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6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41.
目的了解贵州西江苗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的基因频率、基因突变类型特点及分布特征,从分子水平揭示G6PD基因多态性。方法世代居住当地苗族男性431人,用四氮唑蓝(NBT)纸片定性法及G6PD/6PGD比值法作G6PD缺陷症筛查。确诊者用错配引物介导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分析法(PCR—RE)进行中国人常见7种G6PD基因突变型分析,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法(ARMS)验证其中3种突变。结果431人中检出G6PD缺陷28例,总检出率6.50%,缺陷症基因频率0.065。缺陷基因分析:检出突变基因cDNA95(A→G)6例,发生频率为0.214;cDNA1024(C→T)8例,发生频率为0.286;cDNA1376(G→T)1例,发生频率为0.036;cDNA1388(G→A)7例,发生频率为0.250,未知型突变6例;未发现cDNA487(G→A)、cDNA493(A→G)、cDNA592(C→T)突变。结论G6PD缺陷症在贵州西江苗族人群有着较高的的基因频率,其主要突变类型为G6PD基因cDNA1024(C→T)、cDNA1388(G→A)、cDNA95(A→G)3种。中国人中较常见的cDNA1376(G→T)突变在该人群中频率较低,与已有报道的贵州汉族及其他民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2.
目的:了解贵州荔波少数民族人群雌激素受体( ESRα)基因PvuⅡ位点和T29C位点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 HBV)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贵州荔波县少数民族健康对照91例和HBsAg携带者80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方法测定受检者基因组中ESRα基因PvuⅡ和T29C位点多态性,分析两位点多态性与HBV易感性的关系。结果:在荔波少数民族健康对照组和HBsAg携带组中均检出ESRα基因PvuⅡ和T29C位点3种基因型,但3种基因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Rα基因的PvuⅡ和T29C基因多态性与荔波少数民族人群中乙肝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43.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荔波县的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人群的血常规分析,了解该地区少数民族人群的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贵州省荔波县的布依族、苗族、水族及瑶族正常人群872例,男性369例,女性503例,采集静脉血2 mL检测其白细胞( WBC)、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含量( Hb)、红细胞压积( HCT)、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 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血小板计数( PLT)血常规8项指标,观察8项指标异常情况及在男女性别上差异。结果:血常规8项指标中 WBC、RBC、HCT、mCV及PLT在正常参考范围;受检者男女各检测指标比较,WBC、RBC、Hb、HCT、mCV及mC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按男女进行各指标异常降低比较,仅HCT异常减低的检出率在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65,P<0.01),异常增高指标中RBC、Hb、HCT、mCV异常增高检出率在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为7.183、30.093、17.07、13.379,P<0.01)。结论:贵州荔波少数民族地区部分血常规指标存在较高异常率,且存在性别差异,提示该地区男女健康状况不同,有必要进行大规模性别相关疾病筛查并建立本地区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144.
目的了解贵州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实施、卫生人力资源状况和卫生服务质量与效率,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综合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贵州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卫生人力资源状况和卫生服务质量与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贵州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黔中、北部、西北部举办最多,黔东、西部次之,黔南、东南、西南部举办最少,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面积为665.03m2、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2.34人,医护比为1.86:1,执业(助理)医师学历以大专为主.占41.23%、技术职称以初级为主,占53.64%,护士学历以中专为主,占64.93%,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6.46人次、住院床日为1.19床日。结论贵州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地区分布布局不合理,基础实施薄弱,卫生技术人员总量不足,学历、职称层次偏低。卫生服务质量与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5.
目的分析黔南州少数民族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提出有效措施。方法按照《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于2007--2012年对黔南州8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孕28周至产后7天内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分析。结果黔南州6年来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村由2007年的114.84/万下降至2012年的65.16/万;出生缺陷发生率顺位为总唇裂、多指、神经管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和外耳畸形。结论应积极开展孕前保健、产前指导等工作,预防出生缺陷,关注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46.
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贵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分析。结果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除人际关系,其它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女生较男生各因子得分高(强迫P〈0.05、其它P〈0.01),而农村学生和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各因子得分分别较城市学生和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高,均有显著性差异。理科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得分高于其它专业(P〈0.05),其它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47.
目的:对贵州省某贫困县公立医疗机构的卫生人力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其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状况。方法: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某贫困县的公立医疗机构进行全面调查,将调查数据核准用EXCEL录入,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贫困县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为1.16人、0.48人、0.40人。结论:全县公立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总量不足,医技人员严重匮乏,卫生技术人员配置不合理,学历和职称层次偏低,但年龄结构较合理。  相似文献   
148.
目的了解贵州省公路养护女职工生殖系统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普查法,对2009-2012年贵州省9个地区公路道班3650名在职和退休已婚女职工进行妇科检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盆腔超声检查等资料进行统计总结。结果①患有生殖系统疾病2035人,总患病率为55.75%,其中,宫颈炎为40.20%,阴道炎为24.32%,附件炎为7.62%,子宫肌瘤为6.19%,宫颈息肉为6.49%,老年性阴道炎为6.09%,外阴疾病为3.10%,宫体炎为2.65%,盆腔炎为1.76%,卵巢囊肿为1.57%。②在职女职工占患病率为42.44%,退休女职工患病率为13.32%。③各地区在职女职工患病率以铜仁最高为58.03%,其次为遵义占55.50%;退休女职工以黔南患病率最高,为29.65%。在职女职工主要以宫颈炎、阴道炎、附件炎多见,退休女职工主要以老年性阴道炎、阴道炎多见。④对宫颈细胞学检查行统计,阳性结果 28例,阳性率为0.77%,其中,毕节地区15例,占53.57%,贵阳地区7例,占25.00%。病理活检确诊宫颈癌9例,患病率为0.25%,其中,毕节地区7例,占77.78%。结论公路养护女职工生殖系统患病有区域分布特点和在职与非在职分布侧重性。毕节地区公路养护女工宫颈癌发生率较高,需要进一步查明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和实施预防保健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9.
目的 为了研究不同社会人口学人群的体质类型特征,了解在校女大学生群体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及其不同饮食习惯对女性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的影响。方法 运用中医体质量表对贵阳市某师范高校 303 例在校女大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贵阳市某师范高校在校女大学生体质分布由高到低分别为: 平和质 115 例、阳虚质 38 例、气虚质 37 例、 阴虚质 34 例、气郁质 27 例、湿热质 23 例、血瘀质 13 例、特禀质 10 例、痰湿质 6 例。而油辣与清淡2种不同饮食习惯的女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布不同:油辣饮食居于前四位及构成情况,平和质(32.11%)、气虚质(13.16%)、阴虚质(11.58%)、气郁质和湿热质(各占11.05%);清淡饮食居于前四位及构成情况:平和质(47.19%)、阳虚质(19.47%)、阴虚质和气虚质(各占10.62%)。结论 贵阳市某师范高校在校女大学生体质分布呈现特殊性,平和质女学生群体的比例最高,其中饮食习惯影响了女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