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8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147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62篇
基础医学   1117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288篇
内科学   687篇
皮肤病学   84篇
神经病学   267篇
特种医学   1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53篇
综合类   566篇
预防医学   343篇
眼科学   66篇
药学   952篇
  4篇
中国医学   272篇
肿瘤学   2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414篇
  2013年   634篇
  2012年   456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63篇
  1983年   60篇
  1982年   61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45篇
  1979年   46篇
  1978年   25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研究富勒烯衍生物C3(以下简称C3)对AHH-1细胞电离辐射的防护效应,探讨该类化合物作为新型辐射防护剂的发展前景.方法 通过化学合成制备C3,用台盼兰拒染试验检测C3对AHH-1细胞的毒性作用.在此基础上于AHH-1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C3,以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细胞,通过台盼兰拒染试验检测C3化合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用Annexin-V/PI染色、Facscalibur流式细胞术等,分析C3化合物对γ射线照射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在细胞培养体系中,终浓度范围0~400 mg/L的C3对培养的对数生长期AHH-1细胞活力几乎无影响,AHH-1细胞台盼兰拒染率无明显变化(P>0.05).C3对1~8 Gy γ射线照射的AHH-1细胞具有良好的辐射防护效应,终浓度在10 mg/L时即显示其对4 Gy60Co γ照射的细胞有保护效应,且随浓度增加而增加;终浓度达200~400 mg/L时,照射细胞存活率已接近未照射的正常细胞(P>0.05),辐射诱导的细胞调亡率和细胞死亡率用药组均显著低于未用药的对照组(P<0.01).研究结果还显示,C3提高照射细胞存活率的作用还与给药时间有关,照前24 h至照前即刻给药最为有效.结论 C3对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照射的AHH-1细胞具有较好的电离辐射防护作用,该防护效应与用药浓度有关,C3浓度越高,防护作用越好;且在本实验产生辐射防护作用的浓度范围内,C3对培养的对数生长期AHH-1细胞存活率几乎无影响,提示该类化合物有作为新型辐射防护剂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对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的影响.方法 建立C57BL/6至BALB/c小鼠皮肤移植急性排斥模型,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与贴壁法富集BALB/c小鼠BMSCs,自尾静脉输注.实验分3组,每组10只小鼠.A组:正常BALB/c小鼠+自体BMSCs,B组:仅行皮肤移植,C组:皮肤移植后BALB/c小鼠+自体BMSCs.检测各时间段皮肤组织病理表现以及相关细胞因子浓度变化.结果 由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法分离的细胞具有BMSCs的一般特征,C组较B组移植后皮肤免疫排斥反应明显减轻,IL-2、IFN-γ等细胞因子浓度在术后第7天(F=248 954.6,P<0.05;F=148 311.7,P<0.05)、第14天(F=117 372.3,P<0.05:F=126 743.3,P<0.05)均有降低.结论 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术后输注自体BMSCs可以抑制免疫排斥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减少IL-2、IFN-γ等相关细胞因子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失血性休克猪输注不同剂量游离血红蛋白(FHb)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2及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变化,探讨FHb对休克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0头家猪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FHb(0、2.5、5、10、15 ms/ks体蕈),监测动物生命体征、各重要脏器功能变化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的发生率,检测休克动物在输注不同剂量FHb后血清IL-12、IFN-γ的含情变化.结果 失血性休克猪在输注FHb后血清IL-12及IFN-γ含量明显下降(P<0.01),它们的变化趋势与FHb剂量呈负相关.其中输注FHb 15 ms/kg体重组动物MODS发生率与休克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 FHb能明显抑制失血性休克动物抗原提呈细胞(APCs)的功能,使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输注高剂量FHb(>15 mg/kg体重)会增加失血性休克动物MODS发生率.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γ-synuclein基因的表达与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修饰之间的关系,以及γ-synuclein基因去甲基化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30例结直肠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γ-synuclein基因的表达及去甲基化试剂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干预对结直肠癌细胞COLO205、LoVo和SW480的γ-synuclein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亚硫酸氢盐修饰测序(BSP)法检测5-Aza-C处理前后CpG岛的甲基化情况.采用巢式甲基化PCR(NMSP)及实时荧光定量MSP法检测67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相应癌旁组织中γ-synuclein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γ-synuclein mRNA的表达水平0.66±0.34,高于相应癌旁组织的0.45±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Aza-C处理后,COLO205、LoVo和SW480细胞γ-synucle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同时γ-synuclein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80.0%(24/30)的结直肠癌组织和50.0%(15/30)的相应癌旁组织的γ-synuclein基因被去甲基化,结直肠癌组织中γ-synuclein基因去甲基化的趋势明显强于相应癌旁组织(P=0.030).γ-synuclein基因的去甲基化水平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关.结论 结直肠癌中γ-synuclein基因的上调表达与启动子区CpG岛的去甲基化状态有一定关联,γ-synuclein基因的去甲基化水平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患者判断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配体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15d-PGJ2)对兔耳增生性瘢痕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15d-PGJ2防治增生性瘢痕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8只,在兔耳腹侧面制作2 cm×3 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耳2个,共计72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随机分组,分别用15d-PGJ2及生理盐水行瘢痕内注射,1次/d,共7次.停药后第14、21天两组同时取材;每组每次切取18个组织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Western blot检测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5d-PGJ2注射后瘢痕体积缩小,变软变平,色泽轻度变浅.Ⅰ型胶原主要分布于真皮的细胞间质、成纤维细胞胞质中,血管壁上亦见阳性信号,在各个时间点15d-PGJ2组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的配体15d-PGJ2可降低瘢痕内Ⅰ型胶原的含量,引起瘢痕萎缩,从而防治瘢痕.  相似文献   
36.
目的 通过研究青藤碱(SIN)对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内核因子-AT(NF-AT)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的影响来探讨其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免疫磁珠法分选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并分为5组进行培养.(1)阴性对照组:细胞培养液中不加入任何药物;(2)阳性对照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50ng/ml的环孢素A(CsA)溶液;(3)低浓度青藤碱(L-SIN)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的青藤碱溶液;(4)中浓度SIN(M-SIN)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200 μmol/L的青藤碱溶液;(5)高浓度SIN(H-SIN)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000 μmol/L的青藤碱溶液.观察各组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内NF-AT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内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M-SIN和H-SIN组明显抑制了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P<0.01).青藤碱呈浓度依赖性抑制CD4+T细胞内NF-AT和IFN-γ的表达(P<0.01),而加入CsA培养的阳性对照组NF-AT和IFN-γ表达最低.CD4+T淋巴细胞内NF-AT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抑制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s=-0.969,P=0.000).结论 青藤碱抑制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内NF-AT和IFN-γ表达;其免疫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NF-AT的表达以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感染后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对胎鼠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IFN-γ(0、20、200、2,000U/ml)对大鼠体外培养的胚胎16d的神经干细胞进行刺激,观察神经干细胞生长状态、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表达和分化格局的变化。结果高浓度的IFN-γ(2,000U/ml)对神经干细胞具有毒性作用。中等浓度的IFN-γ(200u/ml)能够显著上调神经干细胞MHc—Ⅰ类和Ⅱ类分子的表达。同时,中等浓度的IFN-γ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使得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增加,而向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降低。结论大剂量IFN-γ可改变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状态,IFN-γ除了对胎儿神经系统具有直接毒性外,还可能通过影响MHC的表达引起母体对胎儿的排斥,也许对新生儿智力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8.
王芹  刘颖  林中  段泽辉 《重庆医学》2016,(11):1463-1466
目的:探讨肠道硫化氢(H2 S)合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CSE)与糖尿病(DM )大鼠近端结肠动力的关系。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 ,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注药第10天制作结肠平滑肌纵行肌条,使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每组纵行肌肌条自发性收缩活性;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双重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结肠全层标本及肌间神经丛(M P)中CSE分布;采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肠道组织(去黏膜及黏膜下层)CSE的表达。结果 DM组近端结肠肌条收缩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CSE在黏膜下层、黏膜下神经丛、MP、纵行肌和环形肌都有分布;CSE在大鼠肌间神经元细胞核中分布,但CSE阳性神经元所占MP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大鼠结肠(去除黏膜及黏膜下层后)CSE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 CSE表达上调可能是DM大鼠近端结肠运动减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加味参附姜苓汤对围月经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4、IFN-γ和IL-8表达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实证依据。方法将围月经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加味参附姜苓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氨茶碱缓释片联合酮替芬片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采集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静脉血,经离心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4、IFN-γ和IL-8表达水平。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血清IL-4和IL-8表达显著降低(P<0.01),IFN-γ水平显著上升(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IL-4、IL-8和IFN-γ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加味参附姜苓汤对围月经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围月经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IFN-γ的表达和抑制IL-4和IL-8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剂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清白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E(Ig E)、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4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外用乙氧苯柳胺软膏,治疗组口服自拟中药方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IL-4、Ig E、IFN-γ水平变化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L-4、Ig E、IFN-γ水平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血清IL-4、Ig E、IFN-γ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自拟中药方剂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IL-4、Ig E、IFN-γ水平,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