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8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绞股蓝提取物对衰老大鼠DNA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探讨绞股蓝提取物对衰老大鼠DNA氧化及烷化损伤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成年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构建衰老动物模型,同时设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正常对照组。已建模的大鼠分为人工合成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绞股蓝提取物(200、800、4000mg/kg饲料)及维生素E、C(VE C)各组,8周后采血获取淋巴细胞,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淋巴细胞DNA自发损伤及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实验结束前1周留取大鼠24h尿液,通过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大鼠尿中O6-甲基鸟嘌呤(O6-MeG)的含量。结果各组大鼠淋巴细胞DNA自发损伤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采用5、10和25μmol/LH2O2氧化时,绞股蓝各组及维生素E、C(VE C)组DNA氧化损伤均明显低于衰老对照组(P<0.05),且绞股蓝800、4000mg/kg组DNA氧化损伤与正常对照组及VE C组无显著性差别。衰老对照组尿中DNA烷化损伤代谢产物O-6MeG含量较其他各组偏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半乳糖诱导衰老的大鼠模型DNA抗氧化损伤的能力降低,而DNA烷化损伤无明显改变;在本实验条件下,绞股蓝提取物可有效降低H2O2诱导的DNA氧化损伤,对DNA烷化损伤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绞股蓝药材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2%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60 nm,进样量10μL。结果:芦丁在2.535~10.14μg线性良好(R~2=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8.72%,RSD 1.2%;槲皮素在0.018 1~0.144 8μg线性良好(R~2=0.999 3),平均回收率98.40%,RSD 1.7%。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适用于绞股蓝药材2种有效成分的同时测定,可为绞股蓝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3.
李茹芳  刘世彪  赵娜  韩硕  王慧  路蒙蒙  赵瑞  郭惠红 《中草药》2016,47(15):2713-2720
目的克隆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鲨烯合成酶基因(GpSS1),进行序列及表达分析,并研究茉莉酸甲酯(Me JA)对其调节的影响。方法基于Gen Bank提供的Gp SS基因序列设计GpSS1引物,利用RT-PCR方法获取GpSS1基因编码区序列;运用Protparam及Tmpred软件预测GpSS1蛋白的理化性质和跨膜结构域;采用Motif Scan及Bio Edit软件分析GpSS1酶催化活性保守区及蛋白多重序列比对;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GpSS1基因的表达模式及Me JA对其调节的影响。结果 GpSS1(Gen Bank号为KU363976)编码区长1 254 bp,编码417个氨基酸;GpSS1基因具有3个与该酶催化活性相关的保守区、1个天冬氨酸富含区和1个碳端内质网锚定区。GpSS1基因在幼叶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老叶,在根状茎中的表达较低。不同浓度Me JA喷施绞股蓝植株后均引起了GpSS1基因的表达上调,其中50μmol/L的Me JA对GpSS1基因表达的影响最大。GpSS1基因在幼叶和老叶中的表达均呈现出先逐渐上升后有所下降的趋势,但在幼叶中的表达水平高于老叶。结论绞股蓝GpSS1基因的克隆及Me JA对其调控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GpSS1基因的功能和Me JA对其调节的机制,以及为改善绞股蓝皂苷品质或提高其产量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摘 要 目的 实验研究绞股蓝对川楝子所致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川楝子组、川楝子+绞股蓝组,各组分别单次灌服蒸馏水、川楝子100g(生药)/kg、川楝子+绞股蓝125g/kg的水提醇沉液。适应性喂养7天后,给药18天,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计算肝脏指数,测定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川楝子组与正常组相比AST显著上升,川绞组AST值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且较川楝子组存在下降趋势[(155.17±33.97)比(169.78±55.65)IU/L, P>0.05];川绞组MDA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而高于川楝子组[(1.0354±0.20)比(1.4290±0.30)nmol/mg, P<0.01, 比(0.8018±0.19)nmol/mg, P<0.05],SOD/MDA值高于正常组低于川楝子组[(114.98±22.3)比(91.227±18.41),P<0.05, 比(156.63±53.65), P<0.05];ALT、肝脏指数及SOD方面,三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一定剂量下川楝子连续给药在ICR小鼠上可检测到肝损伤迹象,影响肝细胞内抗氧化系统,绞股蓝与川楝子配伍使用后肝损伤程度下降,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故绞股蓝有抗川楝子慢性肝损伤的作用,配伍存在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建立了绞股蓝中痕量汞的测定方法.方法:利用还原气化的非色散型装置,采用HNO3-H2O2湿法消解体系,对绞股蓝中的痕量汞进行了冷原子荧光测定.结果:试验回收率在85.4%~110.2%之间,方法检出限为0.03 μg/L.结论: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出绞股蓝提取物,为绞股蓝产品研发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建立绞股蓝提取物的化学评价方法;优化绞股蓝提取物的提取工艺,用化学评价方法分别对绞股蓝的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个单因素进行考察,以L 9(34)正交表设计优化工艺,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经单因素考察和正交优化得到绞股蓝提取物制备工艺为料液比为1∶8的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45 min,绞股蓝总皂苷含量为0.1025 mg/mL,提取率为10.25%。结论:建立的化学评价方法可评价绞股蓝提取物;制备工艺能为绞股蓝产品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研究绞股蓝总黄酮(TFG)对离体豚鼠心肌收缩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测定左、右心房肌收缩力,结合乳头状肌细胞内微电极实验,同步记录心肌动作电位和收缩力,观察TFG作用。结果TFG30~300mg/L对离体豚鼠左、右心房肌均产生负性变力作用,明显抑制心肌正性阶梯、静息后增强效应;非竞争性拮抗异丙肾上腺素、组胺、苯福林对左房肌的正性肌力作用;TFG减弱心肌收缩力,缩短APD30和APD50,大剂量延长APD90,不影响Vmax。结论TFG的负性变力作用可能是抑制心肌细胞外Ca2+内流和细胞内Ca2+释放所致,似与选择性阻断心肌α、β和H2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38.
绞股蓝及其与黄精、首乌等组成的复方,分别在0.5%和1%的浓度对雌雄家蝇的半数存活时间(L_(50))、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均有延长作用。1%绞股蓝及其复方能使家蝇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寿命指标和生化指征均显示复方组更优于单方组。  相似文献   
39.
目的采用LC-MS建立绞股蓝药材的指纹图谱,鉴定其主要色谱峰,并结合变量模式识别方法判别不同产地绞股蓝药材。方法采用Inertsil ODS-SP(250 mm×4.6 mm,5μm)C18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nm,使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对应分析对21批绞股蓝药材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绞股蓝药材指纹图谱,标定出9个共有峰与10个特征峰,并根据质谱信息及文献对照对其中16个色谱峰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多变量分析区分了不同产地绞股蓝,为绞股蓝的质量控制及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结论液质联用-模式识别方法可用于不同产地绞股蓝的快速鉴别,也可对其特征成分进行靶向分离。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皂苷(GPS)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游离脂肪酸代谢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 80只大鼠腹腔注射40 mg·kg-1链脲佐菌素,并加高脂饲料喂养构建T2DM脂代谢紊乱模型,选取50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二甲双胍组(n=10)、GPS低剂量组(n=10)、GPS中剂量组(n=10)和GPS高剂量组(n=10).二甲双胍和不同GPS剂量干预4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游离脂肪酸(FF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QUIC-KI).结果 模型组与GPS低剂量组细胞凋亡指数(AI)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各治疗组AI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GPS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AI较中剂量组显著降低(P<0.05);GPS高剂量组AI和二甲双胍组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FPG、HbA1C、FFA、TG、TC、LDL-C、INS和HOMA-IR均高于正常组水平,而HDL-C、QUICKI和HOMA-β均低于正常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甲双胍和GPS干预后,各模型组FPG、HbA1 C、FFA、TG、TC、LDL-C、INS和HOMA-IR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而HDL-C、QUICKI和HOMA-β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OMA-IR与FPG、HbA1 C、FFA、TG、TC和LDL-C呈明显的正相关,与HDL-C和体质量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 GPS可明显改善T2DM中出现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与绞股蓝总皂苷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降血糖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