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080篇 |
免费 | 3012篇 |
国内免费 | 164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2篇 |
儿科学 | 515篇 |
妇产科学 | 269篇 |
基础医学 | 2061篇 |
口腔科学 | 489篇 |
临床医学 | 5803篇 |
内科学 | 4224篇 |
皮肤病学 | 424篇 |
神经病学 | 817篇 |
特种医学 | 114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5篇 |
外科学 | 2244篇 |
综合类 | 14138篇 |
预防医学 | 3758篇 |
眼科学 | 298篇 |
药学 | 10160篇 |
233篇 | |
中国医学 | 3323篇 |
肿瘤学 | 167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504篇 |
2023年 | 1621篇 |
2022年 | 2041篇 |
2021年 | 2910篇 |
2020年 | 2011篇 |
2019年 | 1938篇 |
2018年 | 1026篇 |
2017年 | 1632篇 |
2016年 | 1634篇 |
2015年 | 1745篇 |
2014年 | 2505篇 |
2013年 | 2398篇 |
2012年 | 2694篇 |
2011年 | 2747篇 |
2010年 | 2515篇 |
2009年 | 2244篇 |
2008年 | 2295篇 |
2007年 | 1889篇 |
2006年 | 1833篇 |
2005年 | 1845篇 |
2004年 | 1596篇 |
2003年 | 1580篇 |
2002年 | 1371篇 |
2001年 | 1360篇 |
2000年 | 955篇 |
1999年 | 758篇 |
1998年 | 631篇 |
1997年 | 547篇 |
1996年 | 572篇 |
1995年 | 439篇 |
1994年 | 413篇 |
1993年 | 266篇 |
1992年 | 276篇 |
1991年 | 263篇 |
1990年 | 234篇 |
1989年 | 193篇 |
1988年 | 83篇 |
1987年 | 59篇 |
1986年 | 50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小儿维生素D中毒三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维生素D缺乏病的重视,临床已很难看到典型的维生素D缺乏的患儿,相反,因过量或错误使用维生素D而导致中毒的病例时有发生[1]。现将我院5年来误诊的3例维生素D中毒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女,2岁。因夜尿、遗尿1周就诊。无发热、尿急、尿痛等不适。查体: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软,外生殖器无异常。尿常规正常。疑诊为尿路感染,服诺氟沙星治疗3天,症状无改善。再次追问病史,得知因急性结膜炎患儿奶奶给其服用鱼肝油治疗,至发病时已服1个月,总量约60万单位。考虑维生素D中毒,急查血钙3·2 mmol/L(正常参考值2·10~2·55 m… 相似文献
53.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帕金森病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颍冬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2,5(3):179-181
60年代左旋多巴(L-dopa)的出现开辟了帕金森病(PD)治疗的新纪元,但随后认识到L-dopa不但副作用较多,且可加剧PD神经元变性。因而,寻找可阻止或延缓PD病情进展的药物成为神经病学科最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此问题的解决,可使对PD的治疗以治标上升到治本,80年代新兴的神经保护剂使之成为可能。 疾病的预防有赖于对致病原因的认识。目前,对PD神经元变性机理的认识,公认的有二种假说:自由基假 相似文献
54.
本文报道NIDDM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后的钙代谢变化。糖尿病患者单纯用常规治疗控制血糖后,负钙平衡不能完全纠正,而加用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后,负钙平衡能完全纠正,并且高于正常对照组平衡值(P<0.01)。说明钙剂加维生素D治疗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5.
56.
57.
58.
目的探讨VEGF-D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分析乳腺癌组织内部淋巴管生长因子的不同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对80例人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石蜡切片分别进行检测,观察VEGF-D的表达状态。结果80例乳腺癌组织中62例VEGF-D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7.5%(62/80);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78.8%(41/52)。结论乳腺癌细胞中存在VEGF-D,其表达状态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VEGF-D可能是原发灶肿瘤细胞和周围淋巴管内皮细胞之间相互旁分泌关系的重要调节因素,在淋巴管转移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周力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6(4):229-229
我院从2005年2月—2007年2月,对斑秃患者的秃发区注射甲钴胺制剂,取得较满意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根椐临床皮损表现而确诊的斑秃患者共76例,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16~61岁,平均年龄32.4岁;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