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401篇 |
免费 | 3271篇 |
国内免费 | 74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58篇 |
儿科学 | 905篇 |
妇产科学 | 550篇 |
基础医学 | 2415篇 |
口腔科学 | 829篇 |
临床医学 | 6142篇 |
内科学 | 4892篇 |
皮肤病学 | 672篇 |
神经病学 | 2516篇 |
特种医学 | 921篇 |
外科学 | 3465篇 |
综合类 | 12135篇 |
一般理论 | 2篇 |
预防医学 | 4988篇 |
眼科学 | 306篇 |
药学 | 8979篇 |
174篇 | |
中国医学 | 4950篇 |
肿瘤学 | 22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7篇 |
2023年 | 860篇 |
2022年 | 1812篇 |
2021年 | 2354篇 |
2020年 | 2295篇 |
2019年 | 1947篇 |
2018年 | 1753篇 |
2017年 | 1960篇 |
2016年 | 2269篇 |
2015年 | 2236篇 |
2014年 | 6069篇 |
2013年 | 5276篇 |
2012年 | 4939篇 |
2011年 | 4622篇 |
2010年 | 3382篇 |
2009年 | 2384篇 |
2008年 | 2121篇 |
2007年 | 1922篇 |
2006年 | 1533篇 |
2005年 | 1112篇 |
2004年 | 853篇 |
2003年 | 699篇 |
2002年 | 546篇 |
2001年 | 465篇 |
2000年 | 424篇 |
1999年 | 309篇 |
1998年 | 248篇 |
1997年 | 207篇 |
1996年 | 162篇 |
1995年 | 147篇 |
1994年 | 142篇 |
1993年 | 107篇 |
1992年 | 70篇 |
1991年 | 70篇 |
1990年 | 64篇 |
1989年 | 73篇 |
1988年 | 54篇 |
1987年 | 61篇 |
1986年 | 60篇 |
1985年 | 152篇 |
1984年 | 228篇 |
1983年 | 195篇 |
1982年 | 209篇 |
1981年 | 180篇 |
1980年 | 148篇 |
1979年 | 147篇 |
1978年 | 101篇 |
1977年 | 65篇 |
1976年 | 74篇 |
1975年 | 6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在麻醉手术中控制血压的效果。方法 :46例病人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对在麻醉前和麻醉手术过程中血压过高者静脉滴注硝酸甘油观察血压下降的情况 ,并对用药量和用药前后血压、HR进行记录。结果 :用药3分钟血压开始下降 ,5分钟达到理想的范围 ,平均用量 (4±1 1)mg,部分病人心率加快 ,1例出现心动过速 ,静脉注射艾司洛尔20mg后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硝酸甘油降压可控性强 ,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02.
丹参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丹参在儿科领域里的应用。方法:查找近年来有关丹参药理作用及儿童用药方面的相关报道。结果:近年来国内应用丹参治疗儿童疾病已有多处报告,主要应用于由于缺血缺氧所造成的呼吸道、肾脏、新生儿等疾病。具有活血化瘀、改善ATP酶的活性及保护呼吸链基本功能,并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结论:丹参类药物在小儿科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抗敏止痒乳膏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制一种非激素的外用乳膏,用于治疗瘙痒性皮肤病。方法:建立该乳膏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单盲法自身对照和双盲法随机分组进行对照试验,观测指标。结果:制备工艺简便,质量可靠,临床应用总有效率90%以上。结论:该乳膏制备工艺可行,治疗瘙痒性皮肤病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使用养阴活血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50例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阴活血汤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浓度及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使用养阴活血汤治疗效果显著,对血糖、血压控制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分析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RPL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15例RPLS患者表现为血压升高(89.56%)、痫性发作(74.78%)、头痛(59.13%)、视觉障碍(32.17%)、神经系统体征(20.00%)和意识改变(15.65%),其中101例(87.83%)患者头颅MRI异常,累及枕叶(71.29%)、顶叶(59.40%)、额叶(49.50%)、颞叶(38.26%)、侧室脑旁(1.98%)、脑干(3.96%)、小脑(3.96%)、皮质(3.96%)、丘脑(0.99%)、基底节区(0.99%),病灶为等或低T1WI信号,高T2WI信号,等或低DWI信号,高ADC及FLAIR信号。治疗后随访3~60月,81例预后良好,21例预后不良,5例死亡。预后不良组头痛发生率、住院期间m RS评分≥3分及并发症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 RPLS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可作出正确判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7.
108.
背景 目前,药物疗法是失眠障碍的一线治疗手段,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反应。与药物治疗相比,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的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性较好。目的 探讨rTMS与CBT-I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效果,以期为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1日—2021年12月1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或社区医院就诊的、符合《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ICSD-3)诊断标准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n=50),同期在社区招募与患者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n=16)。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慢性失眠障碍患者分为rTMS组与CBT-I组各25例,分别接受为期6周的rTMS或CBT-I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后,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接受多导睡眠监测(PSG)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定。对患者组和对照组进行静息态磁共振成像(rs-fMRI)扫描,并进行静息态低频振幅(ALFF)分析。将患者组和对照组ALF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作为感兴趣区域(ROI),将其作为种子点与患者全脑进行功能连接分析。结果 rTMS组和CBT-I组的PSQI评分、ISI评分以及RBANS中的即刻记忆、言语功能、延时记忆维度评分的时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41.160、69.615、47.923、12.090、28.193,P均<0.05);两组总睡眠时间的时间效应、睡眠效率的时间效应和组别效应以及N1%的时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8.995、12.414、4.342、7.806,P均<0.05)。干预后,CBT-I组睡眠效率高于干预前(t=-2.785,P<0.05)。rTMS组眶部额上回与左侧豆状壳核(t=4.991,P<0.05)、右内侧和旁扣带回(t=4.471,P<0.05)和右侧中央后回(t=4.922,P<0.05)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CBT-I组眶部额上回与左侧额中回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t=6.586,P<0.05)。结论 rTMS及CBT-I可能有助于改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的失眠情况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温肺健脾汤治疗肺气虚寒证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肺气虚寒证持续性A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肺健脾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P <0.05)。治疗后,两组的IL-4、 IL-6、 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的IL-4、 IL-6、 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温肺健脾汤能够有效提高肺气虚寒证持续性AR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10.
40例原发性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细胞来源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GI-DLBCL)的发病部位及其临床表现与胃肠道其它肿瘤性疾病难以鉴别,误诊率较高,且其标准治疗的方法仍未确定。本研究旨在分析PGI-DLBCL的临床特征、肿瘤细胞来源及预后,并探讨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1998~2007年诊治的40例PGI-DLBCL,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生存分析及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34例患者的肿瘤细胞来源。治疗方法包括联合化疗、手术 联合化疗及放疗、单纯手术等,联合化疗方案为CHOP及CHOP样方案。结果:40例PGI-DLBCL患者中,年龄10~89岁中位年龄56.5岁,男女比例1.86∶1,胃与肠道的发病比率为1.05∶1。预后分析可追访病例38例中,死亡12例(31.6%),3年和5年生存率均为64.7%。9例多部位发病的患者中,8例(88.9%)在3年内死亡。9例(26.5%)肿瘤细胞来源于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GC),25例(73.5%)来源于非生发中心(non-germinal center,non-GC)。单因素预后分析发现肿瘤细胞来源、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is index,IPI)、B症状对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P<0.05)。Cox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是LDH正常组的2.87倍。结论:PGI-DLBCL发病以中年男性为主,多部位发病是该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肿瘤细胞来源、IPI、B症状对预测患者生存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作用,其中初诊时血清LDH水平升高是本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