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2篇 |
免费 | 4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内科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647篇 |
综合类 | 38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17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54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94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精索肥厚型腹股沟斜疝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元江县中医院收治的精索肥厚型腹股沟斜疝患者66例,均应用聚丙烯补片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40~50 min,平均(40±5)min,住院时间4~7 d,平均(5.0±1.5)d.术后出现尿潴留4例,行留置导尿处理;浆液性水肿1例,2个月左右自行消失;慢性疼痛、异物感3例,无补片取出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论 精索肥厚型腹股沟斜疝采用聚丙烯补片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2.
造口旁疝是永久性肠造口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属于造口旁腹壁切口疝的一种。其发病率逐年增加,虽然大部分造口旁疝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的腹部不适感,可通过保守治疗改善,但当患者出现严重腹痛、肠梗阻及腹部膨隆等并发症时常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包括3种:缝合修补术、造口移位术及补片修补术。对于有高危险因素的患者,可考虑在造口时预防性放置补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就造口旁疝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论述。 相似文献
73.
背景与目的 切口疝的微创修补理念在疝外科界已经形成共识,腹腔镜下切口疝修补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但腔镜下的补片固定技术仍然是一个难点。本研究旨在介绍一种新式的切口疝补片固定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和腹壁外科120例行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手术(IPO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的补片固定方式采用“对位对线”补片固定法(观察组),另60例采用传统疝钉双圈固定方法(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以及经济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病程以及疝环最大缺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平均补片固定时间短于对照组(35.5 min vs. 47.7 min,P<0.05),平均疝钉固定数量少于对照组(36.6枚 vs. 44.2枚,P<0.05),平均术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2分 vs. 4.6分,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3.9万元 vs. 4.8万元,P<0.05)。两组患者在血清肿、补片感染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随访26.3个月与25.8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切口疝复发率(1.7% vs. 5.0%,P=0.61)及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7% vs. 8.3%,P=1.00)。结论 “对位对线”补片固定法可缩短补片固定时间,减少疝钉使用数量,节约住院费用,并且可降低切口疝术后早期疼痛的发生,该方法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可在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HH)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8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患者54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联合组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Gerd Q量表评分。 结果2组术前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Gerd Q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反流症状与术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Gerd Q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对HH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身体快速恢复,微创、安全且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两种不同方式处理阴囊疝疝囊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行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阴囊疝6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术中疝囊处理方式不同分为A组(35例)和B组(30例)。A组患者疝囊横断,B组患者疝囊完全剥离。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A组手术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B组(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24个月,2组均未复发。
结论采用TEP术治疗阴囊疝安全有效,且可行。TEP术中采用疝囊横断或疝囊剥离对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影响,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合选择。疝囊横断手术难度相对较低,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更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究疝环充填手术、Lichtenstein修补术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进行治疗的15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B组(50例)及C组(50例)。A组采用疝环充填修补术、B组采用Lichtenstein修补术、C组采用腹腔镜经腹膜前修补术,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后1 d、7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检测术前及术后3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记录患者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1),B组在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上低于C组(P<0.05);术后1 d、7 d,C组VAS评分低于A组及B组,A组VAS评分低于B组(P<0.05);3组术后CRP、TNF-α以及IL-6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C组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B组术后IL-6水平低于A(P<0.05);3组在术后6个月均未出现疝复发情况,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术后发生神经感觉异常症状高于A组(P<0.05),B组和C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疗效较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更好,对老年患者损伤更小,使其术后恢复更快,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针孔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手术(NP-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大庆油田总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5例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手术(TAPP)组患者53例,NP-TAPP组患者32例,观察记录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评分、腹壁瘢痕满意度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8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P-TAPP组术后疼痛程度、腹壁瘢痕满意度均优于TA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P-TAPP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能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术后腹壁切口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0年2至10月内蒙古包钢医院收治的拟在局部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0.25%罗哌卡因联合1%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复合组给予0.75%罗哌卡因联合1%利多卡因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各时段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Ramsay镇静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患者苏醒状况与术中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术后2组患者术前1 d(T0)时,术后2 h(T1)和术后4 h(T2)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呈下降趋势,术后各时间段复合组的V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所有患者应激反应指标对比,T1时2组血清皮质醇、IL-6水平较T0时期增高,但复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T2时间段2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T1时间段下降,且复合组应激反应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术后苏醒情况比较,复合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合组(1/40)明显低于对照组(7/40)(P<0.05)。 结论0.75%罗哌卡因联合1%利多卡因对腹股沟疝术后的患者有显著的镇痛效果,可以降低炎症,不良反应少,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疝囊主动切开技术在成人腹股沟斜疝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在洪湖市人民医院行腹股沟斜疝TEP手术的2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疝囊分离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103例,采取疝囊主动切开分离技术;对照组患者122例,采取疝囊剥离技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2 h疼痛评分、手术室费用、术中副损伤(输精管、精索血管、肠管)、并发症发生率(血清肿、切口感染、慢性疼痛)等临床指标。 结果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观察组手术时间[(50.2±12.6)min]较对照组[(65.6±18.1)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2 h疼痛评分、手术室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副损伤明显减少,但是血清肿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随访6个月,2组患者均无肠梗阻、复发、慢性疼痛及补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TEP术中主动切开疝囊缩短了手术时间,其操作简单、安全可行,不会影响手术空间,尤其适用于病程较长或粘连严重的疝囊分离困难患者。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医用胶黏合假疝囊技术预防腹腔镜全腹膜外直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可行性。 方法纳入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普一科收治的36例腹股沟直疝患者。所有患者采用TEP手术。术中直疝假疝囊均给予改良医用胶黏合预防术后血清肿。 结果36例患者,其中男31例,女5例;年龄31~82岁,平均年龄67.5岁;体质量指数17.6~31.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6 kg/m2。其中Ⅱ型疝13例,Ⅲ型疝23例,均为单侧腹股沟直疝;其中右侧疝25例,左侧疝11例。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病例,无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36.6~53.2 min,平均用时44.5 min,其中1例因游离弓状线外侧缘时分破腹膜,术中用3-0可吸收线缝合,因而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1~5 ml,平均3 ml;术后24~36 h下床,平均下床时间30 h;术后1~3 d出院,平均2 d;住院花费1135.42~1269.74元,平均1189.42元。术后经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估,所有患者术后1d评分为2~5分,平均3.5分。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1周和2周出现血清肿,经腹股沟超声检查证实,血清肿发生率为5.56%,1例因较小,未特殊处理,随访3个月后自行消失,1例给予2次局部抽液,3个月后消失。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血清肿。 结论改良医用胶黏合假疝囊技术预防直疝TEP术后血清肿的技术,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