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1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4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500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69篇
中国医学   201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建立直接数码扫描薄层色谱的影像,利用计算机软件测定黄连提取物中巴马汀、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含量的新方法。方法薄层色谱的制备:硅胶高效薄层板;展开剂为乙酸丁酯∶甲醇∶异丙醇∶氨水(25%~28%)=5∶2∶1.5∶1.2;定量操作获得荧光薄层色谱经摄像获取色谱的影像,经专业软件数码扫描,替代常规薄层色谱需采用薄层扫描仪定量的测定方法,利用获取的色谱中小檗碱、巴马汀、表小檗碱、黄连碱斑点的积分值,直接外标法同时测定含量。结果经精密度、准确度、重复性测试,结果符合方法学验证的技术要求。与液相色谱测定的数据比较完全具有可比性。结论用自编计算机软件(‘digiscan’)作为虚拟扫描仪进行数码扫描薄层色谱的影像(薄层色谱视觉数据的永久记录),通用软件Origin Pro积分,外标法计算含量,不需要昂贵的薄层色谱扫描仪,即可进行含量测定,通过黄连提取物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测定,证明这一替代方法用于中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可行性。本法最大优点是不需要昂贵的薄层扫描仪,依靠软件操作,薄层色谱的影像可长期保存,测定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检测成本效益高。符合中药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需求,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尤其适合生产企业的全程检验、新药研发过程检验及市场商品的检验。  相似文献   
92.
目的: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给予穿山龙提取物后的尿液代谢组学进行研究,寻找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相关代谢通路。方法:采用尿酸钠(MSU)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穿山龙提取物组、模型组、穿山龙提取物干预组,每组10只。给药组灌胃给予穿山龙提取物,给药剂量0. 48 g·kg~(-1),每天1次,连续5 d,于末次给药后,收集大鼠尿液,运用UPLC-Q-TOF/MS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分析,采用正、负离子扫描模式下电喷雾离子源,数据采集范围m/z 100~1 500,采用全扫描方式。结果:鉴别出了12个共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为肌氨酸,二甲基甘氨酸,脱氧胞苷,尿酸,5-HT,L-胱硫醚,4-吡哆酸,脱氧尿苷,褪黑激素,5-甲氧基色胺,富马酸和胞苷。与空白组比较,穿山龙提取物组中这12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均明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在穿山龙提取物干预组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中,有10个上调,2个下调,穿山龙提取物对肌氨酸,尿酸,L-胱硫醚,4-吡哆酸,脱氧尿苷,5-甲氧基色胺,胞苷,二甲基甘氨酸,褪黑激素,富马酸这10个标志物均表现出了纠正异常表达的趋势;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相关性最强的代谢通路为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结论:穿山龙提取物可能是通过促进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中胱硫醚向半胱氨酸的转化水平,上调色氨酸代谢中褪黑激素,实现对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长柱重楼、滇重楼和南重楼的HPLC指纹图谱与其抗肝癌作用的谱效关系,为明确重楼抗肝癌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HPLC建立3种重楼提取物的指纹图谱,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10 min,20%A; 10~20 min,20%~25%A; 20~30 min,25%~30%A; 30~40 min,30%~35%A; 40~50 min,35%~40%A; 50~60 min,40%A; 60~75 min,40%~45%A; 75~80 min,45%~60%A),流速0. 9 m L·min~(-1),检测波长203 nm;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3种重楼提取物对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运用聚类分析(HCA)和灰色关联度分析(GRA)研究3种重楼指纹图谱和抗肝癌作用的关系,找出对抗肝癌作用贡献较大的成分。结果:在3种重楼的HPLC指纹图谱中,确定其中11个色谱峰为共有峰。作用时间72 h时长柱重楼、滇重楼、南重楼的IC_(50)分别为148. 33,178. 87,208. 09 mg·L~(-1),其中长柱重楼的抗肝癌活性最强。灰色关联度结果显示,滇重楼共有峰中关联度较高的为1~10号峰,长柱重楼共有峰关联度较高的为1~7号峰,南重楼共有峰中关联度较高的为1~4,6~10,N1号峰,与IC_(50)关联度均0. 7。各重楼变量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与IC_(50)聚为一类的色谱峰的关联度均 0. 7。结论:建立了3种重楼的HPLC指纹图谱,重复性良好。3种重楼中的1~4,6和7号色谱峰对抗肝癌药效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94.
目的:构建地乌药材基原物种系统鉴定体系,并对全国16个产地的地乌药材进行综合品质评价,为地乌药材产地选择及临床用药安全奠定基础。方法:使用传统鉴别方法结合DNA条形码核糖体DNA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分子鉴定技术快速鉴别地乌药材真伪,并基于HPLC-UV对地乌药材中5个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Welch 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1%三氟乙酸溶液(30∶70),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1。结果:传统鉴别及DNA条形码快速鉴别技术均能准确鉴别地乌药材真伪。BLAST比对分析发现,16个产地地乌药材均与林荫银莲花Anemone flaccida具有最大相似度;基于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表明湖北恩施板桥镇的地乌药材中5个三萜皂苷类成分含量之和最高(10.59%),其次为贵州毕节赫章(6.28%)和湖北长阳都镇湾(5.64%)。结论:DNA条形码技术可作为地乌药材传统鉴定技术的有效补充,该鉴别体系可保障地乌药材基原准确及临床用药安全。HPLC多指标成分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所涉及的产地中,湖北恩施、长阳、五峰,贵州毕节和重庆金佛山的地乌药材质量较优,可作为地乌药材的重要产地。  相似文献   
95.
纤维化是以成纤维细胞活化与细胞外基质异常增多和过度沉积为特征的病理过程,可发生于多种器官,持续进展可致器官结构破坏和功能减退乃至衰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由于纤维化病理机制的复杂性,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中药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中的丹参酮类和丹酚酸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胶原纤维产生和促进纤维蛋白降解、抑制细胞增殖等多方面作用,在防治组织器官纤维化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丹参中主要成分的抗纤维化药效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丹参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目的:基于定量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大黄异病同治急性中风的物质基础及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再灌注的缺血性中风(IS)大鼠模型和胶原酶来诱导的出血性中风(ICH)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性中风假手术组(Sham1),缺血性中风组(IS),出血性中风+大黄治疗组(DH1),出血性中风假手术组(Sham2),出血性中风(ICH)组和出血性中风+大黄治疗组(DH2),每组10只。IS,Sham1和DH1组在24 h后,ICH,Sham2和DH2组在48 h后,生理盐水灌注后取脑组织行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差异表达蛋白(DEPs)。对共性DEP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相关的DEPs进行蛋白免疫印迹验证。结果:大黄调节急性中风疾病相关共性DEPs 21个(上调12个,下调9个)。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显示,富集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通路,通路中包含神经丝蛋白轻链多肽(Nefl),神经丝蛋白中链多肽(Nefm),神经丝蛋白重链多肽(Nefh)。大黄异病同治急性中风共性机制主要包括能量代谢、离子稳态、突触相关蛋白的调节、细胞周期及神经形成。共性DEPs验证,大黄治疗后,GTP结合蛋白REM2(Rem2),酪氨酸3-单加氧酶(Th),Nefl和神经调制蛋白(Gap43)表达量与相应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Nefl表达为下调,而Rem2,Th和Gap43表达为上调,此结果与蛋白质组学检测结果一致。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大黄-异病同治-差异蛋白质表达谱,能量代谢、离子稳态、突触相关蛋白调节、细胞周期及神经形成是其共性机制。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模型小鼠脑组织样本,寻找与抑郁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探讨蜘蛛香环烯醚萜部位(IEFV)可能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4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2.5 mg·kg-1),IEFV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5.73,11.47,22.94 mg·kg-1)。采用CUMS对小鼠造模,以IEFV及阳性药(氟西汀)为干预药物,用行为指标和生化指标进行药效学评价。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分析IEFV对CUMS抑郁模型小鼠脑组织中内源性物质的影响,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来确认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代谢通路进行富集。结果:造模后,小鼠的不动时间大幅度提高、蔗糖偏好率明显下降,兴奋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显著下降,表明造模成功。给予IEFV和氟西汀后,小鼠不动时间、蔗糖偏好率和兴奋性神经递质向正常水平回调,提示给药后抑郁状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脑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模型组可与正常组明显分开,同时IEFV低、中、高剂量组和氟西汀组均显示有偏离模型组向正常组靠拢的趋势,与行为学结果一致。模型组与正常组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得到了16个变化显著的差异代谢物,包括12个水溶性差异代谢物和4个脂溶性差异代谢物。通过MetPA数据库分析得到7条潜在靶标代谢通路,包括三羧酸循环(TCA),牛磺酸和亚牛磺酸的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IEFV高剂量组可显著回调11种差异代谢物。结论:IEFV可能主要通过影响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神经递质水平发挥抗抑郁作用,可为IEFV抗抑郁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
《山东中医杂志》2020,(1):18-22
黄连配黄芩是苦寒燥湿药物相须配伍的经典药对,《伤寒杂病论》中含有黄连黄芩药对的方剂共9首,涉及条文12条,共12个症状,依次是:心下痞(5次)、下利(4次)、呕吐(3次)、肠鸣(3次)、心烦(2次)、出汗(2次)、干噫食臭(1次)、失眠(1次)、出血(1次)、恶寒(1次)、喘(1次)、狐■(1次)。症状不同,配伍的药物选择也各不相同。量效关系方面,黄连在清心火、安心神时用量最重,达到四两,辅以黄芩二两,二者比例为2∶1;治疗病机以湿热为主的呕吐、下利时,黄连、黄芩的剂量均为三两,二者比例为1∶1;治疗寒热错杂痞证时,黄连仅用一两,黄芩仍为三两,二者比例为1∶3;治疗无形邪热阻滞中焦之热气痞或出血证,黄连、黄芩用量仅为一两,二者比例为1∶1。黄连、黄芩各自的剂量大小与两药在全书中的用药规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川芎⁃天麻配伍对川芎中川芎嗪、阿魏酸在大鼠脑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18只大鼠随机分成川芎组、川芎⁃天麻(1∶0.25)组、川芎⁃天麻(1∶1)组,每组6只,建立血瘀型偏头痛模型。灌胃给药后,于大鼠脑内插入微透析探针,收集不同时间点脑透析液,UPLC⁃MS/MS法检测川芎嗪、阿魏酸含有量,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单味药组比较,配伍组2种成分T1/2[川芎⁃天麻(1∶1)组阿魏酸除外]、MRT0~∞、Cmax、AUC0~∞升高(P<0.05,P<0.01);川芎⁃天麻(1∶0.25)组两者T1/2、MRT0~∞、AUC0~∞高于川芎⁃天麻(1∶1)组(P<0.05,P<0.01),川芎嗪Cmax降低(P<0.05)。结论天麻可提高川芎中川芎嗪、阿魏酸脑组织吸收程度,延长作用时间,减缓消除速率,增加蓄积,其作用强度与天麻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建立南板蓝根药材及饮片的HPLC-DAD特征图谱,用以鉴别正品与伪品。方法采用HPLC,色谱柱:Agilent Zorbax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进行分离;检测器为二级管阵列(DAD);柱温:35℃;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μL。结果测定了15批正品南板蓝根药材、12批主品南板蓝根饮片,找到5个共有峰,其中3个峰确定为2-苯并恶唑啉酮、靛蓝和靛玉红。结论建立的南板蓝根特征图谱能有效区别正品与伪品;经方法学论证,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