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1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63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278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380篇
预防医学   21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76篇
  5篇
中国医学   912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通过对历代106位名医传记的考察,其从医动因基本可归为自身原因和家庭原因两大类别,其中又可根据其各自具体的情况划分为6种和3种类型。同时,发现不少医家从医受到了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化思想的深刻影响。历代名医从医动因中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动机和坚定的态度,以及传统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对其日后成才均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对反思当今医学人才的教育培养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钝性肝损伤的诊断措施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33例钝性肝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Ⅰ级~Ⅱ级19例中除4例因合并脾脏破裂中转手术外均非手术治疗;Ⅲ级手术治疗9例,非手术治疗2例中转手术;Ⅳ级以上均手术治疗。结论:循环稳定的Ⅰ级~Ⅱ级单纯肝损伤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循环不稳定、有明显腹膜炎体征者、Ⅳ级以上手术治疗较为稳妥。  相似文献   
103.
周洁 《中国针灸》2002,22(9):13-21
孙外主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数十年,力主继承祖国医学的经典针法,倡导针灸处方规范化,并探索性地提出了“腧穴疲劳性”这一新观点,本文旨在探析其学术思想及专病专治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04.
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思路推进博士后工作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推进博士后科研工作跨越式发展,促使博士后工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方法:5年来,通过对博士后站科研管理工作成功经验的总结,探索整合行业和全社会科研资源、属地管理与垂直管理相结合、滚动式发展的新模式。结果:回顾和分析博士后工作,阐述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思路和博士后工作的跨越式发展。结论:博士后工作重在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5.
丁树梅  姜丽燕  林青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802-2803
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血清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本病病人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近年来,发病的年龄趋于年轻化。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我科共收治心肌梗死病人40例。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40例,男32例,女8例,其中年龄35岁~40岁8例,41岁~50岁20例,51岁~60岁7例,61岁~70岁3例,71岁~80岁2…  相似文献   
106.
心脏穿透性损伤可引起大量失血和/或心包填塞,迅速导致死亡。文献报道中约有62%~84%的病人送至医院时即已死亡。其他病人大都有心包填塞,由于心包内压力增加,暂时控制了心肌上伤口的出血,阻止血液大量丢失。但心包填塞如不及时处理,填塞症状继续加重也会导致严重休克而死亡。及时手术治疗,可使患者获得生存。我院1988年至2005年收治6例,现将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7.
探讨胡建华教授“病多参郁,疏肝为要”和“凡病皆重胃气,临证需顾根本”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使实习护生在手术室尽快进入实习状,态完成实习计划。方法实行专人带教集体培训。结果实习生反应良好,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优秀率显著提高。结论实行规范带教,使其实习效果明显提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9.
81例直接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接动静脉内瘘是永久性血管通路,要求能提供足够的血流量(250ml/min),又不至于发生动脉瘤或血栓形成,位置浅表易穿刺,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可长期使用而无明显副作用,完全可靠的血管通路,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是患者的“生命线”,在临床工作中内瘘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临床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间,在我院行直接动静脉内瘘手术以直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1例,男49例,女32例。除1例因血管条件差,内瘘手术失败,80例动静脉内瘘均于4周~5周成熟,血流量达250ml/min~350ml/min以上,动静脉内瘘保护良好,正常使用。2护理2.1术前准备卫生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法和血管造瘘的目的,带领患者现场参观透析,观看病友成熟的动静脉内瘘,讲解手术方法,以解除思想顾虑,使之树立与疾病做长期斗争的信心,自愿接受并积极配合治疗。保护造瘘侧肢体皮肤的完整清洁,保护造瘘侧肢体的血管,不在造瘘侧肢体行动静脉穿刺。2.2手术后护理抬高术侧肢体,包扎松紧适度,勿受压以利于肢体血液回流,保持手术创面干燥,防止感染。告知患者严禁在造瘘侧肢体测量血压...  相似文献   
110.
Self-report measures of sexual violence that ask women whether they have experienced threats of physical violence have attracted criticism in recent years; detractors claim that these measures lead researchers to overestimate the prevalence of sexual violence. Our study explored this issue by collecting data on the prevalence of threats versus force in the context of sexual aggression. Female undergraduates at two universities (n 1 = 69; n 2 = 111) were asked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with sexual coercion using a revised version of the Sexual Experiences Scale (Koss and Gidycz, 1985). Four of the original items were modifi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sexual contact that occurred as a result of a perpetrator using physical force and sexual contact that occurred because a perpetrator threatened physical violence. Analyses of the revised items revealed that the use of physical force was at least as likely as threats and that for some types of sexual acts, physical force was actually more likely than verbal threats. Furthermore, prevalence figures for three of the four types of sexual acts considered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ltered by collapsing threat of force with use of force.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women's experiences of sexual coerc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