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江涛  张华萍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30-1531
目的探索PreS1抗原检测在HBVM阳性人群中的临床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0例HBVM阳性人群分别行乙肝三系、HBVDNA、PreS1抗原及肝功能检测。结果按HBeAg阳性、HBVDNA阳性;HBeAg阴性、HB-VDNA阳性;HBeAg阳性,HBVDNA阴性;HBeAg阴性、HBVDNA阴性各随机计入的250例HBVM阳性人群中,前S1抗原阳性分别为227例(90.8%)、131例(52.4%)、41例(16.4%)、18例(7.2%)4组人群间前S1抗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组与HBVDNA阴性组前S1抗原阳性分别为358例(71.6%)、59例(11.8%),两组间前S1抗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S抗原阳性组154例ALT升高(36.9%),175例AST升高(41.9%);前S1抗原阴性组41例ALT升高(7.03%),52例AST升高(8.9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HBV血清标志物,PreS1,并动态监测HBVDNA的含量,在观察HBVM阳性人群HBV复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前sl抗原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损害呈正相关,对前S1抗原持续阳性的HBVM阳性人群,应尽早作进一步检查及时作抗病毒治疗,以避免严重肝损害的发性。  相似文献   
32.
王晖  全德甫 《中国热带医学》2006,6(6):1107-1107,1071
目的了解深圳市从业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100 262例体检者检验HBsAg,并对其中5 486例HBsAg阳性者的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作了同步检验,对各种组合模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结果从业人群乙肝感染率为8.05%,其中男性为10.15%,女性为6.40%,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不同行业间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在乙肝感染者中存在十种不同情况的组合,其中26.08%的感染者传染性较强,约1%的感染者存在不同亚型的二次感染或自身病毒变异的可能.  相似文献   
33.
杨文荣  刘悦  蔡芹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40-1340,135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Presl)抗原在不同HBVM模式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222例乙型肝炎患者,20例健康人群的前S1抗原和其他乙型肝炎标志物,用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 242例标本中Presl抗原的总阳性率为76.86%,其中模式(1)91.30%、(2)79:41%、(3)100%、(4)57.14%、(5)0%;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94.20%、78.43%、100.00%、61.90%、0.HBeAg阳性模式组与阴性模式组比较χ2=27.48,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BV-DNA阳性的188例中,Presl抗原检出率为86.17%(162/188),Presl与HBV-DNA两者测定结果的总符合率为79.34%,两者的总检出率有关联(P<0.01).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是一个能较好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检测前s1抗原尤其适合没有条件开展PCR检测技术的基层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34.
1990年11月对23例血透患者用抗-HCV-N14试剂盒,以间接酶免疫测定法检测了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抗-HCV阳性率为39.1%,HBVM为30.4%。1991年5月再次对24例血透患者测定HBVM,其阳性率为70.8%。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在血清HBeAg阴性HBV感染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对162例HBV感染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FQ-PCR定量检测HBV-DNA。结果162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LP与HBV-DNA、HBeAg之间均关联显著(P均〈0.01);HBV-LP与HBV-DNA、HBeAg间阳性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HBV-LP阳性率为84.57%,较HBV-DNA、HBeAg高,分别为62.96%、38.89%(P均〈0.05);血清HBV-LP浓度及其阳性率在HBeAg和HBV-DNA的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HBeAg阳性组中HBV-LP与HBV-DNA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检测符合率为96.83%;HBeAg阴性组中HBV-LP与HBV-DNA间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HBV-LP阳性率为76.77%,较HBV-DNA高。在58例HBeAg和HBV-DNA共同阴性的HBV感染血清中,检出HBV-LP阳性42例。结论血清HBV-LP是监测血清HBeAg阴性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疾病进程与疗效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抗原抗体标志物和HBsAg特异及非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间的关系。方法 205份血清,用PEG沉淀法检测CIC,ELISA检测HBVM、HBs-CIC、HBsAg/C3-TCIC、IgG/C3-TCIC,免疫比浊法检测IgG和C4。结果 ①乙肝病毒感染过程中半数以上有HBsAg特异性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HBsAg阳性特别是同时伴有HBeAg阳性时,血清各类CIC阳性率及IgG水平均显著增高,C4水平显著下降。②HBsAg阴性、抗HBs阳性血清中,各类CIC仍有13%-21.7%的阳性率。结论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存在及模式与HBsAg特异及非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7.
梁秀清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65-1266
目的了解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06—2008年度内窥镜检查、手术、输血前患者HBV、HCV、HIV、梅毒螺旋体4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5969例患者血清采用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 5969例患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144例,抗-HCV阳性患者65例,抗-HIV阳性患者末检出,抗-TP阳性患者9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41%、1.09%、0、0.15%,其中孕妇HBsAg阳性7例,抗-HCV阳性2例。HCV感染率逐年上升,2008年与2006年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254例内窥镜检查前患者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均较5715例手术、输血前患者的检出率高。HBVM模式中,HBsAg阳性组共检出6组,其中以HBsAg+、HBeAg+、抗-HBc+及HBsAg+、抗-HBe+、抗-HBc+两种模式为主,分别占13.19%、67.36%。结论为了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更加完善,在做好患者手术、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同时,也应严格做好患者内窥镜检查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并且HBV感染的检测应由单一的HBsAg检测增为HBVM的检测,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更全面、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与乙肝病毒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279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对其乙肝病毒标志物各项及其组成模式,AFP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9例病人中,HBsAg阳性率为94.6%,HBeAb阳性率为97.4%,HBcAb阳性率占68.1%,AFP阳性率为58.3%,HBsAg、HBeAb、HBcAb(俗称“小三阳”)阳性率为62.0%,HBsAg、HBeAg、HBcAb(俗称“大三阳”)阳性率为25.8%。结论原发性肝癌与HBV感染密切相关,“小三阳”患者为高危人群,应加强治疗及随访。  相似文献   
39.
山东某大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HBsAg的携带情况,供制定预防对策参考。方法 用ELISA法检测乙肝标志物(HB-VM),酶动力学法测定ALT。结果 3265名大学新生HBsAg阳性率为5.70%;HBsAg阳性组的HBVM模式以“小三阳”和“大三阳”为主;ALT在HBsAg阴、阳性组之间。性别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HBsAg携带在性别间无差异。结论 某校大学新生的HBsAg携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肝癌与HBV感染的关系。 方法 对 771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及同期 794例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的血清HBV标记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结果 发现肝癌组HBV -M阳性 72 6例 ( 94.16% ) ,非肝癌组HBV -M阳性 13 8例 ( 17.3 8% ) ,有显著差异 (P <0 .0 1)。HBV模式中 ,肝癌组HBV -M以“小三阳”( 1-4 -5 )为主 ,占全部肝癌病人的 67% ( 5 17/771) ,明显高于非肝癌组“小三阳”的 13 .5 1% ( 10 7/794)。 结论 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HBV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而HBV与肝细胞的整合及不同的HBV基因型可能是其发生癌变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