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85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头孢哌酮/舒巴坦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β-内酰胺类合剂。该药抗菌谱广,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等多种感染。该药临床已使用多年,对于耐药菌的治疗地位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故综述其药动学/药效学特点,总结文献报道的给药方案优化策略,以供临床使用中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2.
目的引起临床医师及药师的重视,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报告1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严重不良反应,分析基本情况并对此提出建议。结果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严重不良反应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可导致患者死亡。结论应继续加强该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复方磺胺甲噁唑分别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两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对于临床分离3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2组抗菌药物对3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联合抑菌指数(FIC)。判断联合效应。结果复方磺胺甲噁唑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MIC为2/38,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至0.5/9.5,FIC指数分布范围主要在0~1。结论复方磺胺甲噁唑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两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后,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24.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要求,以干扰试验测定。结果本药细菌内毒素限值为0.15EU/ml,在3.333-0.400mg/ml的浓度范围内,不干扰细菌内毒素试验。结论细菌类毒素凝胶法较家兔热原法具有灵敏度高,快速简便易行厦重现性好等优点,本品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凝胶法代替家兔热原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血液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出现发热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一项随机、单盲、对照的多中心研究,共纳入216例确诊为血液系统肿瘤伴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9.05%和74.4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体温明显降低,与基线相比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日体温的变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比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更明显,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3.09±1.81)d和(3.67±1.99)d;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的细菌学疗效明显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3.97%vs10.00%),两组病例均未观察到有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亦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可作为经验性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理想治疗,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6.
刘义强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1):1764-1767
目的探讨肾舒颗粒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江油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盂肾炎患者9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 g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中,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肾舒颗粒,2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和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22%、9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频、尿急、尿痛和腰痛评分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均明显下降,而免疫球蛋白A(Ig A)和免疫球蛋白G(Ig G)均明显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舒颗粒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慢性肾盂肾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考察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在含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和转化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与含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和转化糖注射液配伍6h内的含量,并考察其外观、pH值变化。结果: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与2种注射液配伍后,6h内其含量变化不大,溶液澄清,pH值基本稳定。结论: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可与含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和转化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4月在本院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出现ADR/ADE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ADR/ADE与年龄、既往疾病等因素有关,主要发生于〉50岁年龄组中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既往病史者;ADR/ADE与联合用药有关,联用药物越多ADR/ADE发生率越高;ADR/ADE主要为一般过敏性反应(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反应等,采取治疗措施后,"痊愈"9例,占20.9%;"好转"33例,占76.7%;死亡1例,占2.4%,ADR/ADE的转归与既往疾病有关。结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ADR/ADE可由用药以外因素(如年龄、既往疾病等)诱发,临床使用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磷霉素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79例下呼吸道感染住(?)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磷霉素钠注射剂4.0 g,ivd qd,给药后1h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剂2.0 g,ivd bid;对照组单独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剂2.0 g,ivd bid。两组疗程均为7~14 d,比较两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50%和85.71%,对照组分别为74.35%和62.9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和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霉素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单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Two simple and selectiv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s were developed for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cefoperazone sodium, cefadroxil monohydrate, cefprozil anhydrous and amoxicillin trihydrate in pure forms as well as in their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s. The methods are based on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these drugs with either Ce (IV) or Fe (III) in acid medium to give an intense yellow coloured product (λmax=397 nm).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and optimized. Beer's plots were obeyed in a general concentration range of 5–30 μg ml−1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not less than 0.9979 for the four drugs with the two reagents. The methods are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s containing amoxicillin, either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potassium clavulanate, flucloxacillin or dicloxacillin. They were also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the other three studied drugs in vials, capsules, tablets and suspensions with good recovery; percent ranged from 99.7 (±0.46) to 100.32 (±1.05) in the Ce (IV) method and 99.6 (±0.50) to 100.3 (±1.32) in the Fe (III) method. Interferences from other antibiotics and additives products wer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