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54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心腔内超声和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引导监控下的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方法。方法  6只犬急性闭胸模型。经颈静脉插入超声导管确定希氏束和房室结准确空间位置、超声解剖结构标志及其内心肌激动顺序。引导心脏起搏或消融导管到达靶组织 ,监控刺激电极植入过程和确认消融电极与心内膜面接触。分别释放电脉冲进行靶点起搏和射频消融 ,同步体表心电图QRS波形态确认实现希氏束起搏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果 实现了直接希氏束起搏 (1例 )和希氏束加室间隔起搏 (5例 )。希氏束起搏阈值为 :电压 (3 .0± 1 .0 )V ,脉宽 0 .5ms。希氏束起搏时导致了较早的室间隔电兴奋。窦性心律和希氏束起搏时QRS波宽度分别为 (59.7± 5 .3)ms和 (82 .8± 1 6 .6)ms (P =0 .0 2 )。完成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的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 40min(3~ 81min)和 3min(2~ 5min) ;平均X线曝光时间为 1 3min(1~ 55min)。病理解剖和组织切片表明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定位准确、效果肯定。结论 心腔内超声技术能够准确引导心脏介入导管实现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 ,减少导管操作和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42.
本文总结了用TEE检查36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最小年龄12岁,清醒患者17例,手术患者19例。结果显示,TEE检查是相当安全和可行的,与检查者操作技术密切有关;TEE清晰显示深层解剖结构如房间隔、房室瓣和肺静脉的病变优于胸前超声;TEE用于手术中监测瓣膜成形、替换及先心病矫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目的本文评价温控与非温控射频导管治疗小儿右侧房室旁道的疗效。方法1992年3月~1997年4月共应用射频消蚀术治疗小儿右侧房室旁道21例,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7.76岁,分温控及非温控两组,其中温控组6例,非温控组15例。结果温控组与非温控组的放电时间、放电次数、手术时间分别为137.5±52.7秒、5.1±2.2次、1.9±0.9小时及251.5±84.0秒、7.8±5.3次、3.5±1.3小时。结论温控消蚀导管可显著减少放电时间、放电次数及手术时间,无严重并发症,因此,治疗小儿右侧房室旁道时应首选温控消蚀导管。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冷冻粘附现象的特点。方法总结38例经导管冷冻消融慢径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病例,在-30℃下冷冻标测,确认有效靶点后降温至-75℃冷冻消融,手术过程中观察冷冻导管与靶点粘附时的特点,记录粘附时导管末端的温度,从开始降温到发生粘附所需时间,冷冻仪液态N2O的流量、压力参数。结果冷冻导管与靶点发生粘附的最高温度为-16.2±1.8℃,最低温度为-21.4±1.8℃,平均温度为-18.5±1.6℃,从降温到粘附所需时间平均为22.2±4.8s,粘附时冷冻导管内液体N2O流量为14.9±1.1ml/min,压力为678.6±23.8帕/平方英寸;在冷冻标测和消融过程中,消融导管与靶点粘附稳定,未发生移位;全部38例冷冻消融均获成功,未发生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随访1~30个月无复发。结论冷冻粘附可使导管与靶点接触稳定,增加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冷冻消融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5.
46.
47.
48.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及房室传导阻滞 (AVB)伴胸痛或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的病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 1例 SVT或 AVB伴不同程度胸痛、胸闷、气短或心肌缺血患者 ,在介入检查或治疗的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术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术后诊断及疾病转归情况 ,并将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及有病变的部分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 37例 (占 72 .5 % ) ,其中女性 2 0例 (占正常者 5 4 .1% )。 SVT 14例 (占所有 SVT病人的 77.8% ) ,AVB 2 3例 (占所有 AVB病人的 6 9.7% )。单纯传导系统退行性 AVB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 19例 (19/ 33,占 5 7.6 % ) ,其中 4例伴退行性瓣膜病变 ,6例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AVB伴冠心病者 4例 (4/ 33,占 12 .1% )。SVT病人中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并确诊为冠心病者仅有 2例 (2 / 18,占 11.1% ) ,而大多数不伴器质性心脏病 (14 / 18,占 77.8% )。大多数 AVB病人在安置起搏器后症状及缺血改善。吸烟、血糖、L DI- C及 L p(a)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与异常之间差异显著 (P分别 <0 .0 1及 <0 .0 5 )。结论 大多数SVT及 AVB病人缺乏冠心病基础 ,所以有典型心绞痛的 SVT及 AVB病人 ,尤其 4 0岁以上男性 ,才有必要在做介入检查或治疗的  相似文献   
49.
Atrioventricular reciprocating tachycardia (AVRT) and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AVNRT) can coexist and present unidirectional transition (from AVRT to AVNRT, or from AVNRT to AVRT) in a single patient. Actually, such cases have already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 However, a case with spontaneous bidirectional transition of both tachycardias during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has never been reported.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case with spontaneous, mutual, and frequent transition between AVRT and AVNRT.  相似文献   
50.
The coronary sinus can become obstructed with any instrumentation at or near the ostium such as in atrioventricular canal defect repairs. This complication may lead to a wide range of consequences including dyspnea, angina,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udden death. The following report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careful perioperative echocardiographic evaluation of the coronary sinus in procedures that may affect the sinus and its osti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