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9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贵州余庆规范化种植吴茱萸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贵州余庆规范化种植吴茱萸药材HPLC特征指纹图谱,用于产地、真伪鉴别及品质控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2批贵州余庆吴茱萸药材、9批其他不同产地吴茱萸药材及2种伪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的比较分析.结果 建立了吴茱萸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22个共有峰被标定,并对其他产地药材及其伪品进行了相似度比较;不同产地吴茱萸的主成分组成基本相同,但各组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2种伪品没有上述特征.结论 该方法可作为贵州余庆产吴茱萸药材的真伪鉴别及品质控制的方法,为评价吴茱萸药材品质优劣和GAP规范化种植、种植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以及质量监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考察不同用量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对小檗碱的影响以及英黄连中吸收吴茱萸成分的情况。方法 以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吴茱萸,10%,20%,30%,40%,50%英黄连中的成分含量。结果 黄连用吴茱萸炮制后小檗碱的含量减少,20%,30%英黄连中小檗碱的含量较高;萸黄连中确实吸收了吴茱萸中的成分。结论 吴茱萸炮制黄连的用量以20%为宜。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辣蓼、薜荔和三叉苦等三种黎药水提物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三种黎药水提物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观察并记录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率,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测得辣蓼LD50为128.3g.kg-1(相当于成人一次用量的256.6倍),LD5095%可信限为(111.1~139.7)g.kg-1,10d后存活小鼠体重平均增加22.2%。以最大给药量灌胃薜荔(213.6g.kg-1)和三叉苦(168.0g.kg-1),小鼠无死亡,12d后平均体重分别增加28.3%、28.5%。结论:薜荔和三叉苦口服无毒,而辣蓼毒性很小。  相似文献   
34.
吴茱萸现代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药吴茱萸所含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今后中药吴茱萸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5.
左金方为元朝医家朱震亨创制的经典中药复方,始载于《丹溪心法》,仅由黄连、吴茱萸以6∶1比例组方,治疗肝火犯胃所致胁肋胀痛、吞酸呕吐等,如今不仅用于多种消化系统病症(如胃溃疡、胃炎、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还在精神症状、非胃肠道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非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起到较好疗效,具有抗炎抗溃疡、抗肿瘤、抗菌等多种作用。就近5年来对左金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对其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其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浙产吴茱萸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计算机联用仪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20个化合物。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主要成分为Caryophyllene oxide(19.773%),Bicyclo〔3.2.1〕oct-6-en-3-one(16.985%),Vanillin(14.090)。结论浙产吴茱萸叶挥发油中含有大量的石竹烯氧化物。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臭辣树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臭辣树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包括6个生物碱:2methyl6hydroxy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1),N,Ndimethyltryptamine(2),Npcoumaroyltyramine(3),dictamnine(4),robustine(5),haplophine(6);3个柠檬苦素类化合物:limonin(7),rutaevine(8),和evodol(9);2个黄酮类化合物:quercetin(10)和( )dihydroquercetin(11);以及βsitosterol(12)和daucosterol(1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8.
目的为进行基于功效和物质基础的吴茱萸系统毒性研究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对吴茱萸历代文献古籍及近十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提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毒性研究思路。结果历代文献古籍中记载吴茱萸的多种功效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但对吴茱萸"有小毒"这一记载在中药现代药理学与毒理学研究中均相对缺乏,对其毒性成分、毒性表现也未见详细描述。应进行吴茱萸产生功效和毒性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功效-毒性"的相关性、毒性作用靶点、物质基础体内过程、吴茱萸"量-效-毒"之间的关系如何等规范、系列研究,同时还要在中医辨证和辨病的基础上,去合理科学地认知毒性和功效,以期为临床安全、使用吴茱萸提供科学实验依据。结论有毒中药吴茱萸的毒性研究应该放到功效和证候的背景下进行研究,而且要注重毒性物质基础的体内过程、作用途径和作用靶点,并注重基于功效和病证的"量-效-毒"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39.
杨磊  黄开颜  陈兴  杨晖  李康  张志国 《中国药师》2011,14(12):1742-1744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及炮制前后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ypersil ODS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四氢呋喃-乙酸(41:59:1:0.2);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5 nm;柱温:25℃。结果: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进样量分别在0.156~3.120μg(r=0.999 6,n=6)、0.116~2.320μg(r=1.000 0,n=6)、0.620~12.400μg(r=0.999 1,n=6)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2%(RSD=1.33%)、97.1%(RSD=1.56%)、97.3%(RSD=1.52%)。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含量不同,砂烫法优于其他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考察吴茱萸粉末醋调敷豚鼠的体外透皮渗透特性.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豚鼠皮肤为透皮屏障,通过体外透皮吸收试验,用HPLC检测接收液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质量浓度,计算累积透过量、渗透速率,建立渗透曲线方程.结果: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透皮吸收速率分别为0.34,0.19 μg·cm-2·h-1,24 h累积透过量分别为7.78,4.42μg·cm-2.结论:醋调吴茱萸粉末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具有良好的体外透皮释放性能,为吴茱萸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