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8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49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8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18篇
内科学   312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92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587篇
预防医学   12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3篇
  1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7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为了了解血吸虫病患者体内D-二聚体的变化。方法:分别检测正常人群,慢血组和晚血组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慢血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晚血组的阳性率与慢血组有明显差异。结论:D-Di可作为肝功能受损的的敏感指标血吸虫病患者血清D-Di水平增高与肝脏受损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患者的凝血功能和抗凝血酶Ⅲ、VWF、D-D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法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42例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和16例正常新生儿VWF及D-D的含量及AT-Ⅲ的活性,同时检测INT、TT、APTT、Fbg及BPC的变化。结果:重度窒息组的AT-Ⅲ明显降低,窒息新生儿血浆的VWF、D-D平均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重度窒息组升高更为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窒息后并发器官功能损害新生儿与无并发症组比较,血浆的VWF、D-D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脑损害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表现以高凝状态为主的早期D IC,VWF及D-D的升高与窒息的程度有关,VWF及D-D明显升高者常合并组织器官损害。测定窒息新生儿血浆中AT-Ⅲ、VWF、D-D等指标对窒息后新生儿临床选用抗凝药物治疗及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中D-二聚体(D-dimer)水平,探讨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60例ACS患者[包括急性心梗(AMI) 3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3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D-dimer水平.冠状动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ACS患者D-dimer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 结果 ACS(包括AMI和UAP)组与对照组比较,D-dimer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与UAP组Gensini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检验显示,ACS患者血D-dimer水平与Gensini评分成正相关(r=0.586,P<0.01). 结论 ACS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凝血及纤溶指标对判断急性脑梗死疾病的进展与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检测血浆中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含量,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的进展及预后进行评估和分组,观察不同预后与不同进展各组患者血浆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含量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中纤溶酶原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急性脑梗死疾病进展组相比,非进展组患者的Hcy、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含量较低,纤溶酶原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的Hcy、纤维蛋白原及纤溶酶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D-二聚体含量较预后不良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Hcy及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的含量可有效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和进展,D-二聚体含量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6例(29膝)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对比术前与术后2年HSS评分、疼痛评分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 29膝中,优17膝,良8膝,优良率为86.21%。术后2年,患者疼痛评分显著升高(P〈0.05),HSS评分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X线片显示膝关节假体位置、力线良好,假体无松动迹象。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6.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血液中血清淀粉样蛋白(SAA)、D二聚体和CA724指标的变化对结直肠癌患者肿瘤转移的预测、评估。方法 选择结直肠癌患者58例及良性疾病患者55例,于术前采血并检测SAA、血浆D二聚体和CA724的水平,随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另外,结直肠癌患者组内按照术后病理分期(AJCC/UICC)分为无区域淋巴结及无远处转移组、有区域淋巴结及无远处转移组、远处转移组,对3组间SAA、D二聚体、CA724进行比较。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的SAA、D二聚体、CA724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SAA在结直肠癌患者无区域淋巴结及无远处转移组、有区域淋巴结及无远处转移组、远处转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724在无区域淋巴结及无远处转移组、有区域淋巴结及无远处转移组、远处转移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结直肠癌患者的各亚组中,远处转移组的SAA、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有区域淋巴结及无远处转移组、无区域淋巴结及无远处转移组(P<0.05)。结论 检测血液SAA、CA724及D二聚体水平对筛选结直肠癌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探讨不同溶栓效果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动态变化.方法 根据治疗24 h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减分率比较溶栓组33例与未溶栓组20例的疗效,采集溶栓组溶栓前,溶栓后2h、6h、12h、24 h及l周的血液检查FIB、DD水平,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 溶栓患者24 h后NIHSS减分率较未溶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026,P<0.05).溶栓效果好组FIB在12h达到低点,明显低于溶栓效果差组(£=4.47,P<0.01),DD在6h达到高点,明显高于溶栓效果差组(t=6.374,P<0.0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溶栓效果好的患者FIB下降明显,DD上升明显,为临床观察病情转归,预测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8.
目的:通过对患者是否合并高血压、年龄、性别、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的研究,探讨高血压这一常见基础疾病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之间存在何种相关性。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在2008年6月至2013年5月入住并确诊为DVT的病人71例作为病例,随机选择同时期入住该院的非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71例作为对照。结果:病例组D-二聚体、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高血压史的人群患DVT的危险性是非高血压人群患DVT的4.399倍,D-二聚体不正常的人群患DVT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3.483倍,同型半胱氨酸不正常的人群患DVT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4.337倍,C反应蛋白不正常的人群患DVT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5.632倍。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好发于中老年人,高血压史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可能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高血压中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增加了患DVT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9.
卵巢癌发病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而病死率却居首位。卵巢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易发生腹腔内播散转移,70%的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虽然目前卵巢癌可经肿瘤细胞减灭术辅以化疗得到有效治疗,但因其复发率较高,晚期患者5年存活率仅为30%左右。早期诊断、有效治疗、降低复发对卵巢癌的预后有重要影响。研究者致力于寻找指标,如CA125、D-二聚体,以应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综述CA125、D-二聚体在卵巢癌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儿童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和D-二聚体(D-D)的变化及其在儿童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52例MPP患儿,其中表现为大叶性肺炎者30例作为大叶性肺炎组,表现为间质性肺炎者22例作为间质肺炎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TM和D-D水平。结果:大叶性肺炎组、间质性肺炎组、对照组血浆TM水平(中位数)分别为23.83、15.56、8.78μ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大叶性肺炎组和间质性肺炎组血浆T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大叶性肺炎组血浆TM水平高于间质性肺炎组(P<0.05)。大叶性肺炎组和间质性肺炎组血浆D-D水平(中位数)均明显高于参考值中位数(P<0.01);大叶性肺炎组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间质性肺炎组(0.35μg/mL vs 0.13 μg/mL, P<0.01),且大叶性肺炎组血浆D-D升高比例明显高于间质性肺炎组(87% vs 59%,P<0.05)。结论:血浆TM 和D-D水平在MPP患儿中存在不同程度升高,表现为大叶性肺炎者升高更明显,提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参与了MPP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