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40篇 |
免费 | 357篇 |
国内免费 | 7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5篇 |
儿科学 | 430篇 |
妇产科学 | 21篇 |
基础医学 | 502篇 |
口腔科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696篇 |
内科学 | 552篇 |
皮肤病学 | 12篇 |
神经病学 | 49篇 |
特种医学 | 49篇 |
外科学 | 87篇 |
综合类 | 743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671篇 |
眼科学 | 17篇 |
药学 | 547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86篇 |
肿瘤学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177篇 |
2021年 | 242篇 |
2020年 | 214篇 |
2019年 | 120篇 |
2018年 | 120篇 |
2017年 | 126篇 |
2016年 | 167篇 |
2015年 | 167篇 |
2014年 | 248篇 |
2013年 | 345篇 |
2012年 | 296篇 |
2011年 | 301篇 |
2010年 | 234篇 |
2009年 | 214篇 |
2008年 | 198篇 |
2007年 | 175篇 |
2006年 | 209篇 |
2005年 | 196篇 |
2004年 | 158篇 |
2003年 | 120篇 |
2002年 | 94篇 |
2001年 | 98篇 |
2000年 | 62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3(IL-1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儿童血清中的表达.方法 住院5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喘息症状( A 组,30例) 和无喘息症状( B 组,28例) 两组; 对照组( C组,30例)为健康儿童.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三组血清中IL-13和VEGF的浓度.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13、VEGF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的IL-13、VEGF的水平(分别为214.61±67.2 ng/L;0.55±0.13 ng/ml)高于肺炎支原体肺炎不伴喘息组(分别为189.56±52.1 ng/L;0.42±0.16 ng/m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IL-13、VEGF浓度增高可能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导致喘息样发作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初步评价改良Hodge试验在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改良Hodge试验对170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肺炎克雷伯菌的碳青霉烯酶进行初步筛查,PCR扩增其基因并测序。结果在17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10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8株改良Hodge试验筛查阳性,经PCR证实8株均携带碳青霉烯酶-2型基因。结论改良Hodge试验能准确的筛查出临床分离株中存在的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伴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将98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伴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不适症状等。结果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11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且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伴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4.
肺炎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多数MP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较轻,具有自限性,但也有导致重症肺炎或肺外并发症的可能。近几年MP耐药率逐年上升,早期、快速诊断MP感染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相当重要。目前诊断MP感染的方法主要有分离培养、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实验室诊断MP感染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各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5.
996.
2012年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耐药性的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2012年我国11家医院成人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2年1-12月全国11家中心分离的599株成人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其中肺炎链球菌381株,流感嗜血杆菌137株,卡他莫拉菌81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MIC值.结果 50%(300/599)的菌株分离自60岁以上的患者,16.2%(97/599)的菌株分离自40岁以下的患者.按照肺炎链球菌口服青霉素的折点判定标准,56.7%(216/381)的肺炎链球菌为青霉素不敏感菌株(PNSSP),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超过90%(345/381),对口服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39.9% ~50.7%(152 ~ 193株).肺炎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敏感度分别为97.8%(372/381)和99%(377/381).PNSSP对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青霉素敏感菌株(PSSP).流感嗜血杆菌对除氨苄西林(71.5%,272/381)和头孢克洛(75.2%,286/381)外的抗菌药物的敏感度均超过90%.流感嗜血杆菌中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21.9%(30/137),且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氯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性显著高于β-内酰胺酶阴性菌株.氟喹诺酮类药物对流感嗜血杆菌的作用效果明显.除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对卡他莫拉菌作用较差外,其他药物对卡他莫拉菌均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结论 大环内酯类和口服头孢菌素类药物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抗菌活性有限,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仍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8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普通组和难治组,回顾性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特点。结果难治组发病年龄大于普通组(P0.05),性别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难治组平均热程为11.19±2.30天,明显高于普通组,其中难治组27例热程大于10天,难治组中30例患儿肺CT均表现为肺段实变,累及范围均超过1/3肺叶,肺外并发症明显高于普通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对于发热时间长,肺部CT表现为肺段实变,累及范围均超过1/3肺叶,合并肺外并发症者,应考虑为难治性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相似文献
998.
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 总被引:128,自引:4,他引:128
目的 了解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杀菌的耐药性、药特点,指导用药。方法 对应用双纸片 试验法检测62株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生素耐药性作了初步研究。结果 ESBLS总阳性率为40.35,以重症监护病房为最高(75.0%)。产FSBLS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性高达82.9 ̄100.0%,较不产ESBLS菌高77.0% ̄94.0%。对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呼吸内科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现况和评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实施效果,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 VITEK2微生物分析系统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呼吸内科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敏分析,比较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干预前(2012年)和干预后(2013年)呼吸内科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结果2012年(干预前)和2013年(干预后)从本院呼吸内科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73株和58株,其主要来源于呼吸系统感染,分别占91.8%和82.8%;该项方案干预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由27.4%降为20.7%,其对常用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干预前,尤其是氨曲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显著降低(P <0.05)。结论该项方案干预后,呼吸内科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13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低于干预前,其中有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肺炎链球菌感染大鼠所致肺炎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国际通用方法制造肺炎链球菌肺部感染模型。用清洁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A组(未灌NAC注菌组)、B组(灌NAC注菌组)、C组(未灌药未注菌组)。从实验第1天开始A组给予NAC药物灌胃,B组以等量无菌注射用水灌胃。第4天A、B组通过气管注入0.4ml肺炎链球菌稀释液,对照组通过气管注入0.4ml无菌生理盐水,每组仅注入1次;第7天后处死取材,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中性粒细胞活性氧浓度(ROS),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含量。病理切片,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A组显微镜下明显可见肺泡大小不一致,肺泡间隔增宽增厚,间质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B组也可见上述病理变化,但较A组减轻,C组肺泡大小较一致,肺泡间隔无明显增宽增厚,间质内极少量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AB两组间中性粒细胞CD11b/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3.65,P0.01);两组间中性粒细胞活性氧(RO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3.97,P0.01);两组间IL-1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4.66,P0.01);两组间IL-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38.59,P0.01),以上指标均B组较A组值低。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能够减轻大鼠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炎症反应和肺组织破坏,其抗氧化作用对肺炎链球菌所致肺炎可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