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李昆珊 《中外医疗》2010,29(4):130-130,13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依沙吖啶100mg羊膜腔注射,同时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12小时1次,至胎儿娩出。单用依沙吖啶100mg羊膜腔注射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用药至分娩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清宫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有协同作用,能有效促进宫颈成熟,缩短引产时间,减少胎盘、蜕膜残留,降低清宫率。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在中孕引产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于我院行中孕引产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组)50例和对照组(利凡诺)组50例,后将2组患者的发动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总产程、出血量、清宫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清胎盘泌乳素、雌三醇、孕酮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发动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及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清宫术率低于对照组,血清胎盘泌乳素、雌三醇、孕酮水平变化大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但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中孕引产中运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综合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口服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自2009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118例中期妊娠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59例患者采用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作为对照纽,59例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引产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引产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9例观察组患者,52例(88.14%)完全流产,6例(10.17%)不全流产,1例流产失败转钳刮术;对照组患者50例(84.75%)完全流产,7例(11.86%)不全流产,2例(3.39%)流产失败,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引产后阴道出血量经比较也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痛,部分观察组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少数对照组患者表现为体温升高,未经处理症状体征均消失。观察组孕产物排出平均时间(6.8±2.3)h;对照组平均时间为(30.6±6.8)h,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终止妊娠手段,应用于终止中期妊娠,引产效果好,引产时间明显缩短,而且操作简单、无创伤,更乐于被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比较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与羊膜腔内依沙吖啶注射终止16~24周妊娠的临床效果,为制定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6~24周妊娠的用药常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将629例随机分配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组(米非米索组,310例)和羊膜腔内依沙吖啶注射组(依沙吖啶组,319例).两组均于胎...  相似文献   
95.
目的:寻求中期引产安全、有效、副作用及并发症少的引产方法。方法:230例妊娠14~26周,年龄17~40岁的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观察组第1天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00 mg,24h后常规行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引产,两组常规行清宫术。结果:观察组113例自然排胎,引产成功率98.26%,对照组92例自然排胎,引产成功率80%;宫颈成熟情况:观察组显效10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26%,对照组显效57例,有效35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80%;引产时间:观察组(33.2±3.17)h,对照组(45.8±3.83)h;胎盘残留情况:观察组平均(23±11.5)g,对照组(57±16.5)g;产后出血情况: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小于150ml者111例,大于150ml者4例,引产后出血时间为(7.55±3.58)天,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小于150ml者110例,大于150ml者5例,引产后出血时间为(8.20±3.67)天。结论: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因其引产机制相互补充,可起到协同作用,弥补了单一使用依沙吖啶终止中期妊娠引起的胎盘、胎膜残留,宫颈损伤发生率高的缺陷,有效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中期引产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应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2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妇女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观察组先给予口服米非司酮200 mg,再行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对照组单行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产程时间、产程发动时间、胎盘胎膜残留情况、产后出血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是一种理想、安全、有效的引产方法。  相似文献   
97.
目的测定乳酸依沙吖啶溶液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lltech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5%十二烷基磺酸钠-甲醇(30∶70),磷酸调pH 3.3;流量为1 ml.min-1;检测波长370 nm。结果乳酸依沙吖啶的平均回收率为99.7,RSD=0.37%。结论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乳酸依沙吖啶溶液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8.
目的:系统评价目前主要采用的2种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方法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3年11月,纳入关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且引产方法包括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及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2种方法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文献质量评价根据Jadad量表评分标准。Meta分析结果表明,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组(试验组)与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组(对照组)相比,能明显缩短宫缩发动时间;(P<0.000 01,WMD=-12.60,95% CI:-17.17~-8.03;P=0.000 5,WMD=-10.50,95%CI:-16.46~-4.55), 降低胎盘胎膜残留率(Z=3.07,P=0.002,95% CI:0.37~0.80)、提高引产成功率(Z=2.31,P=0.02,95%CI:0.19~0.88),但2组的总产程(P=0.10,WMD=-2.16, 95%CI:-4.73~0.42)及产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P=0.11,WMD=-29.01,95%CI:-64.12~6.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在宫缩发动时间、引产总时间、胎盘胎膜残留率及引产成功率方面均优于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但前者在引产总产程及产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方面未显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高龄(>35岁)是否增加中期引产的相关风险。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3-2019年经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的93例患者,以35岁为界,分为低龄组、高龄组,两组根据有无辅助应用欣普贝生分为低龄单药组、低龄双药组、高龄单药组、高龄双药组。均除外内科合并症、瘢痕子宫、哺乳期、多次人工流产史、多次宫腔镜治疗史等高危因素,比较各组引产情况。结果:高龄组与低龄组宫缩发动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总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引产出血率、宫腔残留率、软产道损伤、是否加用宫缩干预、产后感染率、引产成功率均无差异(P>0.05)。但宫颈裂伤均发生在单药组,引产出血均发生在低龄组,宫缩发动和胎儿排出时间双药组均呈缩短趋势。结论:高龄产妇不增加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的风险,经腹依沙吖啶羊膜腔内穿刺术对>35岁孕妇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期引产方式,依沙吖啶联合欣普贝生引产可能会减少宫颈裂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局部氧疗联合康复新液、乳酸依沙吖啶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放射治疗科96例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外用比亚芬常规清创换药,治疗组清创换药外用0.1%乳酸依沙吖啶、康复新交替湿敷,2~3次/d,再配合局部氧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皮肤损伤分级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47/48),对照组为79.2%(38/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19,P=0.002)。2组0~4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分布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治疗组放射性皮肤损伤0~4级的患者数分别由治疗前的0、3、9、12、24例变为治疗后的8、12、22、6、0例,对照组分别由治疗前的0、2、10、25、11例变为治疗后的2、5、18、23、0例。治疗组0级[8例(16.7%)比2例(4.2%)]、3级[6例(12.5%)比23例(47.9%)]患者的分布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19、12.649,P值分别为0.045、0.000);精神萎靡例数[15例(31.3%)比28例(58.3%)]、皮肤干燥皲裂例数[10例(20.8%)比28例(5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66、12.588,P值分别为0.014、0.000)。结论局部氧疗联合康复新液、乳酸依沙吖啶药液湿敷和交替喷洒给药,可减轻放疗所致不良反应,提高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