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1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62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12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140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347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206篇
中国医学   699篇
肿瘤学   6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国医大师刘志明从医八十余年,对于中医防治传染病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表里双解治温病""重症关键在于祛邪"等为特色.刘教授心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远程会诊一线COVID-19危重患者.选方常用苇茎汤(《备急千金药方》)、杏苏散...  相似文献   
82.
黑水缬草的生药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黑水缬草Valeriana amurensis Smir.ex Kom.进行鉴定.方法:性状鉴定与显微鉴定.结果:描述了黑水缬草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结论:研究结果可作为黑水缬草的鏊别依据.  相似文献   
83.
《金匮要略》中“狐惑”两字从传统考据之音韵、训诂探源当为“弧蜮”。《说文解字注》指出“狐”并非指狐疑之意,当为“弧”之错讹,为“蜮”的外形特征,指身体呈弧形;“惑”非为疑惑之意,当读“蜮”,即江淮水滨之虫。马王堆出土文献《疗射工毒方》对“蜮”的记载突出其具有“射”的功能,符合“蜮”身体呈弧形的外形特征。“狐惑”表现出的“状如伤寒”“蚀于喉”“蚀于阴”“面目乍赤乍黑乍白”等症状与恙虫致病之“偶有畏寒,伴有剧烈头痛全身疼痛乏力,食欲不振;腋下、会阴、肛门出现无痛的庁;丘疹眼结膜的充血”等表现十分吻合。针对此“弧蜮”症状与恙虫致病,通过地下出土与现存传世文献“二重证据”相互佐证,运用训诂学方法,推理出“狐”为“弧”之错讹,“惑”与“蜮”同源,明晰“狐惑”之源流。  相似文献   
84.
徐晓兰  赖荣才  陈体强  石林春  陈士林 《中草药》2020,51(14):3770-3776
目的筛选赤芝三萜合成途径中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FPS)基因的上游调控转录因子。方法首先克隆了FPS基因启动子,并连接至pAbAi质粒构建诱饵载体pAbAi-FPS。将pAbAi-FPS转化Y1H酵母感受态细胞构建诱饵菌。采用SMART技术构建赤芝酵母单杂交cDNA文库,再将纯化的双链cDNA、pGADT7-Rec共转化诱饵菌株,筛选FPS上游的转录调控因子。结果构建了含pAbAi-FPS的诱饵载体并筛选出诱饵菌株,构建了cDNA文库并转化诱饵菌株,筛选出阳性克隆37个,得到作用FPS基因上游的转录调控因子18个,包括转录因子3个、核糖体蛋白5个及其他家族蛋白10个。结论筛选出转录因子GlSNF2、GlMHR和GlZn2Cys6为调控FPS表达的候选基因,为深入研究FPS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5.
廖小庭  马新业  马庆  韩正洲  詹若挺 《中草药》2020,51(14):3777-3784
目的获得三叉苦Melicope pteleifolia转录组信息特征。方法以三叉苦幼苗根、茎、叶混合样品为对象,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TM) 2000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转录组测序分析共获得47 045 040条高质量序列(clean reads),Trinity de novo组装获得67 956条unigenes,平均长度787 nt。BLAST分析显示分别有42 749(61.92%)、31 152(45.84%)、26 563(39.0 9%)、17 481(25.72%)条unigenes在NR、Swiss-port、KOG、KEGG数据库得到注释信息,参与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个GO类别的47个小组,共9807条unigenes注释到130个KEGG代谢通路中,筛选到19条次生代谢通路,KOG功能分类分析获得25个不同的KOG功能类群。预测共有高等植物转录因子56个家族;借助MISA软件发现7 748个SSRs,三碱基重复SSRs数量最丰富,有4 117个,出现频率为53.1%,五碱基重复SSRs相对较少,占2.2%。结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分析获得三叉苦转录组信息特征,为后续三叉苦功能基因的挖掘、次生代谢途径解析及其调控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6.
吴秀稳  杨秀伟 《中草药》2020,51(13):3383-3392
目的研究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的香豆素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硅胶、HPLC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炎症反应模型,考察羌活中香豆素类成分对炎症反应模型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结果从羌活甲醇提取物分离得到24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欧前胡素(1)、川白芷素(2)、补骨脂素(3)、香柑内酯(4)、茵陈素(5)、欧芹酚(6)、5-去氢羌活醇(7)、环氧脱水羌活醇(8)、7″-O-甲基异羌活醇(9)、佛手柑素(10)、7-异戊烯氧基-6-甲氧基-香豆素(11)、栓翅芹烯醇(12)、羌活醇(13)、去甲呋喃羽叶芸香素(14)、异羌活醇(15)、蛇床夫内酯(16)、6-异戊烯氧基伞形花内酯(17)、紫花前胡苷元(18)、异虎耳草素(19)、紫花前胡苷(20)、前胡苷V(21)、前胡苷I(22)、印枳苷元-11-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3)、羌活苷(24)。化合物7~10、13和15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生成活性最强,最大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为8.50~35.12μmol/L。结论化合物7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7为首次从羌活中分离得到;C-5位上具有多烯烃结构的香豆素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生成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87.
目的挖掘分析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处方用药规律,总结其学术思想。方法收集整理刘祖贻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病案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中构建数据库,再使用该软件相关功能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处方中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①共得处方147首,涉及药物179味,累计使用频次2 164次。②使用频次在20次及以上的药物,共有22味,其中前10味高频药物为黄芪、丹参、山楂、葛根、枸杞子、地龙、制何首乌、川芎、石菖蒲、淫羊藿。③黄芪用量从15 g至120 g均可见,最常用剂量为30 g,常用剂量范围主要集中于30~60 g。④药物功效分类排名靠前的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等。⑤高频药组前5位为丹参-黄芪、黄芪-山楂、葛根-黄芪、葛根-丹参、丹参-山楂;关联度较高的药组有地龙-黄芪、葛根-地龙-黄芪、丹参-地龙-黄芪等。⑥通过聚类分析算法提取出核心组合12个,进而演化出潜在新方6首,如"白芍、威灵仙、桂枝、鸡血藤、白芥子""全蝎、菊花、蜈蚣、刺蒺藜"等。结论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用药以益气温阳、填精益髓、活血通络、息风化痰为主,重用黄芪,方以自拟芪仙通络方加减,体现出"气阳主用""脑髓阳生阴长"等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88.
北沙参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沙参为临床常用中药,也可食用。其化学成分主要为香豆素、木脂素、聚炔等类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北沙参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保肝等方面的活性。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有关北沙参的文献资料系统整理以及市场产地调研基础上,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总结,以期为北沙参的质量评价、规范化种植以及中蒙医临床使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9.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当归藤HPLC指纹图谱。方法当归藤85%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25 nm。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12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2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40,并指认了没食子酸,儿茶素;聚类分析将12批样品分为2类。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当归藤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索唐古特大黄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含量之间的关联性,为唐古特大黄的“辨状论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构仪、分光测色仪和电子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唐古特大黄根和根状茎的4项外观性状指标,以及15个药效成分指标,并将外观性状指标与药效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外观性状与药效成分含量相关性趋势在根和根状茎中基本一致。整体来看,根和根状茎的粗度和硬度越大、颜色偏橙色且暗[明度值(L*)小,红色值(a*)、黄色值(b*)大]、苦味越小,药材中的没食子酸、番泻苷A、番泻苷B、大黄酸、大黄素及总蒽醌含量越高。不同的是,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均在颜色偏橙色(a*、b*大)的根中含量较高,大黄酚在颜色偏黄色(a*小、b*大)的根状茎中含量较高,大黄素甲醚在颜色偏褐色(a*、b*小)的根状茎中有较高含量。结论:唐古特大黄外观性状指标(粗度、硬度、颜色、苦味大小)可作为“辨状论质”判断大黄质量的依据,且传统认为的根茎粗大、质坚实、颜色棕红或黄色为佳可以在根和根状茎的内在质量中得到体现,但传统认为的“味苦为佳”未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