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3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706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640篇
内科学   164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379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410篇
预防医学   375篇
药学   149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索自尊、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式.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哈尔滨市两所高校的577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单因素分析与路径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自尊、不成熟型、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可以解释总变异的17.3%;不成熟型、成熟型应对方式通过自尊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影响,间接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6.2%和24.7%.结论 提高大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应对能力和自我悦纳程度是维护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健康孕妇抑郁焦虑状态与应付方式和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 对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96名健康孕妇,采用自编的一般状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应付方式问卷(CSQ)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进行调查.结果 在准确完成问卷的96名健康孕妇中,SDS和SAS的阳性率分别为31.25%,10.42%.对健康孕妇抑郁情绪有保护的因素有:亲密度、情感表达、解决问题(标准回归系数为:3.766,0.786,0.637).促发抑郁情绪的因素有:独立性、退避、自责、矛盾性(标准回归系数为0.535,0.506,1.498,0.516).对焦虑情绪有保护的因素有:亲密度、解决问题、情感表达.促发焦虑情绪的因素有:矛盾性、自责、退避(标准回归系数为0.841,0.418,0.393).结论 健康孕妇存在一定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并与其应付方式和家庭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调查和分析视力损害患者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02名视力损害患者及98名正常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 (1)视力损害组患者主观支持分[(22.30±4.6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3.76±5.51)分,t=2.69,P=0.009],社会支持总分[(38.24±7.3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1.36±6.65)分,t=3.11,P=0.002];(2)视力损害组患者解决问题因子分[(0.60±0.2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79±0.18)分,t=6.45,P=0.00],自责因子分[(0.38±0.3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0.21±0.25)分,t=4.65.P=0.00];(3)视力损害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及其三个维度与成熟型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4)影响视力损害患者应对方式的因素主要是文化程度、家庭关系和居住地;影响视力损害患者社会支持的因素主要有是否在婚、家庭关系以及家庭月收入.结论 视力损害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比正常人更多的应用不成熟应对方式.护士要帮助他们提高社会支持水平,采取积极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工科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为实际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559名工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自我概念的各正向因子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现出显著负相关(-0.445~-0.136,P<0.01),与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0.119~0.432,P<0.01);负向因子自我批评则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0.134~0.215.P<0.01).(2)高、低自我概念组在各种应对方式上差异显著(P<0.01).(3)自我概念各因子对各种应对方式有直接的预测作用.结论 工科大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我概念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了解护理专科学生的应对方式与焦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820名护理专科学生进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的测评。结果学生焦虑平均得分为(47.98±9.95)分,其中焦虑得分≥50分的调查对象所占的比例为34.4%。不同民族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与消极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焦虑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153,P<0.01),且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32,P<0.01)。结论护理专科学生的焦虑状况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对大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应对方式训练,能改善大学生焦虑的现象。  相似文献   
36.
黄滨  韦海楼  何剑华 《安徽医药》2019,23(3):580-583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AD)照顾者应对方式和情绪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AD病人的主要照顾者8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名,对照组主要照顾者仅提供门诊或电话咨询,每月电话随访1次。观察组主要照顾者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入组时、居家6个月后采用Zung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调查主要照顾者情绪状态,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 SCSQ)评价照顾者应对方式。 结果 观察组干预 6个月后SAS、SDS评分为(35.35±2.00)、(37.57±0.70)分,明显低于入组时的(51.24±2.73)、(47.43±1.16)分,且低于对照组6个月后的(51.68±1.98)、(47.12±1.41)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积极应对因子得分为(26.36±1.11)分,明显高于入组时的(20.44±0.83)分,且高于对照组6个月后的(20.87±0.89)分,消积应对因子得分(9.48±0.59)分,低于入组时的(15.34±0.73)分,且低于对照组6个月后的(15.67±0.50)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AD照顾者情绪状态,促进应对方式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使病人在一个良性循环的模式中有质量的生活。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临床失眠患者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4月大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30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贝克抑郁问卷(BDI)和贝克焦虑问卷(BAI)进行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学生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所需要的能力,讨论其对护理专业学生思想水平及专业认同感的影响,在新发传染病疫情防控期间,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问卷,通过问卷星对253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新发传染病事件对大多数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父母对护理的态度与学生对护理的态度存在相关关系(P<0.05);85%的护生认为需要提高紧急事件的应对能力。由此可以得出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以及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建议护理教育者从实际需要出发,加强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和应对能力,在今后课程设置上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抑郁发作患者的心理防御与应对方式特点。方法根据CCMD-3诊断标准,实验组共104例,分层抽样取对照组104例,分别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应对方式问卷(CSQ)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不成熟型防御方式[(5.19±0.73)分]高于对照组[(4.41±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3,P〈0.05),其中退缩、躯体化、回避、被动攻击高于对照组,抱怨、幻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成熟型防御方式[(4.49±0.61)分]低于对照组[(6.01±O.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P〈0.01),其中升华、幽默低于对照组,而压抑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应对方式上,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低于对照组(t=-4.58,P〈0.01;t=-4.49,P〈0.01;t=-4.01,P〈0.01),自责、退避高于对照组(t=8.21,P〈0.01;t=5.31,P〈0.01)。结论抑郁发作患者倾向于使用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方式,心理干预需要对患者的不成熟型防御方式与应对方式进行干预,引导患者有意识地运用成熟的防御与应对方式,以提高治疗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40.
This aim of this study was assess whether positive and negative spiritual/religious coping (SRC) strategies are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DS) of informal caregiver (IC) of hospitalized older adult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98 IC of hospitalized older adults in the medical clinic of a Brazilian School Hospital. The functionality, Positive and Negative SRC strategies and DS were evaluated. The IC had high average use of SRC, with Positive SRC being more used than Negative SRC. In the unadjusted regression model, Positive and Negative SRC were associated with DS. However, when adjusted for confounding factors, only Negative SRC remained associated with DS. The IC had used their religious and spiritual beliefs as a way to cope with the stress that comes from caring for hospitalized older adults. Although the positive strategy use of these beliefs was more common, only the negative strategies were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