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8篇
内科学   16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97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85篇
  2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目的评价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对早期贲门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7年6月~2010年6月采用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诊断出早期贲门癌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采取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做出的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28例患者中后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贲门癌26例,其中隆起型12例,溃疡型8例,平坦型6例。误诊2例(1例为胃底静脉曲张,1例为炎性息肉)。结论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因为经济、方便、无创,它是早期贲门癌最直接、有效的检查方法,如果结合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异丙酚麻醉在纤维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其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门诊胃镜检查患者40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胃镜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在检查前、中、后心率、血压、呼吸、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询问患者在检查结束后的感受。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咳嗽、咽喉不适、恶心呕吐、躁动的不良反应现象较实验组多(P<0.05);实验组患者在胃镜检查中的血压与检查前相比,下降明显(P<0.05),在无任何干涉下,于检查结束后自行恢复;对照组检查中的心率、血压与检查前相比,升高明显(P<0.05),在无任何干涉下,于检查结束后有所下降。结论异丙酚麻醉在纤维胃镜检查中的应用,能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胃镜检查中推广。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鼻腔给药辅助异丙酚无痛胃镜检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的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鼻腔喷入生理盐水+异丙酚)和观察组(鼻腔喷入舒芬太尼+异丙酚),记录各时间点HR、SBP、DBP、SpO2及异丙酚用量、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总体麻醉效果相似,均能够满足胃镜检查需要;舒芬太尼喷鼻2 min后近半数患者出现头晕,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异丙酚用量(180.15±0.55)mg,明显多于观察组(158.65±0.31)mg(P<0.05);注射异丙酚后两组均出现循环抑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心血管抑制作用更强,持续时间更长;两组的体动反应、注射痛、呛咳、舌后坠及术中知晓的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喷鼻使用,起效迅速,可引起头晕症状。在胃镜检查麻醉中,预先小剂量舒芬太尼喷鼻,可以减少异丙酚用量,但未能改善麻醉效果,却明显增强和延长循环抑制。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6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型过敏性紫癜腹痛部位多变而不固定,自觉症状明显但体征轻,单用解痉剂、抗酸剂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早期胃镜检查见胃十二指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早期诊断十分重要,胃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H2受体阻滞剂、654-2、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静脉麻醉方法行胃镜检查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择期行胃镜检查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F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R组),每组40例。P组单纯静注异丙酚2.5mg/kg;F组先后静注芬太尼1.0μg/kg、异丙酚LSmg/kg;R组先后静注瑞芬太尼0.5Dg/kg、异丙酚1.5mg/kg。患者入睡后开始手术。术中如有影响手术操作的体动和呛咳,追加异丙酚0.5mg/kg。结果:与P组比较,F组和R组麻醉效果满意,异丙酚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毕清醒及离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芬太尼及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均可有效而安全的用于胃镜检查术。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MPS)在胃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胃镜检查诊断为胃黏膜隆起性病变82例行MPS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部分行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82例胃黏膜隆起性病变中间质细胞瘤38例,其中12例来源于黏膜肌层,26例来源于固有肌层,恶性间质细胞瘤4例,脂肪瘤6例,血管瘤3例,囊肿3例,胃息肉11例,异位胰腺8例,腔外压迫9例。其中29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1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MPS对胃黏膜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更高的价值,并且在其指导下进行内镜治疗是黏膜下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与三级甲等医院在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诊治方面的差距.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10年6月因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入住北京市普仁医院(普仁医院)治疗的61例患者为病例组,按成组匹配原则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住院的122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肿瘤标记物检测,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胃镜检出率、幽门螺杆菌检出率、肿瘤标记物检查率、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住院期间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便隐血阴转时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层医院在急诊胃镜检查率、药物治疗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及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面与三级甲等医院相比均有差距,三级甲等医院患者住院期间便隐血转阴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68.
腹型过敏性紫癜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患儿胃镜表现。方法将2002年1月~2006年1月我科收治的24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特点与部分胃镜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儿均有腹部疼痛,腹痛部位多变而不固定。症状严重,而腹部体征轻微,54.2%的患儿伴恶心、呕吐,50%的患儿呕血、便血,大便潜血全部阳性。腹痛发生后2~10d出现下肢紫癜。10例胃镜检查,可见胃肠黏膜出血、水肿,出血点糜烂、溃疡,以十二指肠黏膜病改变严重,食管黏膜正常。解痉剂和抗酸药物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有效。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胃肠黏膜广泛存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多发性溃疡,腹痛剧烈而部位多变,腹部体征轻微,是其临床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69.
为探讨标准化体位宣教图在清醒状态下胃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前瞻性选取北京友谊医院2022年4—5月门诊择期行普通胃镜检查的患者80例, 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 其中试验组40例, 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胃镜检查前指导准备方法,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标准化体位宣教图给予患者检查前指导。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胃镜检查时间、患者胃镜检查满意度、操作医师满意度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 体位摆放时间试验组为(38.70±3.09)s, 对照组为(50.25±3.12)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37, P<0.001)。胃镜检查时间试验组为(11.63±1.51)min, 对照组为(15.53±1.69)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56, P<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是92.5%(37/40)和65.0%(26/40), 操作医师满意度分别是90.0%(36/40)和67.5%(27/4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 P=0.027)。术后发生恶心的患者试验组1例, 对照组9例, 差异有...  相似文献   
70.
Background To determine whether CT gastrography can be used as a comprehensive imaging modality for the evalu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of the stomach. 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gastric GISTs were included. Using CT gastrography, two radiologists determined the morphology, location, size of the tumor, and the nearest distance from the tumor to the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or pylorus in consensus. The ability of 3D CT gastrography in dealing with surface-shaded/transparent images and virtual endoscopic images was also evalu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barium study and gastroscopy, respectively. Results In regard to lesion morphology and location, almost perfect agreements (κ = 0.87 ∼ 1.00) were achieved between CT gastrography and surgery, and the difference in lesion size between CT and surgery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824). In terms of the distance from the tumor to the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or pyloru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laparoscopic and open gastric surgery groups (P < 0.001). Findings on CT gastrography were mostly similar or superior to those seen on barium study and gastroscopy. Conclusions CT gastrography can serve as a comprehensive imaging test for the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gastric GI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