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72篇
  免费   1723篇
  国内免费   2451篇
耳鼻咽喉   214篇
儿科学   289篇
妇产科学   414篇
基础医学   4437篇
口腔科学   551篇
临床医学   3296篇
内科学   4282篇
皮肤病学   365篇
神经病学   778篇
特种医学   10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2篇
外科学   2319篇
综合类   11010篇
预防医学   1681篇
眼科学   377篇
药学   2953篇
  25篇
中国医学   1457篇
肿瘤学   3227篇
  2024年   158篇
  2023年   579篇
  2022年   552篇
  2021年   681篇
  2020年   586篇
  2019年   668篇
  2018年   341篇
  2017年   595篇
  2016年   691篇
  2015年   691篇
  2014年   1162篇
  2013年   1258篇
  2012年   1867篇
  2011年   2030篇
  2010年   1742篇
  2009年   1626篇
  2008年   4638篇
  2007年   2923篇
  2006年   1768篇
  2005年   3475篇
  2004年   2997篇
  2003年   2260篇
  2002年   1499篇
  2001年   1047篇
  2000年   789篇
  1999年   587篇
  1998年   437篇
  1997年   330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205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CD44v6和组织蛋白酶D表达与食管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D44v6和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D)表达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v6和CD表达水平。结果:在食管癌中CD44v6和C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5%和64.6%,CD44v6和CD表达均与肿瘤分级,浸润,淋巴结转移作预后相关。结论:CD44v6和CD异常表达与食管癌的病理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是预测食管癌转移潜能和评估食管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幼兔心脏缺血预处理 2 4h对未成熟心肌缺血 /再灌注后Bcl -2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未成熟心肌保护第二窗形成的作用机理。方法  18只 3~ 4周龄幼兔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6只 :Ⅰ组 ,正常对照组 ;Ⅱ组 ,缺血 /再灌注损伤组 ;Ⅲ组 ,缺血预处理组。建立活体心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 ,Maclab/8s系统监测左心室发展压 (LVDP)、左室压上升及下降最大速率 (+dp/dtmax,-dp/dtmax)变化 ,原位免疫杂交 (ISH)方法检测心肌细胞内Bcl-2mRNA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前 ,各组间LVDP、±dp/dtmax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再灌注 1h后 ,Ⅱ组的LVDP、+dp/dtmax和 -dp/dtmax恢复率分别为 (42 .81± 12 .56) %、(3 0 .67± 16.2 2 ) %和 (2 9.49± 10 .13 ) % ;Ⅲ组LVDP、+dp/dtmax及 -dp/dtmax恢复率分别为 (84.15± 13 .56) %、(69.49± 10 .3 6) %和 (58.3 7± 12 .45) %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Ⅱ组、Ⅲ组Bcl -2mRNA表达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数分别为 (8.3± 2 .5) %、(76.3±13 .5) %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上调Bcl -2mRNA表达 ,参与未成熟心肌保护第二窗的形成 ,促进未成熟心肌缺血 /再灌注后心室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3.
目的运用siRNA技术在肝癌细胞株中建立稳定低表达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类受体(IGF1R)基因的细胞株。方法构建包含封闭IGF1R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SUPER-IGF1R-siRNA,转染SMMC7721和Hep3B细胞,G418筛选表达稳定的细胞株。通过RT-PCR、Western-blot分析与鉴定IGF1R mRNA和蛋白及cyclin D1、cyclinB1蛋白的表达,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在SMMC7721和Hep3B细胞中成功建立低表达IGF1R基因的细胞株,其生长明显减慢(P<0.05),且其cyclinD1表达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pSUPER-IGF1R-siRNA能抑制SMMC7721和Hep3B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74.
胰腺癌中p16基因甲基化改变及其蛋白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腺癌与癌旁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的改变及其蛋白表达的特点,以及其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甲基化特异PCR(MSP)检测46例人胰腺癌和癌旁组织中p16基因表达及其甲基化的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胰腺癌中p16蛋白表达率为41.3%(19/46),而癌旁组织表达率为95.7%(44/46),两者有差异显著性(P<0.01)。p16蛋白阳性的19例胰腺癌标本中均未检出基因甲基化;p16蛋白缺失的27例标本中有18例检出基因甲基化,甲基化率为39.1%。p16基因甲基化与蛋白缺失有明显关系(P<0.05)。p16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发生率与胰腺癌的大小,患者性别﹑年龄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p16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可影响p16蛋白的表达,它们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16甲基化和蛋白表达可能成为胰腺癌诊断及预后的候选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别构建人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羧基端截断的中分子表面蛋白MHBst78、MHBst155编码基因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以便进一步研究其转录激活功能及对宿主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3对寡核苷酸引物,以adr亚型HBV质粒pHBVDNA为模板,采用PCR法分别扩增HBVX基因、MHBst78与MHBst155编码基因片段;用HindⅢ,KpnⅠ双酶切HBVⅩ基因;用HindⅢ和BamHⅠ双酶切MHBst78与MHBst155编码基因片段后,分别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相应酶切位点,转化宿主菌JM109,提取质粒,分别用上述内切酶酶切及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结果酶切重组体显示所切下的片段大小均与预计相符,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序列及预计结果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HBVX基因、羧基端截断的HBV中分子表面蛋白MHBst78、MHBst155编码基因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HBV转录激活蛋白HBx、MHBst78MHBst155对宿主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复制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l,3,7d。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缺血皮质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Fas、FasL蛋白表达显降低。结论: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抑制Fas、FasL蛋白表达,减轻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人早孕期绒毛及滋养细胞趋化因子SDF-1的表达、分泌及其对蜕膜免疫活性细胞的募集作用.方法收集早孕期绒毛组织并检测SDF-1的定位表达;用ELISA分析早孕期滋养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DF-1的浓度水平;分离早孕期蜕膜免疫活性细胞,以趋化试验研究SDF-1及滋养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蜕膜免疫活性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人早孕期滋养细胞表达并分泌SDF-1;一定浓度范围的SDF-l对蜕膜免疫活性细胞具有趋化作用,最大趋化指数为3.27±0.89;滋养细胞培养上清液也明显趋化蜕膜免疫活性细胞,趋化指数为2.11±0.79.结论人早孕期滋养细胞表达的SDF-1对蜕膜免疫活性细胞具有趋化、募集作用,从而有助于形成蜕膜独特的淋巴细胞群体并维持母-胎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哮喘大鼠气道壁胶原沉积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制备大鼠哮喘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川芎嗪及地塞米松干预。肺组织石蜡切片进行胶原和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其含量。结果模型组气道壁Ⅲ型胶原、TGF-β1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川芎嗪干预后Ⅲ型胶原、TGF-β1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01) TGF-β1的表达与Ⅲ型胶原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s=0.7063 P<0.001);川芎嗪大剂量干预组对TGF-β1表达和Ⅲ型胶原合成的抑制优于小剂量组(P<0.01),大剂量组作用效果接近激素组。结论 川芎嗪可减少气道壁胶原沉积和TGF-β1表达而抑制哮喘气道重建,其部分作用与激素近似。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12):1028-1029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