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74篇
  免费   1558篇
  国内免费   479篇
耳鼻咽喉   122篇
儿科学   647篇
妇产科学   399篇
基础医学   3522篇
口腔科学   194篇
临床医学   4317篇
内科学   4015篇
皮肤病学   136篇
神经病学   1195篇
特种医学   897篇
外科学   2885篇
综合类   5468篇
预防医学   3208篇
眼科学   102篇
药学   3177篇
  15篇
中国医学   1816篇
肿瘤学   396篇
  2023年   314篇
  2022年   687篇
  2021年   1019篇
  2020年   903篇
  2019年   680篇
  2018年   706篇
  2017年   742篇
  2016年   839篇
  2015年   862篇
  2014年   2016篇
  2013年   2048篇
  2012年   1880篇
  2011年   2006篇
  2010年   1544篇
  2009年   1481篇
  2008年   1403篇
  2007年   1368篇
  2006年   1328篇
  2005年   1083篇
  2004年   931篇
  2003年   838篇
  2002年   700篇
  2001年   632篇
  2000年   640篇
  1999年   510篇
  1998年   435篇
  1997年   436篇
  1996年   370篇
  1995年   365篇
  1994年   335篇
  1993年   311篇
  1992年   268篇
  1991年   234篇
  1990年   220篇
  1989年   184篇
  1988年   206篇
  1987年   192篇
  1986年   145篇
  1985年   168篇
  1984年   201篇
  1983年   119篇
  1982年   151篇
  1981年   132篇
  1980年   129篇
  1979年   104篇
  1978年   100篇
  1977年   89篇
  1976年   64篇
  1975年   60篇
  1973年   8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研究脑梗死急性期降压及在不同时间进行降压治疗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据发病后是否降压及进行降压的时间,将1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6组,观察各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再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在发病后进行降压治疗的患者中其心脑血管事件再发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未降压组(P<0.01) 3d后降压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明显好于未降压组(P<0.01).结论 降压治疗可以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3d后进行降压治疗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要好.  相似文献   
72.
抑郁患者血清皮质醇与血压在应激前后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抑郁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血压在应激前后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在安静状态、心理应激状态和心理应激后 (恢复状态 )测量抑郁组和对照组的血清皮质醇浓度、血压 ,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 ,以及心理应激前后的变化。心理应激以规定时间内的计算试验模拟 ,血清皮质醇以酶联免疫试验检测 ,血压为常规检测。结果 1.皮质醇 :抑郁组在安静状态、应激状态、恢复状态的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抑郁组应激前后皮质醇浓度的波动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5 )。2 .收缩压 :安静状态和恢复状态时抑郁组的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应激状态时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应激前后收缩压的波动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3 .舒张压 :抑郁组在安静状态时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5 ) ,在应激状态和恢复状态时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应激前后舒张压的波动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抑郁患者存在基础血压升高 ,此现象可能与抑郁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单因素观察吸入性损伤或烧伤后血清免疫反应性降钙素(iCT)的变化,分析其诊断意义。方法将24只犬随机分为单纯吸入性损伤后中度(A)、重度(B)、特重度损伤(C)组及单纯重度烧伤(D)组,每组6只。吸人性损伤犬均在伤后6 h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其损伤程度。分别于不同时相点抽取犬静脉血检测iCT含量,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结果(1)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A、B、C组犬符合吸入性损伤的预期程度。(2)与伤前值(38±22)ng/L比较,各组吸人性损伤犬iCT含量在伤后1 h均明显升高(P<0.05),伤后4 h明显高于D组(P(0.05),其中A组于24 h达峰值(453±224)ng/L,B、C组在48 h内呈进行性升高。D组犬iCT含量在伤后2 h开始持续升高,至伤后48 h为(125±41)ng/L。(3)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与伤前值(109±8)mm Hg (1 mm Hg=0.133 kPa)比较,A、D两组氧分压(PaO2)伤后各时相点无明显差异(P>0.05),B、C组犬从伤后8 h和伤后4 h开始持续下降,分别为(65±6)、(71±9)mm Hg。与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伤前值(38±5)mm Hg比较,C组犬伤后24 h PaCO2开始升高[(52±11)mm Hg]。结论在吸入性损伤后8 h内,iCT的变化明显早于血气分析指标,其诊断意义接近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74.
吸烟对大学生24h动态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新超  方昆  汪思应  宋伟  王颖 《中国校医》2003,17(5):401-403
目的 探讨吸烟对大学生血压的形响。 方法 随机选择日吸烟量≥ 10支男性大学生 34例为吸烟组 ,不吸烟者 31例为不吸烟组 ,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结果 吸烟组 2 4h、日间及夜间平均血压均高于不吸烟组 ,日间血压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2 4h血压显示吸烟组血压波动范围高于不吸烟组 ,分为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无显著性以及部分时段血压不稳定三个阶段 ;吸烟组吸烟时心率显著快于对照组。 结论 吸烟可致正常血压男性大学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应采取有效措施禁止学生吸烟  相似文献   
75.
一种具有高信噪比的脉搏波光电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研制一种生理信号光电传感器。方法:利用光电传感器检测通过指端毛细血管后的光强度的变化,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电信号1/V转换、放大、滤波处理。结果:获得了清晰稳定的指端容积脉搏波。结论:高信噪比的光电传感器可用作于临床监测和生理信号分析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对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行脑组织氧代谢监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2 8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 (均在全麻下急诊行血肿清除术和 (或 )去骨瓣减压术 )术中及术后持续进行脑组织氧代谢监测 ,观察脑组织氧分压 (PbtO2 )、二氧化碳分压 (PbtCO2 )和pH值 (pHbt)的变化。 结果  (1) 2 8例脑外伤患者在剪开硬脑膜后PbtO2 、pHbt分别从 (13± 4 )mmHg、(6 .96± 0 .15 )增加至 (2 1± 5 )mmHg、7.0 5± 0 .12 (P <0 .0 5 ) ,PbtCO2 从 (6 1± 6 )mmHg下降至 (5 3± 5 )mmHg(P <0 .0 5 )。(2 )其中 2 4例脑外伤患者在血肿清除后 ,PbtO2 、pHbt值分别从 (2 1± 4 )mmHg、7.0 5± 0 .11增加至 (2 8± 6 )mmHg、7.15± 0 .10 (P <0 .0 5 ) ,PbtCO2 从 (5 2± 6 )mmHg下降至 (4 5± 4 )mmHg(P <0 .0 5 )。 (3)PbtO2 <10mmHg持续 30min以上的患者预后差。 结论  (1)脑组织氧代谢监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监测手段 ,能直接动态反映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变化 ,及时发现脑组织缺血缺氧 ,以指导治疗。 (2 )持续进行脑组织氧代谢监测可判断重型脑外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7.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26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多来手术治疗26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全组26例,术前均经影像检查证实诊断。行择期手术21例,破裂型腹主动脉瘤急诊手术5例。26例均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重建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均为急症手术患者,总病死率7.7%,急诊手术病死率40.0%。随访时间1-5年。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8%,75%。死亡原因均与腹主动脉瘤和手术无关。结论CTA检查是诊断腹主动脉瘤的可靠方法。手术治疗仍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重要方法。瘤体直径不是决定手术的唯一指征。影响手术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龄、严重的心肺疾病和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78.
 To monitor the lead hazards in industrie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elevated blood lead levels (BLLs) in lead-exposed workers, a lead surveillance system (PRESS-BLLs)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operated in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since July 1993. A cohort of lead-exposed workers who received a periodic annual health examination at 55 accredited hospital laboratories was constructed. A total of 9807 separate BLL measurements were reported to the system in 1994. The mean BLL was 15.8 μg/dl in male workers and 11.6 μg/dl in female workers. The mean BLL of lead-exposed workers was significantly (P<0.05, z-test)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general Taiwanese population (8.6 μg/dl for males and 6.7 μg/dl for females). In addition, the BLLs of 983 (10.0%) workers exceeded the regulatory action level (40 μg/dl for males; 30 μg/dl for females). The workplaces and homes of 57% of the workers with elevated BLLs were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 the sources of lead contamination. These actions identified the causes of elevated BLLs and set up strategies to reduce workers’ lead exposu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occupational lead surveillance system represents a method for monitoring of lead hazards from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settings to prevent lead poisoning. The information acquired from the system can help in the setting up of a priority of preven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ntrol measures. It is also useful for further monitoring of changes in the BLLs of the lead-exposed-worker cohort. The Health Department of Taiwan can use this information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current industrial hygiene practice. Subjects with elevated BLLs have been medically treated and placed on long-term follow-up for sequelae. Received: 2 September 1996/Accepted: 29 November 1996  相似文献   
79.
低能量血管内激光照射治疗脑损伤的免疫功能变化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49例接受低能全血管内激光照射治(ILIB)的脑损伤病人的免疫功能改变进行研究.研究显示,低能量血管内激光照射疗法可明显改善免疫状态和免疫反应水平,增强免疫功能和机体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80.
为了探讨动脉分支处及小动脉端侧吻合处的血液流动方式,采用微循环电视显微镜成像技术,活体观察大鼠肠系膜微动脉分支区域血液流动方式和红细胞流变行为,研究动脉血流方向的改变对血流方式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到,在形态各异的大鼠肠系膜微动脉分支区域血液流态为稳定层流;红细胞通过不规则变形能很好地适应血管腔不同的几何形态,以保持血液流态的稳定。结果表明,微小动脉血流方向的改变未能在分支区域导致湍流发生,小动脉端侧吻合只是人为增加了侧支循环,同样不会导致血流紊乱和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