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62篇
  免费   10517篇
  国内免费   5123篇
耳鼻咽喉   842篇
儿科学   2294篇
妇产科学   1423篇
基础医学   23266篇
口腔科学   1668篇
临床医学   8961篇
内科学   25084篇
皮肤病学   2271篇
神经病学   6626篇
特种医学   21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8181篇
综合类   16908篇
现状与发展   28篇
预防医学   8162篇
眼科学   1126篇
药学   17856篇
  20篇
中国医学   5687篇
肿瘤学   8679篇
  2024年   270篇
  2023年   1870篇
  2022年   4071篇
  2021年   4561篇
  2020年   3960篇
  2019年   4512篇
  2018年   4489篇
  2017年   4406篇
  2016年   4473篇
  2015年   5069篇
  2014年   7759篇
  2013年   8558篇
  2012年   7934篇
  2011年   8850篇
  2010年   7108篇
  2009年   6900篇
  2008年   6634篇
  2007年   6274篇
  2006年   5654篇
  2005年   4734篇
  2004年   4151篇
  2003年   3530篇
  2002年   2785篇
  2001年   2330篇
  2000年   1982篇
  1999年   1678篇
  1998年   1591篇
  1997年   1414篇
  1996年   1171篇
  1995年   1218篇
  1994年   1032篇
  1993年   855篇
  1992年   772篇
  1991年   662篇
  1990年   592篇
  1989年   523篇
  1988年   423篇
  1987年   389篇
  1986年   354篇
  1985年   767篇
  1984年   856篇
  1983年   605篇
  1982年   641篇
  1981年   531篇
  1980年   479篇
  1979年   410篇
  1978年   310篇
  1977年   261篇
  1976年   294篇
  1975年   23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改良关节镜下弹性固定 Latarjet 手术治疗伴有明显肩胛盂前缘骨缺损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时,移植骨块偏外放置在术后中期对肩关节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 2015 年 1 月—2016 年 11 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 18 例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伴肩胛盂前缘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改良关节镜下弹性固定 Latarjet 手术。男 12 例,女 6 例;年龄 19~37 岁,平均 26.2 岁。肩关节脱位 4~30 次,平均 8.8 次。病程 8~49 个月,平均 23.8 个月。肩胛盂前缘骨缺损为 20%~29%,平均 25.2%。肩关节不稳定严重指数评分(ISIS)为 7~10 分,平均 7.6 分。肩关节退变 Samilson-Prieto 分级:0 级 13 例,Ⅰ级 3 例,Ⅱ级 2 例。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Walch-Duplay 评分、Rowe 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评价临床疗效。影像学观察肩关节退变情况以及移植骨块位置、肩胛盂塑形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55~62 个月,平均 59.6 个月。无血管神经损伤、感染、固定物和移植骨块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无肩关节脱位复发和翻修患者。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17 例重返运动。末次随访时,VAS 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ASES 评分、Walch-Duplay 评分、Rowe 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前屈、外展、外展 90° 外旋、0° 外旋和外展 90° 内旋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三维 CT 显示所有移植骨块中心在肩胛盂 En-face 面上位于 3∶30~4∶30(右肩)或 7∶40~8∶20(左肩)位置,无移植骨块过高或过低;在 CT 横断面上相对于肩胛盂偏外 2.3~4.6 mm,平均 3.5 mm。患者术后 36、48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肩关节退变 Samilson-Prieto 分级与术前一致,均未进展。所有移植骨块在术后 24 个月内塑形达稳定,在三维 CT 肩胛盂 En-face 面显示塑形后的肩胛盂外形为与正常肩胛盂相近的正梨形,在 CT 横断面上为与肩胛盂齐平并形成与肱骨头圆形近似的弧形。末次随访时肩胛盂外形与术后 24 个月比较无明显变化。 结论改良关节镜下弹性固定 Latarjet 手术中移植骨块偏外放置,术后中期未出现肩关节退变进展的影像学改变。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综述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在皮肤瘢痕防治领域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对 ADSCs 预防、治疗皮肤瘢痕形成的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效果、可能机制以及优化 ADSCs 效果的生物材料进行综述。结果体外、体内实验及临床研究提示 ADSCs 参与皮肤创伤愈合全过程,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调控 p38/MA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 或 TGF-β1/Smads 等通路抑制(肌)成纤维细胞活性,减少胶原沉积,从而预防、治疗皮肤瘢痕。生物工程材料,如猪脂肪源基质水凝胶、猪小肠黏膜下层细胞外基质以及人工合成的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盐支架,均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ADSCs 防治皮肤瘢痕形成的效能。 结论ADSCs 在皮肤瘢痕防治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临床应用途径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双束重建联合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 ligament,ALL)重建的翻修术式治疗 ACL 重建失败的效果。方法2018 年 1 月—2019 年 6 月,采用 ACL 双束重建联合 ALL 重建对 15 例初次 ACL 重建失败患者行翻修术。男 12 例,女 3 例;年龄 17~49 岁,平均 30.1 岁。初次 ACL 重建术式:单束重建 13 例,双束重建 2 例;自体肌腱重建 14 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 1 例。ACL 重建失败原因:9 例创伤再断裂;6 例非创伤因素失败,其中 2 例移植物吸收、3 例移植物松弛。初次 ACL 重建至该次翻修时间为 8~60 个月,平均 28.5 个月。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主、客观评价指标以评定疗效。其中,主观评价指标包括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 评分以及 Tegner 评分;客观评价指标包括胫骨前向松弛度的静态、动态移位距离及双侧松弛度差值(side-to-side difference,SSD)、轴移试验、Lachman 试验、患侧伸膝肌力丢失比、单足跳跃试验差值。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2~30 个月,平均 19.1 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IKDC 评分、Lysholm 评分、Tegner 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胫骨前向松弛度的静态、动态移位距离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恢复至正常生理范围;SSD、Lachman 试验、轴移试验、单足跳跃试验差值、患侧伸膝肌力丢失比也明显优于术前(P<0.05)。随访期间均未发生移植物再断裂,无膝关节僵硬及活动度受限;1 例出现股骨端挤压螺钉突出,局麻下经原切口取出。 结论采用 ACL 双束重建联合 ALL 重建术式对初次 ACL 重建失败患者进行翻修,能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少胫骨前向松弛度,有效防止膝关节旋转不稳定。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 A20 对兔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取 3 月龄新西兰大白兔 26 只,体质量 2.0~2.5 kg,经腹细针穿刺法制备 L3、4、L4、5、L5、6 椎间盘退变模型,其中 24 只术后 4 周 MRI 检查明确造模成功,随机分为 4 组(n=6),于目标椎间盘中分别注射锌指蛋白 A20 过表达腺病毒(过表达 A20 组)、空载体腺病毒(空载体组)、PBS 液(对照组)、锌指蛋白 A20干扰腺病毒(干扰 A20 组)。于注射前 1 d 及注射后 1、2、3、6 d 行生物反应综合评分;注射后 2、4、8 周,各组行 MRI 检查并测量 T2 弛豫时间(T2 信号值)后,取材行阿利辛蓝染色观察椎间盘髓核细胞退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锌指蛋白 A20 以及椎间盘退变相关指标(Ⅱ型胶原、蛋白聚糖)的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锌指蛋白 A20、NF-κB 结合蛋白[P65、磷酸化 P65(phosphate P65,P-P65)、Ⅱ型胶原、蛋白聚糖]、自噬相关蛋白[LC3 (LC3Ⅱ/LC3Ⅰ)、P62]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 结果各组注射后各时间点生物反应综合评分均明显低于注射前 1 d(P<0.05);注射后 6 d 干扰 A20 组评分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 检测提示,注射后 2、4、8 周过表达 A20 组 T2 信号值均最高(P<0.05),2、4 周时干扰 A20 组最低(P<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利辛蓝染色显示,注射后 4 周过表达 A20 组蛋白聚糖含量最高(P<0.05)、干扰 A20 组最低(P<0.05);8 周时过表达 A20 组蛋白聚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锌指蛋白 A20、Ⅱ型胶原、蛋白聚糖表达过表达 A20 组最高(P<0.05),干扰 A20 组上述蛋白表达最低(P<0.05)。Western blot 检测示锌指蛋白 A20、蛋白聚糖、Ⅱ型胶原、LC3 (LC3Ⅱ/LC3Ⅰ)蛋白相对表达量过表达 A20 组最高、干扰 A20 组最低,而 P-P65、TNF-α、IL-1β、P62 蛋白相对表达量过表达 A20 组最低、干扰 A20 组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 P65 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锌指蛋白 A20 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有效延缓兔腰椎间盘退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derotational distal femoral osteotomy,DDFO)联合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术治疗股骨前倾角(femoral anteversion angle,FAA)过大(≥30°)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早期疗效。方法2017 年 6 月—2019 年 8 月,收治 17 例 FAA≥30° 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均行 DDFO 联合 MPFL 重建术治疗。男 5 例,女 12 例,年龄 14~22 岁,平均 17.7 岁。髌骨脱位 2~8 次,平均 3.6 次。病程 2~7 年,平均 4.6 年。膝关节恐惧试验均为阳性。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 Lysholm 评分、Tegner 评分、Kujala 评分分别为(4.2±1.1)、(47.8±8.1)、(3.6±1.1)、(56.8±5.7)分,影像学测量 FAA、股骨远端外侧机械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mLDFA)、外侧髌骨移位值(lateral patella displacement,LPD)、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TT-TG)分别为(34.9±3.4)°、(85.8±3.0)°、(13.7±3.8)mm、(23.1±2.1)mm。结果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膝关节僵硬、感染及髌骨再次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3~25 个月,平均 17.7 个月。影像学复查显示,1 例截骨不愈合,经二次手术翻修加强固定后愈合;其余患者截骨均于术后 3~4 个月完全愈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恐惧试验均为阴性;FAA、mLDFA、LPD 以及 TT-TG 分别为(15.6±2.7)°、(83.0±2.1)°、(5.0±2.6)mm、(20.5±2.5)mm,VAS 评分、Lysholm 评分、Tegner 评分以及 Kujala 评分分别为(2.4±1.4)、(93.4±7.8)、(6.8±1.5)、(89.0±8.0)分,上述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DDFO 联合 MPFL 重建术治疗 FAA 过大(≥30°)的复发性髌骨脱位可获得良好早期疗效,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2019 年 1 月—2020 年 4 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 34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 A 组(19 例,采用传统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和 B 组(15 例,采用 FNS 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侧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等;术后常规行 X 线片、CT 检查评估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情况,并测量患侧较健侧股骨颈短缩情况;采用 Harris 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 结果术后 A、B 组分别有 1 例患者骨折复位不满意,其余患者均获满意复位,两组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95,P=0.854)。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9,P=0.064);A 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 B 组,透视次数显著多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 A 组 1 例术后 3 个月退钉,骨折无明显骨痂形成外,两组其余患者骨折均达临床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7,P=0.899);两组均无股骨头坏死发生。末次随访时,X 线片检测示 A、B 组分别有 4 例和 2 例发生股骨颈短缩。两组髋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 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6,P=0.346)。 结论FNS 治疗股骨颈骨折创伤小,与空心螺钉内固定相比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可获得满意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改性壳聚糖基导电复合材料神经导管的体内降解及组织相容性,以期为组织工程神经构建提供新的支架材料。方法采用微乳液聚合法合成纳米聚吡咯(polypyrrole,PPy),与壳聚糖共混后注入定制的成管模型,冷冻干燥及脱酸后,制成改性纳米 PPy/壳聚糖复合材料导管(记作 CP 导管);再经不同程度乙酰化(乙酰化反应时间分别为 30、60、90 min)改性,制备不同乙酰度的 CP 导管(记作 CAP1、CAP2、CAP3 导管)。各导管予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进行表征,使用四探针电导仪测定电导率。取 30 只雌性 SD 大鼠,于背部左、右侧各制备 4 个皮下筋膜隧道,分别植入上述导管。术后 2、4、6、8、10、12 周取材,大体观察导管形态及完整性、扫描电镜观察导管微观结构、测量导管降解率,以观察导管体内降解性能;行 HE 染色及抗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导管体内组织相容性。结果经表征证实乙酰化改性后的各导管 1 562 cm–1左右的酰胺Ⅱ谱带增强,表示壳聚糖乙酰化改性成功。各导管均具备导电性能,组间电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示各导管表面相对光滑、结构致密,无明显差异。导管植入体内后,随时间延长均出现一定程度塌陷,其中 CAP3 导管尤为明显;亦出现不同程度质量丢失,且乙酰化度越高,质量变化越大(P<0.05)。扫描电镜观察示植入 12 周后材料出现较多孔隙,且随着乙酰化度增加,孔隙呈增大趋势。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早期各导管均有较多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随着植入时间延长,淋巴细胞有所减少、成纤维细胞增多、胶原纤维增生明显。 结论不同乙酰度的改性壳聚糖基导电复合材料神经导管均有较好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可导电、可降解,且降解性与乙酰度相关,有望为组织工程神经构建提供一种新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综述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广泛查阅 CFD 应用于组织工程的相关文献,主要对 CFD 用于生物反应器设计改良或优化、模拟体外组织再生过程中的流体动力学和细胞生长动力学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CFD 的模拟预测能力可为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优化和体外组织工程组织培养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且结合实验研究能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结论CFD 作为新兴和有效的研究工具,已在组织工程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并取得显著进展,但更全面、准确地模拟组织再生全过程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9.
BackgroundMultivisceral resection may be the exclusive radical procedure for cT4b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However, most surgeons refuse to select surgery because of the theoretical higher mortality, morbidity and poorer prognosis.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cT4b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from January 1,1997 to December 31,2018. 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overall survival. Short-term results and prognostic values of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factors were also analyzed.ResultsPatients underwent multivisceral resection had an acceptable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The overall 5-year survival rate of multivisceral rese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alliative surgery (P < 0.05). And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of multivisceral resection were R+ resection, extensive lymph node involved (>15), vascular cancer emboli, and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Conclusions: cT4b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underwent multivisceral resection experience acceptable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Th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multivisceral resection were completeness of resection, extensive lymph node involvement (>15), vascular cancer emboli, and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