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98篇 |
免费 | 955篇 |
国内免费 | 54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3篇 |
儿科学 | 59篇 |
妇产科学 | 103篇 |
基础医学 | 1196篇 |
口腔科学 | 293篇 |
临床医学 | 847篇 |
内科学 | 765篇 |
皮肤病学 | 286篇 |
神经病学 | 372篇 |
特种医学 | 27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721篇 |
综合类 | 2246篇 |
预防医学 | 945篇 |
眼科学 | 199篇 |
药学 | 4032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1676篇 |
肿瘤学 | 2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篇 |
2023年 | 144篇 |
2022年 | 265篇 |
2021年 | 312篇 |
2020年 | 325篇 |
2019年 | 266篇 |
2018年 | 271篇 |
2017年 | 352篇 |
2016年 | 391篇 |
2015年 | 360篇 |
2014年 | 909篇 |
2013年 | 900篇 |
2012年 | 1051篇 |
2011年 | 1082篇 |
2010年 | 848篇 |
2009年 | 740篇 |
2008年 | 730篇 |
2007年 | 793篇 |
2006年 | 664篇 |
2005年 | 557篇 |
2004年 | 480篇 |
2003年 | 426篇 |
2002年 | 299篇 |
2001年 | 241篇 |
2000年 | 212篇 |
1999年 | 150篇 |
1998年 | 132篇 |
1997年 | 101篇 |
1996年 | 103篇 |
1995年 | 111篇 |
1994年 | 80篇 |
1993年 | 79篇 |
1992年 | 72篇 |
1991年 | 75篇 |
1990年 | 59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49篇 |
1986年 | 50篇 |
1985年 | 135篇 |
1984年 | 93篇 |
1983年 | 93篇 |
1982年 | 59篇 |
1981年 | 60篇 |
1980年 | 45篇 |
1979年 | 29篇 |
1978年 | 17篇 |
1977年 | 10篇 |
1976年 | 13篇 |
1975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美容的临床与组织学评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并发症的临床与组织学特点。方法 对 1998年至 2 0 0 3年接诊的 5 2例在外院注射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并引起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与组织学研究。为了便于比较 ,另选 12例 1988年~ 1994年期间接受液态硅胶注射的患者取出的组织病理切片与之对照研究。结果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并发症以局部硬结最多见 ,而且多发生在注射后 1~ 2年左右时间里。人体组织对注射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反应为多核异物巨细胞增生 ,并形成肉芽肿。与液态硅胶比较 ,注射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引起组织的淋巴细胞反应弱 ,材料周围的纤维包膜较薄。机体内长期存留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反应。结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作为软组织填充剂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复方仙贞汤对TNF-α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TNF-α培养液诱导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凋亡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复方仙贞汤,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成骨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复方仙贞汤1μg/ml组和500μg/ml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其中1μg/ml组作用更强。500μg/ml可能是通过影响成骨细胞周期中的G0-G1和S期而达到抑制凋亡作用的,而1μg/ml组还能增加G2-M期成骨细胞。结论 复方仙贞汤能抑制TNF—α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以低浓度(1μg/ml)抑制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内上方真皮腺体蒂乳房成形术对乳房肥大及乳房假体、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后的乳房畸形进行修复的疗效。方法对36例乳房肥大及乳房假体、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后乳房畸形的患者,行携带或不携带Wfiringer乳房水平中隔内上方真皮腺体蒂乳房成形术修复。结果36例患者,术后胸骨上凹至乳头距离为(20.10±1.94)cm,平均上提乳头7.5cm(4~13cm),并且均未出现血肿及乳头、乳晕复合体坏死等并发症。2例发生小段切口裂开(发生率为5.56%),其余均为I期愈合。28例获随访6~18个月,乳头、乳晕感觉良好,切口瘢痕不明显,乳房外形满意。结论应用内上方真皮腺体蒂术式可使乳房得到良好的塑形,同时又能充分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血运及感觉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4.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复方倍他米松联合 5-氟尿嘧啶与单纯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小面积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1月至2019 年7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小面积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1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 5-氟尿嘧啶注射治疗,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 (VSS) 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后1个月, 观察组患者VSS评分为 (2.00±0.77) 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VSS评分 (6.22±1.93) 分 (t = 8.616, P < 0.001); 随访1年后, 观察组患者中治愈8例、显效10例,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3例、显效11例、无效4例 (Z = - 2.340, P = 0.019)。结论 与单纯应用复方倍他米松相比,应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小面积增生性瘢痕可有效促进瘢痕组织消退, 改善瘢痕症状, 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 ADPKD)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及辐射对其基因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SCGE)研究10例ADPKD(A组)、1个ADPKD家系中3例无症状者(B组)、20例健康对照者(C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及在0.5 Gy照射后的DNA损伤情况.采用彗星分析软件(CASP)进行图像分析,以尾DNA含量(TDNA%)评价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结果 A组照射前、后TDNA% (8.85%±0.14%,14.84%±0.77%)及照射后TDNA%的增加值(6.00%±0.77%)均显著高于C组(7.50%±0.37%,12.46%±0.26%,4.96%±0.44%),B、C两组及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中1例TDNA%照射前后均显著高于C组.结论 ADPK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基因不稳定性,在环境因素刺激下,有可能通过基因突变启动多脏器囊肿形成.SCGE为进一步阐明ADPKD发病机制及预后判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观察复方玄驹胶囊联合盐酸阿朴吗啡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方法:采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盐酸阿朴吗啡治疗115例ED患者为治疗组,单用盐酸阿朴吗啡治疗111例作为对照组,经连续2个月的治疗后,观察两组的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IEF-5)的评分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IIEF-5的评分在治疗前分别为(11.42±2.38)、(11.56±2.6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分别为(17.85±2.68)、(13.96±3.25)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而治疗组在治疗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玄驹胶囊联合盐酸阿朴吗啡治疗ED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67-70
目的探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口腔科治疗的10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按麻醉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患牙唇侧根尖区黏膜下注射利多卡因2~4 m L麻醉,观察组使用患牙唇侧根尖区黏膜下复方盐酸阿替卡因0.6~0.8 mL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有效率、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麻醉前后血压与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血压、心率平稳,而对照组舒张压下降、心率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晕、头痛、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效果显著,起效快,镇痛力强,感觉恢复快,且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
目的:建立用于检测ABO变异型血型的改良微柱凝胶法。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温州市人民医院和瑞安市人民医院ABO血型凝集强度改变或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患者12例。采用血型血清学检查和血型基因检测结合临床表现确认标本ABO血型;对已知血型标本用微柱凝胶法复核;用1% O型、A3亚型和A抗原减弱红细胞调整微柱凝胶法离心方式建立改良微柱凝胶法,并对全部标本进行检测。结果:12例标本中A3亚型1例,B(A)型3例,类孟买型3例,ABO抗原减弱5例;微柱凝胶法和盐水试管法检测敏感度相似,12例标本中只检出2例,检出比例为2/12;选定改良微柱凝胶法的离心方式为900 r/min离心2 min、4 ℃孵育30 min、1 800 r/min离心3 min;用改良微柱凝胶法检测12例标本,1例不能检出,检出比例为11/1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改良微柱凝胶法通过改变微柱凝胶血型卡的离心方式、增加孵育时间和孵育温度,提高了检测敏感度,适合ABO变异型血型的筛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