度是优化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步骤,但落地实施时遇到阻碍,因存在转诊标准不一、空间不连贯和时间滞后等问题,医联体模式推进存在难度。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联合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了一套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川沙医联体慢性肾脏病(CKD)专病精准分级诊疗管理方案。以CKD病种为例,基于指南梳理CKD患者的疾病管理规律,建立医疗信息联通共享、转诊规则标准的CKD专病分级诊疗知识库,设计区域CKD专病分级诊疗系统,构建了基于医院-社区联动管理的专病分级诊疗一体化管理模型。且实证应用评价显示,基于CKD知识库的专病分级诊疗模式,可以精准定位易发和高危人群,及时筛查评估CKD早期患者,提升CKD患者的健康管理和诊疗效率。  相似文献   
166.
朱玉琴  金花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3):1598-1604
背景 近年来,国内针对多病共存患者在分级诊疗背景下就医机构选择行为的研究较少,研究多病共存患者的就医机构选择行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 以分级诊疗为视角,分析多病共存患者就医机构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和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研究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06-01至2020-01-01在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医疗联合体(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杨浦区定海、延吉、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多病共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收集多病共存患者的一般资料,了解其对分级诊疗政策的认知情况及实际遵守情况、在不同疾病控制状况下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的意愿,以及其选择就诊医疗机构时考虑的因素等。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多病共存患者此次因病就医是否选择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1 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07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45%。1 072例多病共存患者中,老年(≥60岁)多病共存患者占85.07%(912/1 072)。624例(58.21%)患者表示知晓分级诊疗制度;940例(87.69%)患...  相似文献   
167.
徐碧霞  姚卫光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6):1965-1971
背景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速度依旧相对缓慢。目的分析2013—2020年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政府深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1年12月,从2013—2015年《广东省卫生统计年鉴》、2016—2017年《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8—2020年《广东省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提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数据,作为参考序列;从《广东统计年鉴2021》提取人口数据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2018—2021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提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助收入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作为比较序列。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各影响因素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的关联强度。结果 2013—2019年,广东省医院诊疗人次从33 459.2万人次增长至40 131.7万人次,年均增长3.08%,同期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年均增长2.10%,2019年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已达43 731.7万人次。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影响,医院和...  相似文献   
168.
Although tumour vasculature constitutes a biological factor playing a crucial role in the radiation response of tumours, the current procedures of assessment are semiquantitative, typically employing visual examination of stained histological material. Such techniques are also time consuming, and inefficient of extracting essential information on the vascular network. Image analysis has yet to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in this direction, and most studies to date focus on blood vessel segmentation through empirical, user-selected thresholds. The present paper proposes an alternative segmentation approach, based on a probabilistic relaxation algorithm, applied in microscopic images of stained tissues. After image partitioning various information is obtained, such as vascular domains and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essels.  相似文献   
169.
Effects of chemical mediators of anaphylaxis on ciliary func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selected chemical mediators of anaphylaxis on CBF in vitro. Ciliated epithelial cell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trachea of conscious sheep with a cytology brush and suspended in a perfusion chamber containing KH. Ciliary activity was viewed microscopically and recorded on videotape for subsequent slow-motion analysis of CBF. Prostaglandin E1 (10(-8) M to 10(-6) M), prostaglandin E2 (10(-10) M to 10(-6) M), and leukotriene-C4 (10(-8) M) increased CBF between 7% and 33%. Histamine caused ciliostimulation only at the rela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s above 10(-5) M (7% increase in CBF), whereas prostaglandin F2 alpha (10(-10) M and 10(-6) M) was without effect. In no preparation was ciliary discoordination observed.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everal chemical mediators of anaphylaxis stimulate CBF and that the previously described impairment of mucociliary transport in stable allergic asthma or antigen-induced bronchoconstriction is probably not caused by a primary alteration of ciliary function.  相似文献   
170.
The origins of the projections of the superior colliculus to the dorsal 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 and to the pulvinar in Dutch-belted rabbit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 methods. Following injections of HRP in the dorsal 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 retrogradely labeled neurons were found in the upper two-thirds of the stratum griseum superficiale of the ipsilateral superior colliculus. Most of the labeled somata were spindle-shaped, and their major axes tended to be perpendicular to the surface of the superior colliculus. In contrast, following injections of the pulvinar, labeled neurons were found in the lower third of the ipsilateral stratum griseum superficiale. In these cases, the labeled somata were larger than those labeled following dorsal lateral geniculate injections and were multipolar in sha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