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8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49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8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18篇
内科学   312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92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587篇
预防医学   12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3篇
  1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7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双动态曲线变化在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07-06—2012-07,共诊治下肢骨折356例,入院后连续3 d每天检测FIB、DD,以后每2 d检测1次,取得FBI与DD双动态变化曲线。根据入院3 d后所测得的曲线变化将患者分为4组,A组(95例)为FIB、DD同时升高者,B组(93例)为FIB降低、DD升高者,C组(86例)为FIB升高、DD降低者,D组(82例)为FIB、DD同时降低者。结果A组8例出现DVT(8.42%),B组5例出现DVT(5.38%),C组1例出现DVT(1.16%),D组未出现DVT。结论观察FIB及DD双动态曲线变化有利于早期预防、发现血栓,指导抗凝治疗,在下肢骨折DVT预防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痰瘀辩证与高敏C反应蛋白 (hs CRP)、D 二聚体 (DD)、纤维蛋白原 (Fb)、脂蛋白 (a) [Lp(a) ]水平及冠状动脉造影 (CAG)结果的关系。方法  82例经CAG确诊的CHD患者及 15例CAG阴性者 ,检测入院后CAG手术前血hsCRP、DD、Fb、Lp(a)水平。应用CAG的Gensini积分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CHD患者经中医痰瘀辩证后分为非痰非瘀、痰凝心脉、痰瘀痹阻证 ,分析与hsCRP、DD、Fb、Lp(a)水平及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CAG阳性者hsCRP、DD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CAG阴性者 (P均 <0 .0 1) ,CAG阳性者Fb、Lp(a)水平与CAG阴性者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从非痰非瘀、痰凝心脉到痰瘀痹阻 ,血hs CRP、DD、Fb、Lp(a)水平逐渐增高 ,Gensini积分亦逐渐增高 ,血hs CRP、DD、Fb、Lp(a)水平与Gensini积分之间有相关性。结论 血hs CRP、DD、Fb、Lp(a)水平可为冠心病痰瘀辩证分型提供依据 ,冠心病痰瘀辩证分型严重程度也与冠脉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D-二聚体含量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手术创伤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行D-二聚体测定。结果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非肿瘤患者及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水后膀胱肿瘤患者及非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肿瘤患者高于非肿瘤患者(P<0.01)。结论膀胱肿瘤患者体内处于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状态。手术创伤可增强肿瘤患者和非肿瘤患者血浆纤溶活性增高状态。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D)患者在院期间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3例AD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在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62例)和死亡组(21例),比较两组D-二聚体水平及其他相关临床因素,采用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死亡组患者比例的A型病变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型病变(OR=0.117,95%CI=0.021~0.792)与D-二聚体(OR=3.180,95%CI=1.551~5.984)是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均P0.05)。D-二聚体水平预测患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9(95%CI=0.807~0.974,P0.001),最佳临界点为4.85μg/m L,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5.7%和75.8%。结论:D-二聚体作为一个快速检测指标,可以对AD患者进行简便危险评估,对于D-二聚体较高的患者,应对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15.
邱萌  蒲秀红  郭晓清  安涛  李茜 《山东医药》2010,50(20):27-28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的变化,分析其与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D)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集对照组和KD组患儿治疗前(发病10 d内)的空腹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清CRP、D-二聚体水平。结果KD组血清CRP、D-二聚体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CAD组血清CRP、D-二聚体水平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P均〈0.05);KD组D-二聚体含量与CRP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0.721,P〈0.01)。结论血清CRP、D-二聚体与KD血管损伤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并为KD合并CAD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6.
凝血指标监测对骨创伤及术后形成DVT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军  白雪  王毅  杨玉嘉 《江西医药》2006,41(5):261-264
目的监测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P-选择素(P-selectin)探讨其在骨创伤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创伤骨折及关节置换患者223例,经彩色多普勒确诊的DVT患者45例。正常对照组为健康查体者40例。Fib测定采用PT导出法,D—Dimer测定采用散射比浊法,P-selectin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结果Fib、D—Dimer、P—selectin在健康对照组、创伤骨折组及DVT组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同创伤骨折组之间Fib、D—Dimer、P-selectin阳性率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D—Dimer、P-selectin在关节置换组中DVT组与非DVT组之间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创伤骨折患者Fib、D—Dimer、helectin对排除刨伤后DVT形成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硝苯地平与依诺肝素钠治疗对重度子痫前期术后患者血压、凝血功能及对血清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行宫剖产术进行分娩的203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依据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101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硝苯地平联合依诺肝素钠治疗,比较2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血压、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对血清D-二聚体的影响,并统计不良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95.10%,显著高于对照组(87.1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D-二聚体、PAI-1、HB、PLT显著降低,而PT、APTT、t-PA均显著增加,各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各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vWF、PAPP-A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妊娠时间、胎儿体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4 h蛋白尿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主要不良妊娠结局为胎儿窘迫、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其中观察组不良妊娠发生率(9.80%)显著低于对照组(18.8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依诺肝素钠对重度子痫前期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血压,改善凝血功能,调节血清D-二聚体水平,从而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8.
目的分析术前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GIST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手术干预,术后随访3年,调查患者术后3年的一般资料及总生存率,并分析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 GIST患者术后三年的总生存率为75%,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危险分级、FIB水平、D-D水平及癌胚抗原(CEA)水平可显著影响患者预后(P0.05);经Cox回归分析发现,FIB及D-D水平是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术前FIB及D-D水平对GIST患者的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60-62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D-二聚体升高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64例D-二聚体升高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盲选法将其均分为两组(n=32),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PLT)、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低分子肝素应用于D-二聚体升高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儿体内的凝血系统功能,缩短病情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其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1):75-78+81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D-二聚体在妊娠高危高凝抗凝治疗终点并发DVT患者中的预测效果。方法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孕20~40周妊娠高血压孕妇90例,设为妊娠高危组;取同期入院普通孕妇60例,设为正常对照组。均给予血栓弹力图分析仪对两组进行评估;采用散色比浊法测定两组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妊娠高危组根据评估结果分为高血压组(n=78)和高血压用药组(n=12)。高血压组不采取措施处理,高血压用药组采用阿司匹林抗凝处理,利用血栓弹力图分析仪再次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完成D-D水平的测定,分析血栓弹力图、D-二聚体在妊娠高危高凝抗凝治疗终点并发DVT患者中的预测效果。结果高血压用药组血块动力(K)低于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用药组凝血指数、血块强度、D-D水平均高于高血压组(P0.05);妊娠高危高凝抗凝治疗终点并发DVT预测效能较好指标依次为:Alpha、MA及CI联合D-二聚体,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相对较高。结论血栓弹力图中Alpha、MA及CI联合D-二聚体能预测妊娠高危高凝抗凝治疗终点并发DVT情况,能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