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49篇
  免费   2327篇
  国内免费   2797篇
耳鼻咽喉   340篇
儿科学   247篇
妇产科学   454篇
基础医学   3341篇
口腔科学   357篇
临床医学   3616篇
内科学   3688篇
皮肤病学   500篇
神经病学   426篇
特种医学   9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7篇
外科学   1314篇
综合类   11794篇
预防医学   3463篇
眼科学   243篇
药学   6688篇
  27篇
中国医学   7668篇
肿瘤学   2736篇
  2024年   198篇
  2023年   749篇
  2022年   870篇
  2021年   883篇
  2020年   752篇
  2019年   836篇
  2018年   556篇
  2017年   831篇
  2016年   1015篇
  2015年   1128篇
  2014年   1755篇
  2013年   1801篇
  2012年   2189篇
  2011年   2555篇
  2010年   2309篇
  2009年   2429篇
  2008年   2776篇
  2007年   2482篇
  2006年   2416篇
  2005年   2778篇
  2004年   2194篇
  2003年   1962篇
  2002年   1884篇
  2001年   1748篇
  2000年   1449篇
  1999年   1163篇
  1998年   1013篇
  1997年   903篇
  1996年   859篇
  1995年   706篇
  1994年   656篇
  1993年   502篇
  1992年   443篇
  1991年   335篇
  1990年   320篇
  1989年   278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目的设计单细胞凝胶图像分析系统(IM I),并确定系统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方法分析模拟彗星图像、用户使用情况、DNA损伤模型毒物H2O2的DNA损伤作用、被引用文献情况以及与权威的KS400彗星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比较。结果IM I分析得出的尾矩准确度98.7%,H2O2引起的DNA损伤存在剂量—反应关系。IM I与KS400分析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尾长相关系数r=0.997 6,P<0.000 1,尾矩相关系数r=0.996 4,P<0.000 1。近4年来,使用IM I作为研究工具发表的文献17篇,其中论著12篇。结论通过作者以及其他科研工作者的几年来的研究,表明IM I是一种可靠的彗星图像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922.
人pol-β高表达对细胞应对DNA损伤反应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DNA聚合酶beta(pol-β)高表达对细胞应对遗传损伤反应的影响。方法转染筛选人pol-β稳定高表达的细胞株HLFβ,以甲基甲磺酸(MMS)染毒,从DNA损伤、细胞周期及诱发突变等方面,研究pol-β在细胞应对DNA损伤时的作用。结果经过筛选获得人pol-β稳定高表达的细胞HLFβ,在MMS中、高剂量组(0.5~0.8 mmol/L),MMS对HLFβ细胞的DNA损伤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MMS染毒后2种细胞在G2期均有阻滞现象。而在HLFβ组,当MMS剂量增加到0.5 mmol/L时,除G2期阻滞外,49.0%的细胞被阻滞在G1期,而相同剂量下对照组只有20.1%阻滞于G1期。此外,在MMS 0.5 mmol/L组,HLFβ与HLFC相比,诱发突变率从4.5×10-6增加到8.2×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l-β的高表达对细胞应对MMS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效应与HLFβ细胞周期G1期的阻滞有一定关系。但由于pol-β合成DNA的保真度较低,高表达的pol-β也增加了细胞突变的概率,可能产生远期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923.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XRCCl多态性与辐射损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设计,在对唐山市放射人员体检的基础上,以113名出现染色体畸变的射线工作人员为病例组,按性别、年龄(±5岁)、民族、工种配对,选择与病例在同一工作岗位、工龄相等或稍长(≤2年)、累积受照剂量相同或相近且无辐射损伤的放射人员为对照组(113名)。以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检测XRCCl基因,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辐射损伤易感性的关系。结果病例组XRCCl 26304TT变异基因型频率为18.58%,高于对照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此种基因型个体发生辐射损伤的风险比携带其他基因型者高3.47倍(OR=3.47,95% CI 1.43~8.44)。XRCCl G27466A和G28152A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RCCl C26304T基因多态性与辐射致染色体畸变有关联。未发现XRCCl G27466A和G28152A基因多态性与辐射致染色体畸变有关。  相似文献   
924.
目的建立一种早期、快速检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致病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合成铜绿假单胞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这5种细菌的特异DNA探针和细菌16SrRNA的通用探针,分别与生物素标记的细菌、病毒和真菌DNA杂交。杂交法和培养法同时检测100份痰液标本。结果所合成的DNA探针具有高度特异性,与其他细菌、病毒、真菌间无交叉反应。该方法可检测出1 ng细菌DNA。杂交法阳性率显著高于培养法。结论所合成的DNA探针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应用于临床标本检测。  相似文献   
925.
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环境寄生及烧伤患者多重耐药表型、产酶情况,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方法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VITEK-32);改良三维法对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金属酶试验用Etest条;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基因扩增(RAPD)方法对患者分离株和环境分离株分型,从检出时间、地点或部位进行动态分析。结果4 246份样本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352株,分离率为8.3%;患者与环境及医护人员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未见有关联;铜绿假单胞菌可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烧伤病房的患者及环境中;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外源性因素不主要,患者多是自身感染。  相似文献   
926.
HBV DNA拷贝数与Pre-S1、HBeAg、HBsAg定量检测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与乙型肝炎的发展、治疗、预后和转归关系密切。临床上常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及Pre-S1等来判断病毒的复制情况,HBV DNA被多数学者认为是HBV复制和传染性的最直接的指标[1]。我们采用高灵敏度的荧光PCR、电化学发光等技术检测12  相似文献   
927.
目的 构建一种新的抗肿瘤血管生成DNA疫苗pcDNA3.1+/flk-1(nl-4).方法 采用RT-PCR技术,从BALB/c胎鼠组织中扩增出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k-1胞外区1-4个袢的cDNA片段,并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cDNA3.1+中,构建成重组质粒pcDNA3.1+/flk-1(nl-4),经DNA序列分析证实后,将重组质粒经脂质体法转染真核表达系统COS-7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重组质粒在真核表达系统COS一7细胞中蛋白的表达.结果 RT-PCR扩增产物为1248bp大小的基因片段,经过DNA序列分析证明与GeneBank所公布的flk-1胞外区1-4结构域碱基一致,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3.1+/ilk-1(nl-4),并且该重组质粒在真核表达系统COS-7细胞中成功得到表达.结论 成功地制备了抗肿瘤血管生成DNA疫苗pcDNA3.1+/flk-1(nl-4),为进一步开展有关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8.
粗羊毛脂中胆甾醇的分离与精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粗羊毛脂为原料提取胆甾醇.方法:改进实验流程,以混合溶剂量、混合溶剂比及配合物提取时间为条件,采用正交实验优选胆甾醇提取工艺.结果:确定最佳条件为混合溶剂量120ml,混合溶剂比12:1,配合物提取时间30min.结论: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29.
目的观察联合转染反义DNMT1、DNMT3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构建反义DNMT1基因和反义DNMT3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介导法将二者先后转染入QBC-939,经G418筛选和荧光细胞克隆挑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株,并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的蛋白表达变化;用MTT法和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生长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结果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转染反义基因能使相应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联合转染反义DNMT1、DNMT3b基因和单独转染反义DNMT1基因能影响QBC-939的生长曲线,使细胞增殖减慢,并以前者为甚;联合转染反义DNMT1、DNMT3b基因和单独转染反义DNMT1基因的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6.78±0.89)%和(14.86±2.13)%,明显低于未转染组;联合转染反义DNMT1、DNMT3b基因和单独转染反义DNMT1能影响QBC-939的细胞周期,使之阻滞于G1期,细胞凋亡率从(1.63±0.27)%分别增加到(18.47±1.46)%和(6.19±0.78)%;在上述效应检测中,单独转染反义DNMT3b基因实验组对QBC-939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通过联合转染反义DNMT1和DNMT3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能抑制胆管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并促进凋亡的发生,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转染DNMT1反义基因;在DNA甲基化的过程中,DNMT1起着主要的作用,DNMT3b扮演着协同的角色,二者通过甲基化途径对胆管癌的发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30.
目的检测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atransferase1,DNMT1)和CD11a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DNMT1表达异常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提取8例SLE患者及12例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以RT-PCR法检测DNMT1和CD11a基因的转录水平,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比较分析SLE患者与正常人之间DNMT1与CD11a基因表达的差异;统计分析两种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人PBMC中DNMT1表达的均值为0.289±0.092,CD11a基因表达的均值为0.430±0.143;SLE患者PBMC中DNMT1表达均值为0.167±0.046,CD11a表达均值为0.875±0.331。SLE患者PBMC中DN-MT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T=3.479,P=0.003);CD11a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T=4.196,P=0.001)。在正常人PBMC中,DNMT1与CD11a基因的表达没有相关性;在SLE患者PBMC中DNMT1与CD11a基因表达呈负相关性(r=-0.714 53,P=0.046 4),DNMT1表达下降与CD11a表达增加有相关性。结论SLE患者PBMC中DNMT1表达降低可能是造成DNA低甲基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与CD11a基因的过度表达有重要关系,进而导致SLE的发病。因此可以推测DNMT1可能是SLE发病机制中一个重要的内源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