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8篇
内科学   16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97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85篇
  2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何燕青  李睿  赵天风  马俊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916-1917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由于患者思维、情感、行为互不协调,缺乏自知力等精神症状[1],导致拒食、暴食、忌食等进食障碍,患者容易发生消化性溃疡。而胃镜检查又是一项创伤及痛苦的检查,患者不能配合检查,影响了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2.
丙泊酚麻醉胃镜检查期间患者梦境情况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丙泊酚麻醉下接受胃镜检查的健康患者麻醉恢复过程中做梦的发生率及其对麻醉恢复过程中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189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接受丙泊酚麻醉下的胃镜检查,接常规监测后设定血药浓度为3 mg/L~5 mg/L开始麻醉进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完成后停药观察麻醉恢复过程,麻醉苏醒,意识定向力恢复后询问患者是否做梦,请患者做出麻醉满意度的视觉模拟(visual simulation grading,VAS)评分,2h患者完全清醒后再次进行同样询问和评分. 结果 所有患者成功顺利接受了麻醉下胃镜检查,接受检查丙泊酚平均靶控浓度在4.5 mg/L.119例患者麻醉后访视后证明做梦(63%),做梦患者年龄(46±13)岁显著低于未做梦患者(50±11)岁(P<0.05).8例患者在麻醉恢复中出现梦呓现象,15例患者在麻醉恢复后意识正常,但出现短时间精神亢奋现象.除1例患者外,所有患者对麻醉过程满意,做梦患者满意度VAS评分为81 (74~90),未作梦患者的VAS评分为84(72~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丙泊酚麻醉行胃镜检查时患者做梦发生率高,可能和患者恢复过程中出现的精神亢奋相关,年轻患者中做梦发生率更高,做梦并不会明显影响患者对麻醉及胃镜检查过程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3.
本文对1987~1992年在本院作过胃镜检查的舰员638例和陆地兵员432例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前者的消化性溃疡检出率比后者高,分别占各自总数的40.12%和21.52%;同时前者的上消化道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与十二指肠球炎)伴胆汁反流的比率高于后者,分别各占31.85%和12.65%,两者差别明显。作者认为以上舰员的高比率主要与晕船反应致胃一幽门收缩功能失常有关;并认为胆汁反流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4.
食管裂孔疝内镜诊断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卫东  吴铁镛 《北京医学》1995,17(3):136-139
60例经X线检查确诊为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病人作胃镜观察食管-胃连接部的改变。另34例为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作者认为可作为食管裂孔疝的内镜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75.
残胃病变846例内镜及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发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年至2001年20年间846例胃部分切除术后患的内镜资料及临床表现。结果:残胃病变中以残胃炎及吻合口炎最常见,占89.2%,其次为胆汁反流,占58.5%,再次为残胃及吻合口溃疡,占16.9%;残胃癌的发生率为4.8%。此外还有食管贲门炎,缝线残留等。残胃病变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疼痛占60.3%,恶心、呕吐及/或纳差、消瘦占19.1%,呕血、黑便占11.3%。结论:为减少残胃病变,尤其是残胃癌的发生,要严格掌握胃切除的指征,而且手术后定期复查胃镜,早期发现残胃病变。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术前应用纸巾对胃黏膜清晰度、胃镜检查时间及微小病变检出的影响。 方法纳入2018年1-3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给予纸巾)及对照组(未给予纸巾)。采用t检验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胃镜检查胃底、胃体、胃窦黏膜及胃黏膜总体的黏膜清晰度评分,胃镜检查时间。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组患者性别、文化程度、胃镜检查原因、是否进行麻醉、是否进行肠镜检查、检出微小病变情况、各部位活检病理情况等的分布情况。 结果共纳入患者656例,其中试验组351例,对照组30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胃镜检查原因、是否麻醉、是否行肠镜检查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胃底、胃体、胃窦黏膜清晰度评分及胃黏膜总体清晰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58±0.72)分vs(2.53±0.83)分,t=0.057,P<0.001;(1.57±0.74)分vs(2.50±0.85)分,t=0.083,P<0.001;(1.54±0.74)分vs(2.51±0.83)分,t=0.082,P<0.001;(4.69±2.07)分vs(7.54±2.43)分,t=0.017,P<0.001]。试验组胃镜检查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1±0.37)min vs(6.78±0.65)min,t=-8.78,P<0.001]。试验组检出微小病变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8处vs 92处,χ2=9.361,P=0.009)。试验组患者经胃镜行活检病理检查的胃部组织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6处vs 78处,χ2=5.112,P=0.029);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经胃镜行活检病理检查的食管和十二指肠组织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胃镜检查术前使用纸巾可以明显提高胃黏膜清晰度,缩短胃镜检查时间,促进微小病变的检出,有效提高胃镜检查的准确性,是一种简便、经济的术前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与胃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我院内镜中心近2年来经胃镜检出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129例与同期检出的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105例的临床及内镜特点。结果老年组患者症状不典型。大多缺乏典型腹痛症状。老年组129例,其中胃溃疡6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3例,复合溃疡14例;中青年组105例。其中胃溃疡2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8例,复合溃疡9例。两组相比胃溃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胃体溃疡占37.1%,直径〉2cm的溃疡占29.0%,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占42.6%,与中青年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1)。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与中青年组相比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伴随其他慢性疾病多,胃溃疡多发,溃疡面积较大,并发症多且较严重。  相似文献   
78.
詹峰 《医疗保健器具》2012,(11):1947-1948
目的探讨麻醉给药前深呼吸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低氧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80例无痛胃镜受检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麻醉前2min经鼻导管吸氧,并在麻醉给药前嘱咐患者进行3—5次的深呼吸,对照组仅在麻醉前2min经鼻导管吸氧。记录受检者术前、吸氧后麻醉前、术中、术后的呼吸次数和SpO2。结果麻醉后受检者SpO: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多数在麻醉后2min内达最低值,此时实验组组的SpO:值较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方面(P〈0.05)。结论麻醉药物注入前进行鼻导管吸氧和深呼吸预处理,能提高机体氧储备,减少低氧血症发生,是无痛胃镜检查中预防低氧血症的简易、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9.
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及曲张程度的早期诊断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乙肝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胃镜、B超、血液检验等进行分析,探讨这些检查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食管静脉曲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14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合并或无门脉高压者)进行电子胃镜、腹部B超、血液检验,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测量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及脾脏长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这些指标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结果 食管静脉曲张发生率为61%,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重,伴胃底静脉曲张比例越高;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不同,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主干内径及脾脏长径之间存在差异。血小板记数、脾脏长径、血小板记数/脾脏长径、Child—Pugh分级在合并有食管静脉曲张与未合并食管静脉曲张两组中存在明显差异。多因素分析发现,血小板记数/脾脏长径指数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密切相关,独立性强。结论 门静脉主十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可为判断门静脉高压提供参考,综合上述3点并结合胃镜检查结果可较准确判断有无食管静脉曲张及程度;血小板记数/脾脏长径指数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  相似文献   
80.
背景:胃镜的广泛开展和应用使胃癌的检出率日益提高,但对于一些较难识别的早期胃癌和微小肿瘤病灶.仍存存一定的诊断难度。激光诱导的固有荧光光谱技术(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LIFS)可在特定波长处区分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目的:初步探讨在胃镜下应用LIFS检测胃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10月~2006年5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接受胃镜检查和LIFS检查的患者共37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3例LIFS检查结果为异常,与胃镜检查和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一致.敏感性为89.2%(33/37),无假阳性。结论:LIFS对于诊断胃黏膜恶性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