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59篇 |
免费 | 175篇 |
国内免费 | 8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74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8篇 |
内科学 | 1253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344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62篇 |
药学 | 121篇 |
中国医学 | 127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59篇 |
2012年 | 59篇 |
2011年 | 109篇 |
2010年 | 95篇 |
2009年 | 75篇 |
2008年 | 71篇 |
2007年 | 81篇 |
2006年 | 101篇 |
2005年 | 81篇 |
2004年 | 145篇 |
2003年 | 103篇 |
2002年 | 113篇 |
2001年 | 108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82篇 |
1998年 | 75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Down-regulation of specific antigen-driven cytokine production in a population with endemic Schistosoma japonicum infection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hen L Zhang ZS Wu HW Weir RE Xie ZW Hu LS Chen SZ Ji MJ Su C Zhang Y Bickle QD Cousens SN Taylor MG Wu GL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immunology》2002,129(2):339-345
Schistosome antigen-driven cytokine responses and antischistosome antibody levels of residents of a Schistosoma japonicum endemic island in Poyang Lake, Jiangxi Province were studied before and 45 days after treatment with praziquantel. IL-4, IL-5, IL-10 and INF-gamma were all detected in the supernatants of whole-blood cultures after stimulation with schistosome soluble egg antigen (SEA) and soluble worm antigen preparation (SWAP). The percentages of subjects producing detectable amounts of each cytokine assayed were higher in the group who were negative by stool examination at the start of the study than in those who were initially stool positive. After praziquantel treatment the percentages of subjects producing both type I and type II cytokines increased. This suggests that the production of both types of cytokine was down-regulated in the presence of live, egg-laying S. japonicum adult worms but that this was reversible by treatment. In contrast, the antibody studies showed higher levels of SWAP and SEA-specific antibodies (IgE, total IgG, IgG4, IgM) in subjects who were originally stool-positive than in those who were stool-negative. After treatment specific IgE responses were elevated, but total IgG and IgG4 anti-SEA and IgM anti-SWAP antibody levels all fell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32.
用噬菌体肽库筛选重组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的表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筛选和鉴定重组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线粒体相关蛋白rSj38的表位。方法:用纯化的rSj338/26GST免疫家兔获得抗rSj338/26GST的多克隆抗体IgG,将抗体进一步纯化,获得抗rSj338单特异多克隆抗体IgG。用纯化抗rSj338抗体对噬菌体12肽库进行5轮免疫学筛选,挑取克隆。采用Western blot免疫识别,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其获得的表位并与rSj338/26GST进行同源性比较。将获得的不同表位的阳性克隆分别免疫小鼠,并采用Western blot及dot-ELISA方法筛选能刺激小鼠产生较高滴度抗rSj338抗体的阳性克隆,并将阳性噬菌体免疫的小鼠血清对纯化的rSj338/26GST,26GST,日本血吸虫成虫及虫卵抗原进行Western blot识别。结果:经5轮免疫学筛选后挑取的32个克隆,用Western blot方法30个克隆能被抗rSj338抗体识别,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共有11种表位,与rSj338无一级结构的同源性。经动物免疫初步实验筛选。共获得4个免疫原性较强的阳性克隆,其免疫鼠血清均可识别rSj338/26GST,日本血吸虫成虫及虫卵抗原。结论:获得了4种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线粒体相关蛋白rSj338的表位,均为模拟表位,这将为日本血吸虫病的疫苗研究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3.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诱导保护性免疫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作者应用正交设计观察了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主动免疫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力。对照组接种SP2/0 腹水。实验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免疫方案,NP30主动免疫可产生22.36%~50.46%的减虫率,并确定了最优化免疫方案。本文提示NP30主动免疫对尾蚴攻击可产生一定的保护力,具有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的潜能。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筛选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二氯甲烷-甲醇部位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最强的流份。 方法 使用MTT法确定壮药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二氯甲烷-甲醇部位对RAW264.7细胞安全给药浓度范围,通过ELISA法测定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二氯甲烷-甲醇部位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NO、TNF-a、IL-12、IL-6、IL-1β含量,筛选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最强的流份。 结果 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流份在0.06~2.0 mg/ml浓度范围内,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流份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浓度在0.5 mg/ml以上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在0.5 mg/ml以下对细胞活力具有增强作用。二氯甲烷-甲醇洗脱部位高剂量能抑制炎症因子IL-12、IL-6、TNF-a、IL-1β释放,对NO的分泌没有抑制作用。 结论 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的二氯甲烷-甲醇部位抗炎机制是通过抑制NO、TNF-a、IL-12、IL-6、IL-1β炎症因子的分泌,二氯甲烷-甲醇(50:1)洗脱部位和二氯甲烷-甲醇(30:1)洗脱部位的抗炎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35.
中国日本血吸虫DNA遗传变异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中国日本血吸虫的遗传变异及相互进化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中国大陆及台湾不同地域的日本血吸虫进行RAPD扩增 ,计算地域株间的遗传距离 ,并以非加权配对聚类分析 (UPGMA)法绘制中国日本血吸虫的聚类图。结果 :中国大陆与台湾各聚一类 ;大陆的四川山区与湘、鄂、赣湖区分别聚为一类 ;湖区的湖北武汉、湖北钟祥与湖南岳阳聚为一类 ,湖北阳新与江西新建聚为一类 ,湖北松滋自成一类。结论 :中国日本血吸虫亲缘关系密切 ,存在共同的起源 ,同时在基因型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 ,分化的程度同地理生态环境差异相关 相似文献
36.
核酸疫苗Sj14-3-3联合CpG和mIL-12免疫小鼠抗日本血吸虫攻击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在证明核酸疫苗pcDNA3.1(+)-Sj14-3-3具有部分抗血吸虫感染的基础上,联合使用CpG和pcDNA3.1(+)-mIL-12,观察此二种佐剂在攻击感染小鼠的免疫效果及其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机制。方法 分别用pcDNA3.1(+)-Sj14-3-3+pcDNA3.1(+)-mIL-12、pcDNA3.1(+)-Sj14-3-3+CpG、pcDNA3.1(+)-mIL-12和CpG免疫小鼠。攻击感染后6W计数成虫负荷和肝虫卵数;检测免疫后0W、6W和12W小鼠血清总IgG、IgG1和IgG2a水平;检测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鼠脾细胞中CD4^+和CD8^+T细胞的比率。结果 pcDNA3.1(+)-Sj14-3-3+pcDNA3.1(+)-mIL-12和pcDNA3.1(+)-Sj14-3-3+CpG免疫小鼠的减虫率分别为41.2%和28.7%;减卵率分别为52.6%和41.2%。单独使用pcDNA3.1(+)-mIL-12和CpG也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保护性免疫主要通过诱导宿主产生CTL、TH1型和体液免疫应答。结论 pcDNA3.1(+)-mIL-12和CpG具有较强的增强核酸疫苗pcDNA3.1(+)-Sj14-3-3抗血吸虫攻击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建立仙加颈痛散剂中羌活、伸筋草的鉴别方法。方法利用薄层色谱鉴别仙加颈痛散剂中羌活(宽叶羌活)、伸筋草。结果对处方中二味药材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斑点清晰,相互分离良好,专属性强,空白实验表明阴性样品对药材的鉴别没有干扰。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为仙加颈痛散剂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38.
抗血吸虫成虫表膜抗原单克隆抗体检测循环抗原及/或免疫复合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血吸虫感染兔血清中循环抗原及/或免疫复合物的实验结果.以血吸虫成虫盐水浸液抗原ACSE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脏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抗成虫表膜的单克隆抗体8SE_4。此抗体经DE_(52)柱层析提纯后制成HRP-8SE_4结合物.血清样本与HRP-8SE_4作用后加入PEG(mw·6000)沉淀免疫复合物,然后加入底物OPD显色,于492nm读数,OD值即反映血循环中抗原及/或免疫复合物的量。实验结果表明5只重感染兔(接种尾蚴15O0~2000条)于感染后6wk可见OD值明显升高,达到感染前的1.9~4.5倍。5只轻感染兔接种尾蚴10~500条亦于感染6wk后OD值明显上升,至感染后8wk达高峰,此后至11wk剖杀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5轻感染兔检虫数为4~326条,未见虫荷与检测结果有明显相关。本实验结果提示感染兔血清中有循环表膜抗原及/或其复合物存在。至于检测该抗原能否用于考核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9.
本文报告了6种哺乳动物于人工感染安徽、湖北、广西、四川和云南5地日本血吸虫的虫体回收率及其虫卵开放前期。结果表明,C57BL小鼠、金黄仓鼠、长爪沙鼠、家兔和恒河猴均是中国大陆上述5地日本血吸虫的可容宿主,大鼠则是不可容宿主。各种动物感染大陆上述5地日本血吸虫的虫卵开放前期平均天数表明,C57BL小鼠、金黄仓鼠或恒河猴感染云南或广西两地血吸虫的虫卵开放前期均较四川的为长,差别显著。本文指出德国汉堡热带医学研究院提供的或由其转种而传代的日本血吸虫的平均虫卵开放前期明显地较中国大陆各地日本血吸虫自然隔离群的长5~8d,它已不能代表中国大陆品系日本血吸虫的生物学特性,建议将其称为“中国大陆Vogel品系”,以资与中国大陆的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建立快速鉴别大蓟混伪品飞廉和魁蓟的方法。[方法]通过比对ITS基因序列,分别筛选飞廉、魁蓟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并设计鉴别引物。考察PCR反应的退火温度、循环数及不同酶的适用性,对酶切反应时间和酶切底物量进行优化。同时对该方法适应性及掺伪比例的专属性、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当退火温度为58~60℃、循环数为30个时,样品均能扩增出一条379 bp的DNA条带。底物为8μL、酶切温度为37℃、酶切反应120 min时,ZraI酶将飞廉切割成120 bp和259 bp两条DNA条带;DNA底物为8μL、酶切温度为37℃、酶切反应60 min时,ApaLI酶将魁蓟切割成126 bp和253 bp两条DNA条带。[结论]试验建立的PCR-RFLP方法能够准确地鉴别大蓟混伪品飞廉、魁蓟,避免此类药材的混用,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