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808篇
  免费   8090篇
  国内免费   5880篇
耳鼻咽喉   481篇
儿科学   3672篇
妇产科学   1047篇
基础医学   9233篇
口腔科学   703篇
临床医学   25387篇
内科学   13315篇
皮肤病学   1405篇
神经病学   1839篇
特种医学   36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5篇
外科学   4956篇
综合类   43537篇
预防医学   9482篇
眼科学   814篇
药学   17059篇
  182篇
中国医学   10270篇
肿瘤学   10603篇
  2024年   1160篇
  2023年   4011篇
  2022年   4302篇
  2021年   4430篇
  2020年   3569篇
  2019年   3724篇
  2018年   1966篇
  2017年   3130篇
  2016年   3513篇
  2015年   3555篇
  2014年   5518篇
  2013年   5480篇
  2012年   6963篇
  2011年   7547篇
  2010年   7331篇
  2009年   7446篇
  2008年   7826篇
  2007年   7521篇
  2006年   7243篇
  2005年   7991篇
  2004年   6679篇
  2003年   7119篇
  2002年   5837篇
  2001年   5495篇
  2000年   4254篇
  1999年   3717篇
  1998年   3440篇
  1997年   3062篇
  1996年   2838篇
  1995年   2501篇
  1994年   2073篇
  1993年   1416篇
  1992年   1264篇
  1991年   1190篇
  1990年   927篇
  1989年   981篇
  1988年   257篇
  1987年   174篇
  1986年   160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周洁  毕建朋 《中草药》2019,50(6):1395-1399
目的研究犀角地黄汤加味对败血症导致的炎症和肺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制备败血症小鼠模型,测量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反映败血症小鼠的器官损伤程度;HE染色观察败血症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组织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小鼠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粒细胞分化抗原-1(Gr-1)的阳性表达;TUNEL法分析败血症小鼠肺中的TUNEL阳性细胞数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犀角地黄汤加味减轻了败血症小鼠的炎症反应和肺损伤程度,以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犀角地黄汤加味显著减少了败血症小鼠肺中的TUNEL阳性细胞数量。结论犀角地黄汤加味可以减轻败血症导致的炎症和肺损伤,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尼洛替尼联合重组人干扰素(IFNα-2b)治疗进展期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进展期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伊马替尼和IFNα-2b治疗,研究组予以尼洛替尼联合IFNα-2b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乳酸脱氢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乳酸脱氢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伊马替尼联合IFNα-2b治疗相比,尼洛替尼联合IFNα-2b治疗进展期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乳酸脱氢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且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药物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错配修复缺陷治疗中的成功使得该疾病的免疫治疗得以重视。然而,失配修复缺陷的结直肠癌患者仅占结肠癌患者的一部分。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将免疫治疗应用到疾病的早期阶段,包括辅助一线治疗,以及检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然而,哪些患者能够从该免疫治疗中获益仍是值得商榷的问题,因为这类药物具有自身免疫毒性。PD-1的配体之一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作为一种检测生物标记物,其检测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来实现。但其免疫组化的检测存在一些混杂因素,包括应用不同的检测抗体、不同的免疫组化临界值、肿瘤组织的采集准备方式不同、处理过程的不同、原发与继发的活检标本、肿瘤源性或诱导的PD-L1表达,以及肿瘤与免疫细胞的染色等。目前的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检测肿瘤过表达PD-L1的患者在接受抗PD-L1治疗时临床效果更理想,而有些低表达的肿瘤也对该治疗有所缓解,这使PD-L1的分析中存在复杂性。阐明宿主免疫系统与肿瘤微环境的机制则能够更好地解释针对PD-L1药物是否让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65.
阳洁  陈宏 《现代肿瘤医学》2020,(7):1209-1213
WT1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1p13,在80%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高表达,是AML预后不良的分子标志,可作为AML预后评估和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监测的有效指标。由于WT1在AML中均有异常高表达,故认为是一种AML抗原,可作为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新靶点。一些小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以WT1为靶点的免疫治疗是有效的、安全的,这些免疫治疗可作为那些有高危复发风险及初始标准化疗失败的AML患者的辅助治疗。本文就近几年WT1与AML的预后及有关以WT1为靶点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消瘀接骨散联合常规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生活质量及核因子κB(NF-κB)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研究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消瘀接骨散外敷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关节症状(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和晨僵)、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心理、社会和健康功能)、实验室指标[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12、IL-17、NF-κB]、NF-κB通路相关指标[NF-κB激活剂1(Act1)、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NF-κB]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显效率[60.00%(18/30)]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10/30),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研究组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生理、社会功能评分降低,且NF-κB、Act1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关节肿胀、晨僵评分、NF-κB表达降低(P0.05)。结论消瘀接骨散通过抑制NF-κB通路过度活化,下调炎性细胞因子IL-17表达,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7.
干扰素(interferon,IFN)作为一种抗病毒免疫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治疗。然而IFN治疗并非对所有CHB患者有效,部分人群由于IFN抵抗导致治疗失败。IFN治疗效果的差别主要由病毒、宿主及环境因素决定。本文在复习IFN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基础上,对影响CHB患者IFN治疗效果的各因素及其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CCHS)的临床和基因变异特征。方法分析1例首发表现为不明原因肺动脉高压的CCH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国内外文献中CCHS病例的临床特点、致病机制和基因变异情况。结果11月龄女婴,主要表现为浮肿、尿少、低血压、嗜睡、发绀、抽搐及颅内压增高。B型脑利钠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颅脑磁共振示右侧额叶出血;超声心动图示中重度肺动脉高压。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未发现可能的致病基因。采用Sanger法验证示患儿PHOX 2 B基因第3外显子存在多聚丙氨酸重复扩展变异,基因型为20/25。患儿入院后采用无创通气,睡眠时呼吸浅慢、微弱,伴血氧下降;血气分析提示二氧化碳潴留。随后改用夜间无创通气、降肺压药物治疗。复查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生命体征稳定。随访至24月龄,夜间只需较低压力水平的无创通气,生长发育无异常。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肺动脉高压伴撤机困难患儿,需警惕CCHS。疑诊者应尽早针对CCHS相关基因进行靶向捕获二代测序及PHOX 2 B基因Sanger法验证。早期给予无创通气有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9.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重要药物,胰腺功能障碍是其严重毒副作用之一.以往强调为预防胰腺功能障碍,在使用L-asp时需要严格控制脂肪摄入,但有研究认为在L-asp停药后从低脂饮食过渡到普食阶段,由于饮食质量发生明显改变会造成胰腺分泌水平增加,从而诱发胰腺炎[1].为此,我们对L-asp化疗期间的患儿采用饮食干预,以期探索配合L-asp化疗顺利进行的合理饮食.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