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57篇
  免费   1655篇
  国内免费   1338篇
耳鼻咽喉   130篇
儿科学   585篇
妇产科学   203篇
基础医学   1488篇
口腔科学   229篇
临床医学   2991篇
内科学   1529篇
皮肤病学   156篇
神经病学   404篇
特种医学   5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964篇
综合类   7231篇
预防医学   2903篇
眼科学   147篇
药学   6566篇
  22篇
中国医学   3122篇
肿瘤学   903篇
  2024年   238篇
  2023年   765篇
  2022年   777篇
  2021年   801篇
  2020年   623篇
  2019年   679篇
  2018年   392篇
  2017年   592篇
  2016年   614篇
  2015年   757篇
  2014年   1216篇
  2013年   1194篇
  2012年   1538篇
  2011年   1681篇
  2010年   1550篇
  2009年   1635篇
  2008年   2005篇
  2007年   1696篇
  2006年   1632篇
  2005年   1733篇
  2004年   1278篇
  2003年   1069篇
  2002年   858篇
  2001年   832篇
  2000年   603篇
  1999年   527篇
  1998年   431篇
  1997年   397篇
  1996年   404篇
  1995年   352篇
  1994年   315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202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肾小球纤维样物质沉积病(附六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小球纤维样物质沉积病(附六例病例报告)徐志雄章友康王素霞邹万忠王海燕电镜下肾小球内有纤维样物质沉积的疾病统称肾小球纤维样物质沉积病(fibrilarydepositionglomerulopathies,FDGP),主要包括肾淀粉样变、纤维样肾病(...  相似文献   
83.
本文研究眼镜蛇入蛰前、蛰眠期及出蛰后血清 T_3,T_4和皮质醇水平与体内能量物质的含量变化关系,探讨其与蛰眠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入蛰前眼镜蛇大量摄食储能过冬,由于血清激素水平降低,控制了体内组织器官的氧化代谢系统,使新陈代谢逐渐下降。蛰眠期血糖血脂明显下降,耗氧量显著减少,呈节能低代谢状态。此期血清激素水平已升高,但低温抑制了体内代谢。出蛰后血清激素水平明显升高且在春暖升温季节使眼镜蛇代谢率升高。  相似文献   
84.
本研究采用国际标准ISO5725-1981推荐法则选择5个实验室,使用3种不同原理测试方法,对牛血清标准物质氟成份定值测定及协同试验,获得108个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确定牛血清氟成份的保证值及不确定度。高浓度为5.07±0.13mg/L,低浓度为:1.03±0.06mg/L。与国内外GBW,NBS尿氟标物同时测定,表现了很好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85.
86.
本文以 E.coli CM891为靶细胞,用细菌内抗突变作用模式研究了肉桂醛,鞣酸,二烯丙三硫的抗4NQO 突变性及其作用机制。含质粒 pKM101的 CM891的高抗株(抗50μg/ml 氨苄青霉素)能提高该菌株的自发突变率和4NQO 诱发的突变率以及对鞣酸的杀伤抗性。肉桂醛的抗突变性不依赖质粒 pKM101效应,但与暂时性生长延搁有关。鞣酸及二烯丙三硫的抗突变机制可能包括质粒 pKM101介导的易误修复。上述三种化学物中每二种联合应用均显示抗4NQO 突变性的协同效应及对靶细胞的毒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87.
流行性出血热若干体液因子和肾脏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志坚  包荫堂 《江苏医药》1994,20(6):295-297
对28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作了体液因子和肾脏血液动力学的观察研究。发现患者从发热期至多尿初期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血管紧张素-Ⅱ(AT-Ⅱ)均高于正常,P物质(SP)则低于正常,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除极期外其它各期亦见减低,肾小球滤过率(GFR)与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从发热后期至多尿期均显著下降,至恢复初期多数重型患者仍未达到正常。上述结果提示体液因子的失衡是造成内脏缺血和急性肾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8.
5-羟色胺对大鼠脊髓P物质痛觉调制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SP,5-HT与For诱发的脊髓内c-fos表达的异同,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SP在脊髓痛觉调制中的主要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痛阈测定法.结果:发现大鼠it P物质(sP)10μg和sc5%甲醛(For)150μL诱发的脊髓c-fos表达主要在背角Ⅰ,Ⅱ,Ⅴ及Ⅵ层,同时SP使痛阈降低,For使痛级均数(PIR)升高.5-HT it 20μg引起的c-fos表达较多地分布于背角Ⅲ—Ⅳ层,并可使痛阈升高.5-HT和Fen可分别减弱和增加SP及For诱发的脊髓c-fos表达及痛反应.结论:SP在脊髓内可能主要起致痛作用,5-HT可抑制SP引起的脊髓c-fos表达,从而参与SP的痛觉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89.
60例SLE患者血小板自发聚集率和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聚集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尤以活动期、伴肾损害和补体下降者为甚。血小板自发聚集率与循环免疫复合物增高呈正相关,提示其可作为SLE患者高凝状态的观察指标之一。茶黄烷醇类物质能抑制各种诱导剂诱导的SLE患者血小板的聚集,且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并能提高聚集后血浆环磷酸腺苷水平,提示茶黄烷醇类物质可能作用于前列腺素代谢的中间环节,对SLE伴高凝状态的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0.
1995年1月~1996年12月我院儿科应用维生素K1治疗毛细支气管炎60例,控制喘憋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最小30d,最大2岁2个月。对照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最小20d,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