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72篇
  免费   5972篇
  国内免费   2030篇
耳鼻咽喉   437篇
儿科学   1264篇
妇产科学   1335篇
基础医学   7883篇
口腔科学   1220篇
临床医学   8574篇
内科学   13884篇
皮肤病学   819篇
神经病学   2470篇
特种医学   15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3690篇
综合类   10918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预防医学   9501篇
眼科学   526篇
药学   16732篇
  36篇
中国医学   2324篇
肿瘤学   6508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1137篇
  2022年   2125篇
  2021年   3448篇
  2020年   2780篇
  2019年   2583篇
  2018年   2589篇
  2017年   2534篇
  2016年   2877篇
  2015年   3221篇
  2014年   5800篇
  2013年   6795篇
  2012年   5505篇
  2011年   6069篇
  2010年   4562篇
  2009年   4382篇
  2008年   4492篇
  2007年   4195篇
  2006年   3561篇
  2005年   3093篇
  2004年   2545篇
  2003年   2048篇
  2002年   1649篇
  2001年   1483篇
  2000年   1201篇
  1999年   1083篇
  1998年   842篇
  1997年   790篇
  1996年   655篇
  1995年   590篇
  1994年   586篇
  1993年   431篇
  1992年   428篇
  1991年   341篇
  1990年   290篇
  1989年   254篇
  1988年   241篇
  1987年   257篇
  1986年   187篇
  1985年   289篇
  1984年   255篇
  1983年   158篇
  1982年   177篇
  1981年   143篇
  1980年   147篇
  1979年   105篇
  1978年   90篇
  1977年   92篇
  1976年   102篇
  1975年   9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测定兔血浆羟基喜树碱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测定羟基喜树碱在人体内的血药浓度 ,建立高效液相 -荧光检测法以测定兔血浆中羟基喜树碱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DiscoveryC18(15cm× 4 6cm ,5 μm) ,流动相为柠檬酸缓冲液 -乙腈 - 75nmol·L-1磷酸二氢钾 (70∶2 3∶7) ,75nmol·L-1磷酸二氢钾中含 1%三乙胺。流速为 1 0mL·min-1,柱温为 4 0℃ ,荧光检测波长为λex36 3nm和λem5 30nm。结果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13 76 5 6~ 195 7 4 4 6 8ng·mL-1(r =0 9993) ;提取回收率和方法回收率分别为 80 90 %~ 10 3 5 9% ,10 2 72 %~ 10 8 16 % ;日内RSD≤ 7 4 9% ,日间RSD≤ 9 4 0 %。最低检测限为 5 2ng·mL-1。结论 :主效渡相—荧光法专属性强 ,重现性好 ,操作简便 ,可用于羟基喜树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982.
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药耐药 (Multi drugresistance ,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药物转运、药物代谢、药物靶、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 4个方面 ,全面复习近年来有关MDR的机制 ,为肿瘤临床化疗及临床MDR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3.
本文通过目前有关良导络测量系统的理论与研究近况,分析其应用于传统医学研究的价值,指出其用于经络腧穴电性研究相关理论的可行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984.
大黄素对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MCF-7/Adr的耐药逆转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中药成分大黄素(Emodin,EMD)对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MCF-7/Adr的耐药逆转作用。方法: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四唑氮盐(MTT)比色法,P糖蛋白以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EMD在0~20μmol/L浓度时作用14天后对MCF-7/Adr未见明显毒性作用;EMD在10μmol/L浓度时,其耐药逆转倍数为1.7倍。EMD在20μmol/L浓度时,处理MCF-7/Adr2、4、6和11天后,检测P糖蛋白发现自第4天起P糖蛋白表达下降,至第11天无法检测到P糖蛋白的表达。结论:EMD具有逆转MCF-7/Adr多药耐药性的作用,可明显下调P糖蛋白的表达,且逆转作用持久。  相似文献   
985.
血管抑素联合顺铂治疗Lewis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彩存  倪健  粟波  易祥华 《肿瘤》2004,24(4):375-377
目的探讨血管抑素联合顺铂对内皮细胞增殖和Lewis肺癌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内皮细胞接种到96孔板中,加入不同试药72 h后,作MTT检测每孔中的细胞数.将Lewis肺癌细胞接种到C57小鼠右腋下,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不同试药处理.每2日测量瘤体积,20天后处死动物,称取瘤重,常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观察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情况.结果顺铂与血管抑素在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顺铂组和顺铂 血管抑素组瘤体积、瘤重和血管密度均明显<对照组.其中以顺铂与血管抑素在同时应用时瘤体积与瘤重又明显低于顺铂组.结论血管抑素与顺铂同时使用对lewis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优于先后使用.  相似文献   
986.
人肝癌原发性耐药细胞亚系的建立及耐药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泽勇  沈鼎明  伍烽  翟宝进 《肿瘤》2004,24(5):455-458
目的从人肝癌细胞系HeFG2中筛选出原发性耐药株,建立相应的细胞亚系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阿霉素(adriamycin,ADM)大剂量冲击法筛选原发性耐药细胞株,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细胞计数法绘制生长曲线,MTT法检测药物敏感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检测耐药蛋白的表达.结果随冲击次数的增加,筛选出细胞的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逐渐升高,筛选3次后对ADM的RI可达30.5;其形态学特点、生长特性及细胞周期分布与亲本细胞有明显差异,同时发现耐药蛋白P-gp、MRPt LRP表达增强.结论肝癌细胞系HepG2是个非均质的群体,其中存在着原发性耐药细胞株.  相似文献   
987.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采用SAP法检测42例肺癌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将肺癌中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肺癌转移组CD3 、CD 4阳性率低于未转移组(P<0.05),CD 4/CD 8比值比正常组及未转移组低(P<0.05).(2)未转移组CD 8低于正常组及转移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并且细胞免疫功能随病情进展逐步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88.
目的:探讨针对肺耐药基因(LRP gene)设计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卵巢癌多药耐药细胞系OVCAR-3顺铂(DDP)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罗丹明B(SRB)显色法检测LRP AsODN和DDP细胞毒性作用;采用脂质体(1iplfectamine 2000)介导LRP AsODN转染人卵巢癌多药耐药细胞系OVCAR-3;采用逆转录酶链式反应(RT-PCR)和Westem blot法检测LRP AsODN转染前后OVCAR-3细胞中LRP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OVCAR-3细胞在顺铂作用后的凋亡率.结果:LRP AsODN浓度低于800nmol/L时,对OVCAR-3细胞无明显细胞毒作用;LRP AsODN能明显减少OVCAR-3细胞中LRP 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其顺铂敏感性,且与剂量呈正相关;转染LRP AsODN前后的OVCAR-3细胞在DDP作用后,凋亡率分别为(15.43±1.14)%和(27.43±2.05)%,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LRP AsODN能有效阻断OVCAR-3细胞内LRP的表达,恢复细胞对DDP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89.
目的观察转入 bak 基因对膀胱癌多药耐药(MDR)细胞的杀伤效果,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脂质体将 bak 基因导入 MDR 细胞,通过原位杂交法检测 bak mRNA 的表达,同时用 SABC 免疫组化法分析 bak 和 Bcl-2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结果转入 bak 基因后,MDR 细胞的生长明显受抑制(P<0.05)。细胞周期分析可见凋亡峰,凋亡率35%。细胞中可见 bak 阳性表达(P<0.05),Bck-2表达显著减少(P<0.05)。凋亡细胞在荧光显做镜下形成凋亡小体。结论转入 bak 基因可显著促进 MDR 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与下调 Bcl-2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0.
Objective Discussion of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non-palpable TO breast cancer. Methods Between 1978 and 1997, 9,980 female patients with operable breast cancer were treated surgically, of which 276 were determined to have TO breast cancer. Most TO breast cancers could be detected promptly with careful examination of presenting symptoms, such as nipple discharge, local thickening of the breast, nipple erosion, nipple retraction and postmenopausal mastalgia, while 12 cases were detected by routine mammography of the contralateral breast.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surgically and their tissue subjected to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Most cases (73.0%) were noninvasive or early invasive carcinoma. Axillary lymph nodes metastases were found in 7.69% of 234 mastectomy cases. Conclusion The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f the tumor was in an early stage. The 5-, 10-, 15-years survival rates were 98.1%, 94.6% and 90.3%,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