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7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65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LASIK术中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发生的种类,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523例(1011眼)LASIK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影响进行了6个月的观察。结果LASIK术中并发症有角角膜血管翳出血,角膜瓣不规则游离,角膜瓣偏位,角膜瓣形成不全和角膜层间异物;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切削区明显偏位,中心岛形成,瓣下中央区感染,不规则散光,角膜瓣皱褶,角膜瓣下上皮植入,屈光过矫,欠矫,屈光回退,眩光,激素性高眼压和干眼症。多数并发症经治疗和处理后,未对视功能产生明显影响。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存在许多并发症,应引起重视。手术技巧的提高、手术设计的完善和手术设备的改进以及有效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2.
LASIK术前周边视网膜变性的预防性光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周边视网膜变性的预防性光凝对于LASIK手术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拟行LASIK手术的38例(44眼)近视眼合并周边视网膜变性的患者进行预防性光凝治疗,年龄19~42岁,术前屈光状态:等效球镜-2.00~-12.75D.结果 38例眼底光凝治疗后3-4周,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 对拟行LASIK手术的患者进行详细的眼底检查,并对周边视网膜变性严重者实施预防性光凝治疗可大大降低术后视网膜脱离地发生率.  相似文献   
63.
不同切削模式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远期疗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切削模式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数>-10.00D)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0例(165只眼)超高度近视根据角膜厚度分为单区切削LASIK及多区LASIK组,术前屈光度数-10.00D~-16.00D平均(-13.2±2.21)D(等效球镜)。A组(单区切削组)32例(59只眼)。平均屈光度为-10D~-12D平均(-11.2±2.21)D(等效球镜)。角膜厚度546~618μm。平均565±23.2μm,平均535μm±21.4μm。术中多区切削为2~3区,切削直径4.5~6μm。单区切削,切削直径为5.75~6.5μm。术后随12访~24个月。结果术后12个月时裸眼视力≥0.5A组49只眼(83%),B组86只眼(81.1%),术后最佳矫正视力A组50只眼(84.7%)B组88只眼(83%),屈光度在±1D以下者两组分别为41只眼(69.4%)72只眼(67.9%),屈光度<±2.00D者两组分别为47只眼(79.6%)82只眼(78.3%),统计学无显著差异。术后两个月内眩光、夜视力下降等并发症以B组为多,3个月左右减轻或消失。屈光回退A组4只眼(6.6%),B组8只眼(7.5%)可能与B组屈光度更高有关。结论对于超高度近视角膜较薄单区切削不够时可选择多区切削模式。多区切削不失为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瓣皱褶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瓣皱褶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LASIK术后19例角膜瓣皱褶的原因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第1d发现的角膜瓣皱褶可能与术前配戴角膜接触镜及术中过度冲洗等操作不当有关,处理上采用重新复瓣加戴角膜接触镜。术后第10d发现的角膜瓣皱褶原因不明,10d后发生的角膜瓣皱褶与外伤有关,处理上采用去上皮水化角膜瓣加戴角膜接触镜,经以上处理的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角膜透明,未见明显皱褶,角膜瓣位置正常,无上皮植入。结论术后LASIK早期角膜瓣皱褶可能与过度冲洗及术前配戴角膜接触镜有关,晚期角膜瓣皱褶与外伤有关。术后第1d角膜瓣皱褶仅需采用重新复瓣加戴角膜接触镜法。术后10d后角膜瓣皱褶需采用去上皮水化角膜瓣加戴角膜接触镜法。  相似文献   
65.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在角膜磨镶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屈光性角膜手术。是用微型板层角膜刀作一直径8~10mm,厚130~160μm的带蒂板层角膜瓣,用准分子激光在基质床上切削出有~定屈光度的凹面,再将角膜瓣复位,通过改变角膜前表面的曲率而达到矫治近视的目的。我科自2002年实施该手术以来,有4例因外伤造成角膜瓣移位,经有效及时的救治,患者视力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LASIK单中心多区切削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改善LASIK治疗高度近视术后出现的屈光回退,眩光及暗适应下降。方法门诊随机抽取行LASIK手术高度近视86例(160眼)矫正视力≥0.8、屈光度在(-9.00 D~-14.00 D)者。分A、B两组,每组80眼。A组选择5.75 mm的切削直径。B组选择在相同切削量的基础上采用5.50 mm与6.50 mm相结合的多区切削。结果A组:裸眼视力≥0.8者68眼占85.00%,主诉有眩光者56眼占70.00%,暗适应下降76眼占95.00%,角膜厚度(390±30)μm,屈光度±0.75 D~-2.50 D,地形图均为正常负性形态。B组:裸视≥0.8者78眼占97.50%,主诉有眩光共6眼占7.50%,暗适应下降22眼占27.50%角膜厚度(410±30)μm,屈光度±0.50 D~-1.0 D,在形图均为正常负性形态。结论LASIK单中心、多区切削治疗高度近视,减少了屈光回退,降低了眩光和暗适应当的发生率,提高了术后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67.
近视LASIK手术后高阶像差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LASIK手术对高阶像差的影响,分析IASIK术的近视屈光度与LASIK术后眼的高阶像差的关系。方法采用WASCA波前像差仪测量150眼LASIK术前及术后1月及3月瞳孔直径分别为小瞳孔(3mm)及人瞳孔(6.25mm)时的总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及第三和第四阶像差的Zemike系数,并计算出球差、慧差、第三及第四阶像差的均方根。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LASIK术后,大瞳孔直径和小瞳孔直径下高阶像差均明显增高。无论瞳孔人小.术后3月较1月时高阶像差均轻微下降。人瞳孔直径下,光区直径为6.25mm时,术后球差、第四阶像差和总高阶像差与术前屈光度存在正相关。结论IASIK术后,高阶像差明显增高,尤以球差最明显。术前屈光度越高,手术所导致的高阶像差也越大,屈光度过高的近视眼不宜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68.
目的总结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IK)后上皮植入发生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对LASIK术后上皮植入143眼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LASIK术后上皮植入的发生与手术中操作不当密切相关。系统的药物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上皮植入的发展。结论规范的手术操作和正确的处理措施是防治LASIK术后上皮植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LASIK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应用爱丽斯第七代准分子激光机对438例868眼做LASIK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并发症有角膜层间异物存留、眩光、屈光度欠矫或过矫、视疲劳及老视、沙漠综合征、复发性角膜上皮剥脱、高眼压症等。结论娴熟的手术技术及个性化的术中、术后治疗程序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0.
近视眼LASIK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exdmer 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对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接受LASIK手术矫正视力≥1.0近视眼患者25例49眼,根据术前屈光度数分为二组:中轻度近视组:≤6.00D,17眼;高度近视组:>6.00D,32眼。采用Zeiss-Humphrey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第三代观察近视眼LASIK术前,术后1d、3d、1w、1m眼底黄斑区变化,并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3mm半径内的视网膜平均厚度,以地形图分9个区域显示。结果 25例49眼近视患者LASIK术后1d、3d黄斑中心凹(A1)视网膜平均厚度同术前比较有增加,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近视眼术后1w、1m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同术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黄斑中心凹(A1区)外的近视眼黄斑部各区(A2-A9)视网膜平均厚度术后同术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眼组术后1d、3d、1w黄斑中心凹(A1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5),高度近视眼组术后1m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同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轻度近视组术后观察各时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眼LASIK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的增加与术前屈光状态、激光切削时间呈正相关。结论 近视眼LASIK术后出现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水肿主要发生在高度近视眼,与术前屈光度数大、激光切削时间长有关。高度近视眼LASIK术后出现的黄斑中心凹水肿是轻微的,可逆的,未影响视力,在1m内消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