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7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2篇 |
内科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22篇 |
预防医学 | 110篇 |
药学 | 3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了解成都市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卫生与营养知识现状,为有针对性的营养指导、食品安全教育,以及有效地开展营养与卫生知识培训奠定基础。[方法]随机抽取从事不同餐饮种类的从业人员150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1.2±3.7)岁,学历方面,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本科学历人员所占比例分别为28.6%、56.4%、11.3%、3.8%。他们对于食品卫生知识的掌握较好,得分及格率为94.7%,优秀率30.8%。营养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差,营养知识得分及格率仅28.6%。是否参加过餐饮机构培训的调查对象之间,食品卫生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来源的餐饮从业人员,营养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食品卫生知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掌握较好,营养知识水平较低。建议按照不同来源进行有层次的营养指导,定期进行卫生知识和营养知识培训,强化食品卫生和营养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72.
金玉星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10,(5):471-473
[目的]了解聊城市饮食服务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为卫生监督部门搞好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07年聊城市饮食服务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资料中血清HBsAg检测资料及HBsAg阳性者HBeAg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7年合计检测73283人,HBsAg阳性的1942人,阳性率为2.65%;HBsAg阳性者HBeAg阳性率为59.37%,占检测总人数的1.57%。2001~2007年HBsAg阳性率有下降趋势(P〈0.01);HBeAg阳性率及阳性者在全部检测人群中所占比例均有较大波动(P〈0.01)。HBsAg阳性者HBeAg阳性率及在全部检测人群中所占比例,40~55岁最高,21~30岁最低(P〈0.01)。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者在检测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高于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P〈0.01)。HBsAg阳性率男性为2.83%,女性为2.51%(P〈0.01)。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者在检测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均为从业工龄0~5年者最高,6~10年最低(P〈0.01)。[结论]聊城市饮食服务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和HBeAg阳性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73.
目的:调查大连市2011~2013年从业人员梅毒感染现状,探讨防控对策与措施。方法:采用环状片测试法(TRUST)进行初筛,阳性者采用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诊。采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资料整理及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1~2013年间共检测从业人员137046人,梅毒血清抗体阳性者252人,阳性率0.18%,从业人员梅毒不同年份显著性检验无差别(x2=1.14,P0.05)。男性梅毒抗体阳性率0.18%(84/47693),女性0.18%(158/893534),男女感染率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8,P0.05)。梅毒抗体阳性者主要集中在20~49岁,占总阳性的90%(218/242)。梅毒抗体阳性率在各行业组由高到低依次为非食品2.99%、食品加工0.26%、环境卫生0.16%、食品0.13%、美容美发0.03%。梅毒抗体阳性率在各行业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x2=1285.49,P0.05)。结论:2011~2013年从业人员血清阳性率近三年稳定,从事非食品的青壮年为防控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74.
目的了解远安县室内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污染现状,分析甲醛污染对从业人员的癌症风险。方法对远安县114家室内公共场所甲醛污染状况进行现场快速检测,并应用健康风险评价理论评价甲醛污染对从业人员的癌症风险。结果检测454份,合格451份,合格率99.34%,各类公共场所平均甲醛浓度均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旅店的甲醛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其它公共场所,且有极显著性意义(t≥5.369 2,P0.01);文化娱乐、理发美容高于商场书店、餐厅饭馆,且均有极显著性意义(t≥3.321 6,P0.01);五类公共场所甲醛对从业人员的癌症风险均1×10-5,以理发美容业为最高,男、女性从业人员甲醛癌症风险分别为6.22×10-5、5.43×10-5,旅店业次之,而以文化娱乐业为最低,各类公共场所甲醛癌症风险成年男性从业人员均高于女性。结论农村室内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污染较重,对从业人员存在一定癌症风险,在日常卫生监督过程中,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管理和指导,督促业主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减少健康风险,保障从业人员和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5.
目的 了解崇明地区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携带状况,更好地为食品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 取受检者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对HBsAg阳性者进行HBeAg的检测。结果崇明县2006-2007年参加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共有13106人,HBsAg阳性491人,阳性率为3.75%。HBsAg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分别为3.94%和3.0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分别为3.33%和4.0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者对健康人群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加强从业人员岗前知识培训和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沧州市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008年1~12月沧州市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HBsAg的检测。结果食品行业检测阳性率2.70%,公共场所检测阳性率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9,P〉0.05);男性阳性率2.95%,女性阳性率2.07%,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P〈0.05)。年龄组中以≤30组的男性阳性率为最高。结论乙型肝炎防治应在提高青少年和群众的卫生知识和素质方面加强工作,进一步加强卫生科普宣传,全面提高国民的身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掌握北京市昌平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5种传染病检出情况,为卫生监督部门对食品与公共场所的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梦天门管理系统中2004-2008年昌平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动态分析。结果2004-2008年昌平区“五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检出率为1.54%、2.40%、2.38%、2.19%、2.18%。本地与外埠从业人员HBsAg阳性检出率(1.33%、2.37%)经统计学分析,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367.38,P〈0.01)。结论为保证昌平区公共卫生安全,应坚持一年一次的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及调离工作,同时加强外埠流动人口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8.
[目的]调查东港区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情况,为防治乙型肝炎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东港区14792名从业人员进行HBsAg、HBeAg检测,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检测的14792名从业人员中,HBsAg阳性282例,阳性率1.90%。其中男性阳性率2.94%,女性阳性率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品从业人员阳性率1.93%,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阳性率1.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港区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总体HBsAg阳性率较低。建议调离病毒携带者的同时,加强从业人员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提高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79.
目的了解现代化中央商务大楼员工的生存质量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其生存质量、促进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在上海市长宁区现代化中央商务大楼较为集中的天山街道抽取5栋商务楼,每栋楼的低、中、高层区各抽取2个楼层,每个楼层抽取35人,共调查1050人。采用中山医科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翻译引进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001份,调查对象生存质量量表生理领域得分为54.41±9.03分,心理领域得分为52.67±9.91分,环境领域得分为50.67±9.56分,社会关系领域得分为56.38±15.22分。男性和女性在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50岁组人群的心理、环境领域得分较高;文化程度高、月收入水平高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均较高;已婚组的心理和社会关系领域得分较高,独身组的生理领域得分较高。参加体育锻炼者环境和社会关系领域得分较高;自评健康状况较好者、起居、饮食越规律者、精神压力较小者,生存质量量表各领域得分均较高。结论现代化中央商务大楼员工的生存质量得分水平欠佳,应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其生存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0.
目的通过检测从业人员血液中戊型肝炎病毒IgM(HEV—IgM)抗体,了解戊型肝炎(以下简称戊肝)在正常人群中的隐性感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戊肝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到天津市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天津市从业人员共33211人的HEV-IgM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天津市从业人员33211人中HEV-IgM抗体阳性为22人,阳性率为0.66%;高于临床报病发病率的47.8倍。在检测人群中以31—40岁年龄组HEV—IgM抗体检出比例最高,被检出人员均无肝炎相关症状和其他阳性体征;经X^2检验,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HEV—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从事服务领域的人员隐形感染的筛查,对保护人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