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治疗前3个月内无严重心肝肾脏或胰腺并发症及妊娠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严格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每次0.5g,口服,每日3次,观察组同时联合予阿卡波糖50 mg嚼碎吞服,每日3次,疗程共12周.结果 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1c组间分别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1c均分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治疗12周后其FPG、2hPG、HbA1c分别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2.5%,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5.0%,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糖控制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12周期间,观察组出现低血糖2例,低血糖发生率达5.0%,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低血糖8例,低血糖发生率达20.0%,观察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873,P<0.05).结论 在严格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的基础上应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抵当芪桂汤对糖尿病大鼠vWF、HbA1c含量及心肌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90只大鼠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大鼠复制成STZ糖尿病模型,筛选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达美康组、抵当芪桂汤组、抵当芪桂汤加达美康组、抵当芪桂汤大剂量组,并给予相应干预8周进行观察。结果:抵当芪桂汤能降低实验大鼠vWF及HbA1c含量,其作用优于达美康(P0.05);在改善心肌组织结构方面与达美康类似。结论:抵当芪桂汤可改善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评估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 将364名经住院治疗血糖控制平稳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接受普通的门诊随诊,试验组除随诊外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1次/2W。观察两组病人1年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及两组病人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更多的病人形成了饮食、运动和定期监测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结论 护理干预治疗能够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从而达到延缓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
吴岩  黄慧建  田小平 《淮海医药》2002,20(5):372-37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性血管病患血清SVCAM-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了57例2型糖尿病血管病患血清SVCAM-1水平,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对照。并将其结果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性血管病患血清中SVCAM-1水平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密切相关。结论 血清SVCAM-1含量的升高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性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院后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除药物治疗外采用无缝隙护理院后服务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2组均随访1年。比较出院后第3,6,9,12个月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情况,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都显著改善。结论无缝隙护理院后服务能维持糖尿病患者良好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接收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厄贝沙坦片7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 mL/次,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α1微球蛋白(α_1-MG)、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3%、9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BG和HbAlc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糖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UAER和α_1-MG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UAER和α_1-M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A和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UA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血糖和肾功能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清胱抑素C(Cys-c)的研究,探讨其检测在诊断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12月份在我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60例设为研究对象,并在他们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水平,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纳入对象在整个药物治疗过程中,在控制了基线水平的混杂后,通过分析数据可见,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水平在治疗后具有有显著性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都是反映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良好指标,对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In order to study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neuropathy in children with newly diagnosed diabetes mellitus, 144 children were entered in a prospective study of nerve conduction and autonomic nervous function. Neurophysiological recordings of nerve conduction and parasympathetic function (R-R variations) were made at onset of diabetes and after 2, 5 and 10 years. Low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and autonomic dysfunction were found in approximately 25% of the children at onset of diabetes when the patients were not yet in complete remission. During years 0–2, an initial improvement of 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ies was found. After 2 years, deteriorations in sensory and motor nerve conduction and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were common and further deterioration was seen over time. A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nerve conduction and glycaemic control.  相似文献   
29.
上海地区儿童青少年糖尿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上海地区儿童青少年糖尿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进行调查,进而研究血糖控制、管理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上海地区的83例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患者的发病年龄均在15岁以下,病程均大于12个月。临床资料通过病历登记,门诊随访,体格检查获得。所有患者均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由Bio-Rad Pacific公司统一测定。结果 83例患者中,81例为1型糖尿病,2例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13.19±3.89岁,平均病程5.41±3.14年,平均体重指数(18.69±2.56)kg/m~2。所有患者的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8.93±1.96%(5.80%~13.80%),12.0%(10/83)的患者HbAl-c<7.0%,30.1%(25/83)的患者HbAl-c为7.0%~8.0%,57.8%(48/83)的患者HbAl-c>8.0%。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均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在青少年中虽不多见,但有1例(1.2%)视网膜病变,1例(1.2%)白内障,5例(6.0%)微量白蛋白尿。96.39%患者进行血糖或尿糖监测,只有3例不监测。部分患者血糖或尿糖监测次数不够,62.65%的患者每天测血糖或尿糖的次数不足一次。31.33%的患者每年门诊随访的次数不足4次。6.17%的患者最近3月曾发生低血糖。22.9%的患者曾发生酮症酸中毒(DKA),3.6%的患者曾发生多次(>2次)。结论 儿童青少年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为实验组,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6.5%、6.5%~8.5%、≥8.5%三组;选取体检健康者30名为对照组.测定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以红细胞变形指数表示红细胞变形能力.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6.5%时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逐步降低(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逐步升高(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在糖化血红蛋白>6.5%时开始下降,并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