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77篇
  免费   3675篇
  国内免费   2017篇
耳鼻咽喉   348篇
儿科学   992篇
妇产科学   774篇
基础医学   4597篇
口腔科学   306篇
临床医学   9783篇
内科学   19675篇
皮肤病学   109篇
神经病学   3463篇
特种医学   59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118篇
综合类   12016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2123篇
眼科学   481篇
药学   4604篇
  45篇
中国医学   1883篇
肿瘤学   571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841篇
  2022年   1515篇
  2021年   2535篇
  2020年   2284篇
  2019年   1950篇
  2018年   2029篇
  2017年   1844篇
  2016年   1941篇
  2015年   2240篇
  2014年   4904篇
  2013年   4607篇
  2012年   4128篇
  2011年   4483篇
  2010年   3805篇
  2009年   3822篇
  2008年   3964篇
  2007年   3986篇
  2006年   3668篇
  2005年   3025篇
  2004年   2451篇
  2003年   2107篇
  2002年   1730篇
  2001年   1614篇
  2000年   1254篇
  1999年   1075篇
  1998年   1033篇
  1997年   952篇
  1996年   705篇
  1995年   721篇
  1994年   602篇
  1993年   518篇
  1992年   467篇
  1991年   396篇
  1990年   322篇
  1989年   289篇
  1988年   275篇
  1987年   257篇
  1986年   196篇
  1985年   234篇
  1984年   193篇
  1983年   103篇
  1982年   159篇
  1981年   116篇
  1980年   99篇
  1979年   88篇
  1978年   74篇
  1977年   57篇
  1976年   40篇
  1975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分级在预测冠心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界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斑块分级在估测冠心病中的最佳预测值。【方法】用高频超声检测125例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分级,评价它们估测冠心病的作用,并用ROC曲线评价它们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颈总动脉及分叉处内中膜增厚、斑块分级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颈总动脉及分叉处内中膜增厚、斑块分级均可估测冠心病,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75、0.74;将颈总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增厚≥1.3mm,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0.9mm,颈动脉斑块分级≥2定义为阳性,3者联合评价其阳性积分,则ROC曲线下面积为0.82,以3者中任2项阳性为预测值估测冠心病,灵敏度95.3%,特异度84.2%,阳性预测值85.3%,阴性预测值86.4%。【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处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分级可用于估测冠心病。以3者联合评价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意速)注射液治疗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选择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治疗组用意速2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天1次,疗程均为15天,治疗前后检测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1~2.26,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t=3.56~4.36,P〈0.01)。结论意速可有效改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价胃左动脉化疗栓塞(碘化油)结合手术切除治疗贲门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2例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介入组(31例),即术前介入法行胃左动脉化疗,已碘油栓塞,30天后左右行手术切除治疗,对照组(31例)直接手术切除23例,占74.2%。结果1、2、3年生存率介入组为90.3%、74.2%、45.2%,对照组为67.7%、35.5%、25.8%。结论术前介入性胃左动脉化疗能提高贲门癌患者的生存率,是治疗贲门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94.
冠心病和慢性牙周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关系。方法 515例“胸部不适”的患者,经病史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77例、对照组238例,对所有受检者均进行牙周状况的检查,测量全口牙周袋深度和牙周附着丧失,慢性牙周炎的诊断参照Armitage推荐的标准,同时对冠心病其他常见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慢性牙周炎患病率为54.9%,而对照组仅为29.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发现冠心病组患者甘油三酯、血糖、白细胞计数、高血压及吸烟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叭)。多因素非条件loglstie回归分析,仅慢性牙周炎、糖尿病、高血压及HDL-C与冠心病显著相关。慢性牙周炎和冠心病不仅有统计学上的关联,且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即随着牙周炎程度的加重患冠心病的危险也增大(P〈0.001),且随牙周炎程度的加重,罹患冠心病的程度亦进一步加重。结论 慢性牙周炎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牙周炎可能增加冠心病发生的风险程度,且随着牙周炎程度的加重,罹患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也增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差异。方法测定602例住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TC、LDL-C、nonHDL-C稍高于对照组(4.70 mmol/L±1.22 mmol/L vs.4.49 mmol/L±0.96 mmol/L、2.63 mmol/L±1.00 mmol/L vs.2.44 mmol/L±0.77 mmol/L、3.45 mmol/L±1.14 mmol/L vs.3.22 mmol/L±0.92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不同水平血脂的构成比除HDL-C、nonHDL-C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并非浙江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固有特征,冠心病与非冠心病人群血脂水平存在较大的重叠。  相似文献   
996.
产时羊水粪染新生儿脐动脉乳酸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产时羊水粪染(meconium—staind amniotic fluid,MSAF)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及与血气分析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2005年2月至2006年3月245例足月妊娠、单胎、头位,无产科、内科合并症产妇,根据产时羊水有无MSAF分为两组,MSAF组(n=50),清亮组(n=195),检测脐动脉血乳酸、血气分析,以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dogioal assessment,NBNA)。结果 MSAF组与清亮组脐动脉血乳酸水平、pH值及碱剩余(BE)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脐血乳酸水平在MSAF程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脐血乳酸与pH值、BE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64,r=-0.63,P<0.01)。MSAF组合并产时异常胎心监护图形、酸中毒者,其脐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新生儿NBNA评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脐动脉血乳酸水平与pH值、BE有较好的相关性,产时单纯MSAF与提示急性窒息的指标乳酸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比较维吾尔族和汉族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136例维吾尔族和158例汉族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颈动脉B超检查,记录临床资料,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结果维吾尔族和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为38.2%,51.8%,维吾尔族患者高于汉族(P<0.05)。维吾尔族患者BMI、LDL-C和病程分别为(28.67±3.02)kg/m2(、3.29±0.53)mmol/L(、5.42±0.58)a,BMI、LDL-C高于汉族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程明显短于汉族患者(P<0.05)。结论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汉族患者并有早发倾向,这可能与维吾尔族患者的BMI和LDL-C水平高于汉族患者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核因子kB(NF-kB)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动脉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对高脂饮食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不同时间段的颈总动脉标本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检测内膜增生;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损伤血管NF-kB mRNA的表达。结果(1)球囊损伤后,内膜面积随时间逐步增生,中层各时段均未见明显变化,内膜/中层比率随时间逐步增长。对照侧内膜轻度增生但明显较损伤侧轻(P〈0.05)。(2)球囊损伤后6h即可见NF-kB表达,并于2周达高峰,4周仍有较强表达。NF-kB在损伤侧表达均强于对照侧(P〈0.05)。结论高脂饮食免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NF-kB被激活,从而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内膜增生可能是再狭窄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人肺血管平滑肌细胞(HPASMCs)黏着斑激酶(FAK)的影响。方法实验分成4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因素;fibronectin(FN)组(作为刺激剂)40μg/m l;川芎嗪组100μg/m l;联合组FN 40μg/m l 川芎嗪100μg/m l。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流式细胞仪及TUNEL法分别检测FAK蛋白质的表达、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FAK蛋白质在对照组与川芎嗪组中无表达,FN组中高表达(5438±679);联合组(川芎嗪 FN组)中表达降低(3860±435),联合组与F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P<0.01);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示:FN组表现为HPASMCs中G1相的比例减少,S相增高,凋亡率降低,川芎嗪组表现刚好相反。凋亡率比较:依次为川芎嗪组>对照组>联合组>FN组。结论川芎嗪通过减少FAK形成抑制HPASMCs增生,促进细胞凋亡,在防治HPASMCs增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比较非药物涂层支架(non-DES)年代和DES年代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 I)患者的临床及病变特征和介入治疗情况。方法DESIRE注册研究(D rug-E luting Stent Impact on REvascu larization)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入选了两个不同时间段即非DES年代(2001年7月~2002年6月)及DES年代(2003年7月~2004年6月)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3763例患者,记录患者临床、血清学、药物治疗、冠脉病变特征及介入治疗情况。比较两个不同年代接受PC I患者的临床、冠脉病变特征和介入治疗情况。结果非DES年代组763例,DES年代组1417例。与非DES年代组相比,DES年代组PC I术中处理血管支数(1.31±0.54比1.39±0.61,P<0.001)、病变个数(1.57±0.90比1.77±1.05,P<0.001)和植入支架数(1.52±0.88比1.71±1.03,P<0.001)均多于非DES年代组。2组PC I操作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S年代组处理左主干病变(1.6%比3.3%,P=0.017)、弥漫病变(11.4%比19.6%,P<0.001)和多支病变(52.3%比56.8%,P=0.046)的比例高于非DES年代组,2组院内不良心脏事件分别为1.2%和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非DES年代相比,DES年代较多的左主干病变、多支病变和弥漫病变行PC I治疗,植入的支架数增加,但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