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2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0篇
口腔科学   1639篇
临床医学   173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02篇
特种医学   78篇
外科学   362篇
综合类   579篇
预防医学   10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4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4篇
  196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比较阻生智牙拔除术后不同医嘱告知形式对疼痛、出血、肿胀等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降低智牙拔除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患者满意度提供帮助。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150例拔除下颌阻生智牙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第1组术后接受术后医嘱口头告知,第2组术后医嘱书面告知,第3组术后医嘱口头和书面同时告知。术前获取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等个人信息。术后7 d记录并分析患者疼痛、出血、肿胀等并发症和对医疗行为满意度。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0例受试者中,男69例,女81例,平均年龄(24.6±2.6)岁。结果表明,术后医嘱口头告知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高于书面医嘱组(P=0.001)和口头加书面医嘱组(P=0.000),患者满意度最低;同时接受口头和书面医嘱告知的患者,术后满意度最高。结论 术后医嘱告知方式可以显著影响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后的疼痛强度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2.
纳入患者40例,其中上颌侧切牙缺失的正畸患者20例,根据缺牙部位以及拔牙模式不同分3组;将需要常规拔牙的患者20例设为第四组,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第一、二、三组在矫治后期将尖牙进行调磨或瓷贴面修复。测量矫治前后模型的Bolton指数,第一、二、三组测量时将前磨牙纳入前牙量范畴。将第一、二、三组与第四组进行统计学比较,两两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或过小畸形设计拔牙矫治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釉基质蛋白对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成牙本质分化的影响,为牙本质的组织工程学研究提供有效的生物活性物质.方法 将HDPC接种于6孔板(2×105个/孔)后分为5组,分别加入含1、10、100 mg/L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proteins,EMP)(分别为EMP 1、10、100 mg/L组)、10-8 mol/L地塞米松及100 mg/L抗坏血酸(dexamethasone and ascorbic acid,Dex-AA组)、单纯基础培养液(对照组).于培养1、5、10 d分别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试剂盒检测ALP活性,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成牙本质相关基因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e matrix protein-1,DMP-1)及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e sialophosphoprotein,DSPP)的表达,应用2-△△CT方法得出具体数值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Post Hoe 检验,用茜素红染色检测并定量分析矿化情况.结果 各组ALP水平呈时间依赖性上调,培养1d后各组AL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 d后EMP 10、100 mg/L组及Dex-AA组ALP活性显著增高,分别达到7.573±0.267、6.119±0.502、5.846±0.09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d后10 mg/L EMP组及Dex-AA组ALP活性增高更显著,分别达21.035±0.149、13.223±0.797,与对照组(5.825±0.404)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养1d后各组DMP-1及DSPP mRNA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养10 d后10 mg/L EMP组DMP-1和DSPP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分别达到14.791±0.164、12.238±0.421.培养10 d后各组均有矿化,10 mg/L EMP组钙离子浓度[(191.8±2.0) 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81.1±8.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适当浓度的EMP对HDPC的成牙本质分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价用牙刷和牙线进行机械性菌斑控制对学龄前儿童变形链球菌的影响。方法检查者单盲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54名唾液中检出变形链球菌的3岁学龄前儿童纳入该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菌斑染色后,口腔医学生给实验组儿童用牙刷和牙线彻底清洁牙面菌斑,不用牙膏,每天一次,共10次。用Dentocult SMStrip mutans(D-SM)监测唾液中变形链球菌的水平。结果 10次机械性菌斑控制结束后,实验组的D-SM值由基线的1.82下降到0.95(P<0.001),干预结束后2周D-SM值上升到1.62。对照组D-SM值的波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彻底的单纯机械性菌斑控制能降低学龄前儿童变形链球菌水平,干预结束后该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价自酸蚀粘结剂用于年轻恒中切牙冠折充填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年轻恒上颌中切牙牙冠牙釉质-牙本质折断而未露髓的患者106例137颗患牙,按抛硬币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的56例74颗患牙使用自酸蚀粘结剂处理牙面;对照组的50例63颗患牙常规间接盖髓、酸蚀剂和粘结剂处理牙面。2组用相同光固化复合体修复牙冠外形,调牙合抛光,观察2组修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疗效。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试验组成功率分别为97.30%、97.30%、94.59%、94.59%、94.59%,对照组成功率分别为95.24%、95.24%、90.48%、88.89%、88.89%,试验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酸蚀粘结剂粘结充填修复牙釉质-牙本质折断而未露髓的年轻恒中切牙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6.
目的:回顾性分析日间门诊全麻下拔牙的病例资料,总结日间门诊全麻下拔牙的麻醉特点、诊疗规范、手术特点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日间门诊全麻下拔牙病例,总结选择全麻的原因、拔除牙位、离院评价得分,分析日间门诊全麻下拔牙的麻醉特点、手术特点。根据术中情况和术后复查分析该方法的安全性。结果:共收集18个病例,男11例,女7例,年龄7~50岁。选择全麻的原因包括:无法配合手术的儿童、智障、癫痫、咽部敏感、局麻药物过敏和有紧张晕厥病史。拔除牙位主要是阻生智齿和埋伏多生牙,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所有病例手术顺利并安全离院,离院标准评分均在13分以上。结论:严格遵从诊疗规范的情况下,日间门诊全麻下拔牙对因各种原因无法配合局麻下手术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牙槽突裂植骨区牙移入的可行性及牙移入的方式,评价移入牙的牙槽骨支持率和移植骨高度变化。方法:选取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10例,行牙槽突裂自体髂骨植骨术后,分别拍摄植骨后3个月(T1)及牙移入植骨区后(T2)的根尖片,观察牙移入植骨区的情况,测量T1和T2阶段移入牙的牙槽骨支持率,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并参照Bergland四分法评价移植骨的高度变化。结果:①牙整体移入植骨区,牙槽骨支持率为(89.85±2.51)%(T1)和(90.22±2.44)%(T2),牙移入植骨区后的牙槽骨支持率与植骨后3个月的牙槽骨支持率无显著差异(P>0.05)。②移植牙槽骨的高度在牙移入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唇腭裂患者植骨后,可将裂隙邻近的牙移入植骨区,获得良好的牙槽骨支持。牙的移入有助于维持移植骨高度,提高植骨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8.
目的:评价牙移动产生的功能性刺激对SD大鼠牙槽突裂植骨区骨改建的影响,探讨植骨后牙移动的合适时机。方法:选择16只56天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按照已建立的外科诱导SD大鼠双侧牙槽突裂模型要求造裂,填塞骨蜡8周后,在双侧裂隙区同时植入大鼠自体髂骨松质骨,左侧为牙移动侧,分别在植骨后即刻、2周、4周、8周近中移动左侧第二磨牙进入植骨区,右侧为对照侧,第二磨牙不进行任何处理。加力牙移动4周后处死动物。通过Micro-CT扫描标本,运用Mimics 10.01软件计算双侧植骨区骨量,采用SAS 9.0软件包对双侧植骨区骨量进行配对t检验,对双侧植骨区骨量的差值进行组间方差分析。结果:各组的牙移动侧植骨区骨量均多于对照侧。0周组牙移动侧与对照侧植骨区骨量差值为0.87mm3,无显著差异(P>0.05);2周组和4周组牙移动侧与对照侧植骨区骨量的差值分别为1.7mm3和1.77mm3,有显著差异(P<0.05);8周组牙移动侧与对照侧植骨区骨量的差值为3.47mm3,有显著差异(P<0.01),8周组两侧植骨区骨量差值的均数与0周组、2周组和4周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牙移动对植骨区的功能性刺激能抑制植骨区的骨吸收。植骨8周后的牙移动抑制植骨区移植骨吸收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评价Tenax Fiber White玻璃纤维桩加全瓷冠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2例64颗已行完善根管治疗的前牙残根残冠进行玻璃纤维桩核加全瓷冠修复.按照牙体预备后余留牙本质高度分为3组,A组余留牙体高度大于等于2 mm,B组高度小于2 mm并大于或等于1mm,C组高度小于1 mm.治疗完成后1、6、12、24个月复查,评价修复体完整性,边缘适合度,牙周组织健康状况及根尖周健康状况等疗效.结果 95.3%的修复体保持完整.有2例修复体发生桩脱位,其中1例伴有崩瓷,为咬硬物所致,1例根管粗大.另有1例发生纤维桩折断,牙龈充血.余留牙体在0~1 mm组无箍效应,修复失败率增加(P<0.05).全瓷冠类型无明显影响.其他所有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良好,色泽稳定,牙龈状况良好.X线片未见根尖异常,未见根折或桩折.结论 纤维桩全瓷冠修复效果除了与牙本质肩领高度有关,还与余留牙本质的性状有关,临床选择应综合考虑.在符合适应证的情况下,Tenax Fiber White玻璃纤维桩和全瓷冠修复可获得良好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0.
When performing a tooth extraction, imminent collapse of the tissue by resorption and remodeling of the socket is a natural occurrence. The procedure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alveolar ridge has been widely described in the dental literatures and aims to maintain hard and soft tissues in the extraction site for optimal rehabilitation either with conventional fixed or removable prosthetics or implant-supported prosthe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